中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
冬季以“立冬”为起始,至下一“立春”前结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之后气温降低,北方地区的水开始结冰。这标志着气候逐渐进入寒冷的冬季,自然界的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水面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这是冬季的进一步信号,土地的冻结意味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减少。
立冬之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因此误以为雉在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想象和解释。
立冬的习俗
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有的地方做“交冬糍”,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在南方,立冬时人们会吃广式火锅。江浙一带进补的食材则是以鸡鸭鱼肉为主,如姜母鸭、糖醋鱼等。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这些习俗最好的比喻。
编辑:赵爱玲
审核:杜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