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实践,为更好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2024年12月9日至13日,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厦门市杏南中学、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联合举办了以“智慧教育 融合共生”为主题的厦门市教学开放活动。
我校共五个学科的老师分别与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同题异构的教学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其中,高二年数学学科和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研讨在灌口中学举进行,高二语文的教学研讨在集美中学后溪校区进行,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研讨则在集美中学侨英校区进行。
高中数学
灌口中学黄晖明老师及杏南中学骆毅老师,进行了《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同题异构教学。黄晖明老师从大概念及数学运算的角度深入研究,结合生情,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骆毅老师经过理论的研究,提倡让学生的思维自然产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整个课堂有理有序地开展。
集美中学余亮老师结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的三方面,即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及教学技能进行了点评和肯定;双十中学正高级教师张瑞炳老师则基于“三新”背景下数学临界生的培育策略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认为两节课都体现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参与度、示范度、思维度。
高中物理
灌口中学张宏斌老师和集美中学的徐仕磊老师分别对《共点力的平衡》这一课题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课堂。张宏斌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问题链的方式逐层拆解问题,阶梯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细致指导作图,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力的合成观察力的大小变化,通过弹簧测力计验证结论,强调推理不仅仅是科学推理,还可以是实验论证,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建立了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集美中学的徐老师则通过生活实例引出物理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徐老师还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探究来验证共点力平衡,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1
2
高中语文
灌口中学高中语文张淑娟老师执教《为了忘却的记念》,她以鲁迅先生的七言律诗“惯于长夜过春时”为导入,启发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因何而起,然后巧妙切入到《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文本研读。授课思路清晰,由诗导入,以诗收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点评专家陈鸳红老师点赞本节课松弛感很足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沉潜在文字中,深切体验了浓厚的革命情怀。
高中政治
灌口中学高中政治卢鹭鹭老师执教《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卢老师利用近几年盛行的AI技术,智能生成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计分的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卢老师本节课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并通过数字化科技的手段将其生动展示出来,真正实现了“让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点评的专家老师们都对授课老师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这一创新手段表达了赞赏。
高中历史
灌口中学高中历史顾成田老师执教的《从中枢机构的调整——看明朝的国家治理》一课,以颇具悬念的万历皇帝及其年号的解读作为切入点,设置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区教研员茆海峰老师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课堂动起来,以落实核心素养的授课方式表示肯定。
高中地理
灌口中学地理学科陈婷婷老师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一课,精心选取青藏高原作为创新情境案例,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出发,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要素演化,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演化及干扰的变化规律,最后梳理出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创新案例、问题驱动、视频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题气氛融洽。原厦门市教科院正高级教师李依铭老师对授课教师的精心备课和教学效果都予以高度评价,并着重强调教的目的要为发展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而教。
变革育人方式,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更多可能,是老师们当有的不懈追求。本次市级教学开放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将科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公开课展示的方式,让与会教师对当下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思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相信老师们能从本次教学开放活动受到启发,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更好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数字融通建起新质课堂,让数字化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教育。
撰稿:寇春华
供图:各教研组
编辑:王玉凤
初审初校:张鹏展
复审复校:王碧文
终审终校:郑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