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至!绿色除冰雪,融雪剂怎么用?

时事   2025-01-26 13:48   北京  
大雪至,又进入扫雪铲冰季,融雪剂使用也面临新规。
1月26日——28日,今年首场寒潮天气过程继续影响我国,北方多地累计降温幅度大,南方部分地区降温剧烈。与此同时,降雪核心区域将会东移,东北局部地区将现大暴雪。
根据北京市气象部门预报,一波较强冷空气将在春节前抵达,26日夜间,北京大部地区降下小雪或零星小雪,北部山区出现积雪。
2024年11月,《北京市扫雪铲冰作业工作方案(试点)》也正式印发。其中提出,为有效降低融雪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低碳、绿色、环保理念,试点少用、不用融雪剂的新提法,引起大众关注。
冬季大雪过后,各地大多会使用融雪剂融雪除冰,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使用融雪剂虽然效率较高,但也会对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融雪剂的使用究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融雪剂过量使用会影响植物返青,造成土壤板结


据了解,融雪剂就是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人工化学药剂。目前最常用的融雪剂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

目前“撒盐”已经成为了各国化雪的普遍做法,全球估计有超过6600万吨的盐用于除冰。然而,过多使用融雪剂会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影响植物生长。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城市的机动车绿化隔离带,植物常常有两种颜色,中间部分枝叶葱郁,靠近道路部分却发黄枯萎。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土壤与水研究所所长曹吉鑫告诉记者,发黄枯萎的植物,大多是含有融雪剂的雪堆积在绿化带导致。

“就像‘腌黄瓜’,氯、钠、钙等离子浓度过高不仅会使植物根系脱水,也会抑制植物对其他养分元素的吸收。” 曹吉鑫说,融雪剂的过量使用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草坪、绿篱还是乔木,大量使用融雪剂都会导致其生长的衰弱,出现枯黄,甚至枯死。

除了对植物本身,融雪剂对土壤也有一定影响。曹吉鑫介绍,融化后的雪水一旦渗入到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群落结构改变后,会进一步影响土壤当中养分循环或物质代谢过程,同时也会导致土壤渗透能力下降,造成土壤板结。

记者了解到,融雪剂的不当使用也会影响水环境。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匡少平此前就表示,融雪剂融化后的雪或冰变成了液体,其中含有的氯化钠、氯化钙等化学物质进入地下以后,极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

事实上,园林部门曾多次呼吁,清除积雪时,切不可把雪铲到绿化带里,也不要把积雪堆积在树池、绿化带中。

上一个扫雪铲冰季,为应对降雪天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就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降雪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和相关提示信息,要求及时清除树池、绿地内含融雪剂的残雪、残冰。

不久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委、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城市绿地无污染积雪堆放工作的意见》,严防含融雪剂、含杂物的积雪堆入绿地。

此次印发的《北京市扫雪铲冰作业工作方案(试点)》也明确,除人员密集地区外,其余区域原则上不使用融雪剂,不含融雪剂的积雪可堆放在道路两侧空地或绿地自然消融。


从源头减少融雪剂的使用,少用或不用


如何在施撒融雪剂的过程中不“连累”植被生长,最大限度减少融雪剂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还是从源头减少融雪剂的使用,少用或不用。”曹吉鑫表示,如果一定要用融雪剂,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的是在绿化隔离带上安装挡板,减少融雪剂和植物的接触。

为了降低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2024年10月,北京发布实施《路用低氯低钠融雪剂》团体标准,以指导融雪剂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新标准对融雪剂产品性能方面的指标,比如冰点、融雪化冰能力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也对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些化学指标,比如氯化物和钠离子等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限制。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市扫雪铲冰作业工作方案(试点)》中,也明确规定加强融雪剂的使用管理。

按照部署,北京市今冬积雪清理按照“宜扫则扫、宜留则留”原则开展作业,原则上不使用融雪剂。采取人工或机械设备进行扫雪铲冰作业,优先打通行人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积雪可堆放在道路两侧空地或绿地自然消融,达到雪中慢行标准,其余区域积雪可留作赏雪观景(积雪融化后及时清扫)。

即使施撒融雪剂,北京市也要求严控融雪剂使用量,采取机械定量撒布,减少固体撒布方式,扩大液体撒布范围,根据降雪及气温情况,精准规范使用融雪剂。同时提高融雪剂环保水平,在全市推广使用低氯低钠型融雪剂,原则上不使用纯氯盐类融雪剂,并积极研发对环境更友好的融雪剂。

据公开媒体报道,北京各区已开展扫雪铲冰演练,加强了融雪剂的使用管理。

海淀区气象局将发挥气象赋能实现科学扫雪铲冰。同时,在不同温度,不同雪情下,融雪剂使用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有5克、10克、20克、25克,单次最大使用量每平方米不超过25克。

东城区将全区173条主要大街划定为3类,禁用融雪剂道路3条(平安大街的地安门东大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融雪剂使用量减少80%的道路17条、融雪剂使用量减少50%的道路153条。

除了北京,目前国内相继有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自觉减少融雪剂使用。吉林省吉林市就明确,在大雪之后采用 “即下即清、雪中清雪”模式除雪,有序实施“绿色清雪”。

黑龙江省哈尔滨对全市2453条街路重新细化分工,融雪剂的撒布范围限定在部分坡路和重要交通节点,其他任何路段不得使用融雪剂。

也有一些地方出台了自己对“环保”融雪剂的要求,辽宁省沈阳市就提出氯盐类融雪剂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为4:3:3的最优比例。




推荐阅读

▶ 奔赴多省“取经”进修,高手角逐她获得第一!

▶ 一图读懂丨2025年怎么干?这些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要抓牢抓好!

新春走基层丨村第一书记变身“带货主播”,底气何来?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冰

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