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
十几年前,一批医生走出体制,一批高管离开上市公司,带着情怀和资本涌入了社会医疗机构的大门。带着梦想“创业”,他们把社会医疗机构从市场边缘一步步推到舞台中央。
2017年开始,“民营医院”的叫法逐渐被取代。也是那年,上海起草《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最终形成50条政策意见(又称“健康服务业50条”),并于次年公布实施,为多元化的社会办医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新政不断出台,多形态的社会办医涌现,如同繁花,在医改的春风中摇曳生姿。
探索优势专科方向
曾经,全国对“莆田系”骂声一片,让整个社会办医都受到信誉质疑。不过,这一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看来,上海的社会医疗机构率先迈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做强,已成为上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2月,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总数达3778家,包括医院255家、护理院101家、护理站275家、门诊部1793家、诊所1228家,此外还有第三方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在所有专科中,口腔类、中医类、医疗美容类、眼科类、老年护理康复类占据了很大比重。
以眼科为例,2005年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对外开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在医教研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拥有屈光矫正、白内障和眼底病等优势学科。在技术方面,各种近视老视矫正术均走在行业前列。
为何眼科在社会办医中如此发达?普瑞眼科医院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兼上海普瑞眼科医院执行院长肖建业说,由于眼科针对性强,且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在社会医疗机构就诊。
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正逐步形成“上海特色”:打造高质量优势专科,深入细分医疗市场,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比如,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以“细胞治疗+”为研究特色,为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上海康平医院多年来紧抓抑郁症专科和心理咨询两个特色项目,成为一家专科特色显著、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医院;上海美华妇儿医院是申城较早成立的专科非公医疗机构,致力于将美式私家医疗的先进理念带入中国,围绕女性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
图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航拍 徐程 摄
投资主体丰富多元
庞大的医疗市场,让资本快速涌入医疗市场,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兴办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促进投资多元化,才能促进社会办医的持续发展。2004年,上海和睦家浦西医院开业,成为市民认识的第一家外资医疗机构。2019年,新风医疗(原新风天域)完成对和睦家医疗的收购,和睦家又一次转型。看什么病会考虑和睦家?十多年前,上海人可脱口而出“生孩子”,但现在,和睦家已从“生孩子的高端医院”这样的刻板印象中走出来,更加注重专科发展。和睦家已在上海拥有3个院区,静安院区坐落于百年雷士德医学研究院,于今年完成修缮。
而坐落于徐汇漕河泾地区的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是本市第一家综合性国际医院。在此之前,嘉会只有静安区的一家卫星诊所、杨浦区的嘉尚门诊部。嘉会医疗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项乃强说,十多年前,上海的社会办医数量虽然较多,但总体水平不高,在市政府和卫生局(现卫健委)支持下建立一家优质的社会办医医院,成了嘉会的使命。建立之初,嘉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又过了两年,嘉会国际医院正式奠基。如今,嘉会有300多名全职医生,外籍医生占20%。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隶属于海尔物联网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是一所按三级标准建设的康复专科医院,基于“物联网+医疗”建设的探索,医院利用企业优势实施率先尝试,推动了康复技术创新与智能创造。而上海杨思医院则是浦东医改的产物,其由联想旗下弘毅投资注入资本,由弘和医疗集团对医院采用“只搭台,不唱戏”的模式实行管理,杨思医院的家床科起初是以办理家庭病上门服务为主业,后来,面对医院周边设立的多家养老机构所产生的医疗需求,医院增设医养结合上门医疗服务,定期为养老机构的住养老人提供医疗上门服务,上门人次由2010年的1.3万余人次上升至2020年的3.7万余人次。
头部品牌效应显现
上海正努力建设亚洲医学中心,高品质、个性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凸显。2002年,上海推进国际医学园区建设;2010年,上海继续推进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社会影响、品牌特色的社会办医品牌已崭露头角。肿瘤专家丁罡教授曾就职于仁济和新华医院,2017年离开体制,来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创业”,随后又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为平台,成立了玄合医疗和丁罡肿瘤医生集团,前者聚焦肿瘤科技成果转化,后者扎根临床和肿瘤科研。
2021年,上海医大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地处“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上海虹桥商务区内,上海医大医院是上海市卫生规划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也是上海首批数字健康城区试点区域,一开始便融入青浦“数字健康城区”项目,完善了“全城、全病、全程”分级诊疗体系,满足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非公医疗除了“医院”“门诊部”等形式外,一站式独立医学影像诊疗平台是一种创新型的医疗机构,在这一赛道,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可谓行业“领跑者”,其与多家公立医院开展合作,根据不同科室的临床需求,开展影像技术研发和改进,搭建医工交叉合作平台,并参与了国家关于第三方独立影像诊断中心设置标准的制定和试点任务。
力求更懂市场、更懂需求,“做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成为社会医疗机构的定位。闫东方说,作为全国社会办医的探索者,上海的社会医疗机构为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如今,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医疗服务,在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机构名单里,就有10家社会医疗机构入选,这标志着这些社会办医机构进一步得到政府、民众的认可,并逐步开放至国际窗口展示,成为城市的一张医疗名片,显示了社会办医机构的办医质量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