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竟在悉尼歌剧院里挖了一条隧道,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旅行   2024-01-25 17:01   上海  

落成于1973年的悉尼歌剧院,由2003年普里兹克得主约恩·乌松(Jørn Utzon)建造,它是20世纪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凭借先锋而超前的设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有“建筑奇迹“之称。然而,在歌剧院五十岁生日之际,竟然有人敢在这座建筑史上的杰作,花费14亿人民币耗时两年挖地洞?事实上,这是一项跨越10 年的翻新工程的最后一环,也是澳大利亚借此致敬传奇建筑师,并带着美好愿景驶向下一个50年的承诺。

点击上方入口

游览建筑师为悉尼歌剧院五十周年“挖”的隧道


“悉尼歌剧院在过去五十年间一直是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核心标志,它承载着澳大利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它不仅是澳大利亚向全球游客递出的经典文化名片,也为我们的活动‘来澳大利亚,道一声你好’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灵感。”

—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暨行政总裁韩斐励

(Phillipa Harrison)



悉尼歌剧院占地约1.62公顷,最初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Jørn Utzon)设计和建造,后期则由彼得·霍尔(Peter Hall)所带领的澳大利亚建筑团队接棒完成工程。作为悉尼歌剧院“十年更新”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历时7年半的音乐厅(The Concert Hall)更新项目,终于在悉尼歌剧院50岁生日之际以全新的面貌登场,由此完成这个“十年之约”。

如果将悉尼市区北部悉尼港贝内隆角(Bennelong Point)区域作为一个恒定的坐标,我们以时间为轴,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向其潜望:时间流过这片数千年前是被当地原住民称作“Tubowgule”的资源富饶之地,数以百万计被吃完丢弃的牡蛎壳和贝壳堆积成山,形成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牡蛎冢;时间流过两百多年前被殖民舰队登岛的这片土地,那些岁月累积的牡蛎冢被压碎烧制成石灰、形成水泥砂浆做成建筑材料,建造的澳大利亚第一座政府大楼,至今仍俯瞰着贝内隆角。



悉尼歌剧院伫立于港口,帆状屋顶由1,056,006块闪闪发光的乳白色瑞典制造商赫加奈斯公司(Höganäs)设计定制的瓷砖(这些瓷砖现已停产,但仍有48000块备用瓷砖存放在悉尼的一个仓库里),装饰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外壳,每片瓷砖都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犹如波浪起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就像建筑物的一件“雨衣”,保护建筑物免受来自海港的水蚀和盐分堆积。每五年,这些瓷砖必须由建筑运营经理迪恩·雅库博斯基(Dean Jakubowski)领导的六名工程师和绳索作业工人进行手工检查,他们会从侧面爬上去,从顶部开始,一路向下,亲手敲击每一块瓷砖,通过听到的音调变化来确定瓷砖的状况。

时间流过66年前那个名叫约恩·乌松(Jørn Utzon)的年轻丹麦建筑师凭借大胆创造力而一举成名的设计蓝图,也流过50年前悉尼歌剧院在争议声中的艰难落成和约恩·乌松(Jørn Utzon)离去的怨憾;但时间也最终见证了悉尼歌剧院成为当代悉尼乃至整个澳大利亚最具像的精神图腾,一座无可替代的明信片式世界遗产建筑。


当年,接棒约恩·乌松(Jørn Utzon)完成音乐厅室内设计的Peter Hall,以经典之作唱响了半个世纪,如今,从激烈竞标中胜出的本土建筑事务所ARM Architecture接过接力棒,用一种看似“毫不费力”的设计,在历史和创新之间找到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ARM建筑事务所悉尼工作室的负责人Mark Raggatt(右)和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更新项目的项目总监Lou Rosicky(左)站在歌剧院楼梯上;改造方案的重点关落在了音乐厅的临场视听效果和观众进入演出空间的体验上。悉尼歌剧院的音乐厅,是歌剧院8个演出场地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悉尼交响乐团、悉尼室内交响乐团以及悉尼爱乐合唱团的常驻演出地。2020年2月起,音乐厅开始了它为期2年的改造之路,这也是悉尼歌剧院启用近5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升级工程。这次改造让音乐厅能够举办更多不同类型的演出,而电梯以及座位的改造则使得更多在行动上不方便的观众能够进场观看演出。

