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实力”加“协作艺术”,是这支队伍的获胜秘诀!

时事   2025-01-27 15:02   北京  


在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的赛场上,由8人组成的江苏省代表队凭借高超的监测技术水平、默契的团队协作和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理解,从全国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比武团体一等奖。
“我们每个队员其实就像一块拼图,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术专长。比赛时,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哪怕一个人出错,结果都会受到影响。”这是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尹燕敏在赛后的真实感受。

图为江苏省代表队(左起:尹燕敏 吴祺 胡玲 韩军 顾晓明 史震宇 张伟 刘欢)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拼”技术:

用专业开启绿色未来


比赛首日,在一场突发环境污染应急事件模拟中,江苏省代表队的快速反应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团队的技术骨干,来自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的尹燕敏负责无人机采样监测任务。面对模拟现场复杂多变的风向和天气情况,她熟练地使用无人机设备,快速锁定了污染源位置并完成采样,为团队下一步分析和决策争取了宝贵时间。
“监测设备是我们的武器,数据是开启真相的钥匙。”尹燕敏在赛后回忆道,“我们日常就在模拟不同场景,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在真正的污染事件中能及时找到答案。” 在污染源监测的赛场上,苏州市太仓环境监测站的韩军手中的便携式非甲烷总烃监测仪器发出轻微的滴滴声,显示屏上的数据不断跳动,他一边记录数值,一边迅速判断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趋势。他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再一次带领小组完成了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定量分析。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韩军对监测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有人去理解、去赋能,我们不只是单纯地记录监测数据,而是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实验分析赛道上,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史震宇则展现了实验室里的“硬核实力”。从环境污染样本中分析污染物含量和浓度,对监测的精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备赛过程中,他一次次调整实验参数,将操作精准到每一滴溶液,确保实验条件达到最优,结果更精准。
“这不仅是监测,更是对污染真相的追寻。”史震宇说,“实验室是数据的最后一道关卡,我们不能容许任何失误,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关系着生态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关系着我们如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拼”精神:

用默契与担当诠释初心



如果说不断更迭的监测技术水平是获胜的利剑,那么团队协作则是江苏省代表队成功的盾牌。比赛过程中,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展现了江苏省代表队的整体战斗力。


在比赛现场,面对突发任务,江苏省代表队4个小组赛道迅速沟通,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数据共享及时高效,从污染源定位到应急方案的制定,仅用了20分钟就完成全部任务。这种高效的协作不仅源于赛前的充分准备,更是团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赛场上的默契来自赛前无数次的磨合与交流。为了备战此次比赛,江苏省代表队提前3个月开始集训。从技能训练到心理调适,从设备操作到应急处置,每个环节都经过无数次演练。


“有一次我们通宵模拟事故应急监测,大家几乎没合眼,但没人抱怨。”尹燕敏回忆道,“背后有个团结拼搏的技术团队是我们全力冲刺的强大支撑。信任和责任感让我们无论多忙多累,都愿意为团队付出。” 在江苏省代表队,这种团队精神也延续到了日常工作中。“监测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作的‘艺术’。无论是采样、分析,还是污染溯源,无论是赛场内的拼搏还是赛场外的工作,每个人的节点和贡献都至关重要。”尹燕敏表示。



“拼”成效:

用数据见证生态环境变化



如果说不断更迭的监测技术水平是获胜的利剑,那么团队协作则是江苏省代表队成功的盾牌。比赛过程中,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展现了江苏省代表队的整体战斗力。


江苏省代表队的胜利,不仅仅是技术和协作的体现,更是他们多年来坚守生态环境一线、见证并推动环境变化的最好证明。


韩军已经在苏州市太仓环境监测站工作了8年,亲历了当地河流水质不断改善的过程。他回忆道:“我刚入行时,很多河流从数据上看都存在不同程度超标。通过多年的治理,现在这些水域已经变成了市民散步、游玩的好地方。每当看到这样的变化,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对尹燕敏来说,空气质量的变化是最直观的感受。“过去的冬天雾霾特别严重,每次看到AQI(空气质量指数)向上浮动,我们都特别揪心。”她提到,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推广,苏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看到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出现在朋友圈,心里特别欣慰,这就是我们监测人的职责所在。” 史震宇则对湿地生态变化有着更深刻的感触。从荒芜到繁茂,他见证了湿地生态的逐步恢复。“每次看到湿地里鸟儿回归栖息、鱼类增多,就觉得我们的工作真的在改变环境的未来。” 江苏省代表队取得的成绩是美丽江苏建设征途中监测事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缩影,他们用监测守护美丽中国,用默契的团队协作应对一场场挑战,用坚守见证生态环境改变。


正如史震宇所说:“环境监测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一代监测人都要努力跑好自己的那一棒。”面向未来,江苏这支“监测铁军”将继续坚守在一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更多“江苏智慧”和“江苏力量”。




推荐阅读

▶ 奔赴多省“取经”进修,高手角逐她获得第一!

▶ 雪至!绿色除冰雪,融雪剂怎么用?

▼ 2024年环境保护税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秦淼

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