2012年,悉尼歌剧院宣布进行“十年更新计划”,而其中最重要的音乐厅也成为了这项计划里最“费钱费力”,当然也是压轴登场的一个。澳大利亚ARM建筑事务所从国际竞标中胜出。自2020年宣布关闭进行改造,阔别两年多后的夏天,人们重回音乐厅,一道从东侧楼梯坡道间打破原始结构开凿出的新“隧道”,迎接着轮椅使用者无障碍进入音乐厅。


ARM建筑事务所悉尼工作室的负责人Mark Raggatt向我们透露,其中最令他“头疼”的就是那一道隐藏在音乐厅旁边的隧道,光那条隧道的设计就留存了300多个不同的版本,经过广泛的磋商后,最终才达成一致的最终方案。悉尼歌剧院音乐厅更新项目的项目总监Lou Rosicky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因为歌剧院对于悉尼每个人甚至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征求这些意见,再整合到正在开发的设计中。”Lou笑说,“在悉尼,我们喜欢争论,但我们总是在很快认识到哪些是能提升城市的东西后,快速结束争论。”


建筑师Mark Raggatt(右)正与歌剧院音乐厅更新项目总监Lou Rosicky(左)交流歌剧院改造后的感受;ARM建筑事务所成立于1988年,由Stephen Ashton、Howard Raggatt及Ian McDougall共同创立,事务所名字即为三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事务所强调创新、建筑艺术和社会文化,他们常常在设计中融入艺术元素,致力于创造具有独特视觉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项目类型丰富多元,囊括文化和艺术中心、博物馆、剧院、教育机构、商业建筑、住宅和城市规划等,版图遍及全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西澳珀斯体育场,墨尔本汉默音乐厅等;2015年,ARM建筑事务所被委任负责升级悉尼歌剧院的音乐厅,并与奥雅纳工程公司、遗产顾问设计5工作室(Design 5)、剧院顾问剧院计划公司(Theatreplan)和泰勒建筑公司(Taylor)合作,另外还有剧院机械承包商瓦格纳-拜娄(Waagner Biro)、建筑服务工程师斯腾森-瓦明(Steensen Varming)、声学师Muller-BBM和歌剧院自己的项目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声势浩大的翻新项目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回归初心”,所有更新工程基本都按照歌剧院的保护管理计划和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Jørn Utzon)的最初构想和设计原则进行,同时尊重Utzon离开项目后完成歌剧院的建筑师彼得·霍尔(Peter Hall)设计的原始内饰。


ARM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从声学、可达性和功能性三大层面对音乐厅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升级,呈现出一个由内焕新的音乐厅,令人意外的是,这其中85%的设计工作都是隐形的。然而,“毫不费力”背后却隐藏着极具技术挑战的大胆和创新,例如,在天花板上凿了上百个新洞,又置入了近130吨钢材机械设备和70吨的结构支撑钢在天花板内部。

耗费上亿澳元预算,悉尼歌剧院所有的升级工程都是在歌剧院的保护管理计划下进行。旨在对建筑室内空间和演出硬件设备进行全面更新,同时也尊重悉尼的地方历史和原始建筑的形态及功能。在提高音乐厅声学效果同时,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工作和体验环境。“艺术家和观众都将在一个更方便、更安全、设备更完善的场所中体验世界级的声学效果,全方位地展示21世纪的艺术表演。”悉尼歌剧院首席执行官 Louise Herron AM如此阐述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升级计划。

这是对约恩·乌松(Jørn Utzon)创造的这座大胆先锋的建筑本身的致敬,也足以匹配Peter Hall当年造就的室内设计杰作。“对世界遗产建筑进行翻新所带来的工作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当时我们常说这有点像给女王做整容手术。你真的不想搞砸它。”Mark如此说。


据悉尼歌剧院官方透露,91%的拆迁垃圾已被回收,远高于80%的初始目标;原住民作曲家和迪吉里杜管演奏家威廉·巴顿(William Barton)还利用回收的部分木材制作了60对拍手棒,符合澳大利亚对于实现制造可持续和生态循环的理念。

为遗产建筑做设计,归根到底是在为所在的那个社区和人群做设计,建筑师有足够的同理心和洞察力去做深入研究,那么就会得出好的结果。如果重溯悉尼歌剧院这片土地的漫长历史,不难发现这是由不同时期人“发声”所叠加构成的浩大土木工程,从过去的原住民到殖民者,从曾经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到现在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好的建筑必须触及到人,才会变得有意义,“仅仅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建筑要做的远不止这些,我认为必须触及到人,必须变得有意义,它必须留在你的记忆中,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Mark说道。


建筑师Mark Raggatt(右)与歌剧院音乐厅更新项目总监Lou Rosicky(左)站在悉尼歌剧院音乐厅的候场区域,这里视野开阔,能够将壮观的海港风景尽收眼底。

长久以来,“悉尼歌剧院”从名字上总是带给人高高在上的雅乐殿堂之感,如今全面更新升级的音乐厅,不仅可以上演歌剧和交响演奏会,还能转变成马戏表演和摇滚音乐会的现场。全新的剧院设施实现了不同表演类型之间的高效转换,让音乐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演出场所,也为更多的人群平等敞开了走进歌剧院欣赏艺术的大门。



悉尼歌剧院的音乐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表演厅之一,可容纳2600多名观众,从舞台到上侧顶冠全长25米,这对负责完善各种表演声音质量的声学工程师来说是一项技术挑战;本次翻新工作从外壳到内部空间乃至舞台,几乎触及了建筑的每一个部分,扩大舞台模式下的声音反射系统配置进行了全新升级,场地的木箱前部增加了特殊的声学扩散板,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音响系统,大大地改善了场地扩声表演能力。悉尼交响乐团的中提琴手Rosemary Curtin兴奋地表示:升级后的音乐厅,让我感觉就像在用一种全新的乐器进行演奏。

步入音乐厅内,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用手轻抚着水波涟漪般优美起伏的木纹墙面,这种最真切的触感也激起了情感上的涟漪,Peter Hall当年设计的洋红色座椅色依然是观众席中最瞩目的视觉亮点,那种熟悉的感觉如故;当目光移至与观众席形成遥望对话的舞台上方,18个花瓣状的洋红色声学反射器和同色系的全自动声学垂幕系统,替代了原本透明的“甜甜圈”式声学反射器,使非扩音表演的声音更加平衡和真实。


舞台上方的18个“声学花瓣”(声学反射器)被设置在不同位置,其工作状态取决于正在播放的音乐需求,它们是根据音乐播放的位置进行差异化安装的,并采用了半哑光的洋红色,也就是Peter Hall所选择的音乐厅座椅颜色。

“如果你胆怯而小心地来到这里,那么你最终会得到一个胆怯的结果。你必须自信地知道对建筑的改造什么时候该大胆,什么时候该被看到,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该隐形。”Mark继续说道。“这是一个关乎‘平等’的项目,不仅是为了那些已经喜欢它的人,也是为了未来的新观众,包括还未进过悉尼歌剧院但终将会爱上它的观众。”现在,悉尼歌剧院也再次扬起风帆,蓄势待发地驶向下一个50年甚至更远未来的时空征途。

摄影 | Mattia Panunzio

造型 | 许佩佩

撰文 | Yuting

编辑 | Li Jun

新媒体编辑 | Luner

视觉设计 | Mok Mo




澳大利亚旅游局
来澳大利亚,道一声G’day!欢迎关注澳大利亚旅游局,为你派送丰富的旅行灵感及实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