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2024年8月25日,深实高中园第二批研学队伍在参观完湖南省博物院后,怀着激动与虔诚的心情踏上韶山这一神圣的革命热土。
01 寻访伟人故里
追忆领袖精神
在韶山的怀抱中,有一片被岁月染红的土地,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孕育了新时代的希望。8月25日下午,吃完丰盛的农家饭后,全体师生坐车前往毛主席故居。步入毛主席故居的那一刻,同学们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语,每一块青砖古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屋内简朴的家具、斑驳的墙面,无不透露出毛主席在少年时期的生活痕迹。在铜像广场,同学们肃穆站立,饱含深情瞻仰毛泽东主席铜像。走进毛主席故里,站在这片土地上,同学们对这位伟大的领袖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8月25日晚上,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篝火晚会如约而至。在韶山黄田村,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充满欢乐与艺术氛围的篝火晚会。在露天的草地上,在初秋的星空下,村民们堆好柴堆,盛情邀请随同的吴立刚校长、陈燕文校长、余小调主任、高丽主任、杨宇主任、叶华东主任与村民代表共同点燃篝火,熊熊的篝火在夜空下燃烧。首先,村民们带来精彩的舞龙表演,缓缓拉开了篝火晚会序幕,展示着新农村新面貌,也表达着村民对师生们的热情欢迎与深深祝福。接着,深实高中园学子们按照实践队伍分别上台表演,歌曲独唱、班级合唱、说唱、街舞、现代舞等轮番上阵。青春飞扬,活力四射,深实高中园学子不仅能舞出风采,更能唱出风华。青春的旋律,轻快、活泼;动感的节奏,让全场沸腾。欢呼声声,掌声阵阵,热情似火。在歌声中,在火光中,在节拍里,书写属于深实高中园学子们的青春篇章。最后,全体教师共同合唱《中国人》,歌声嘹亮,气势宏伟,赢得同学们阵阵喝彩,同时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思政教育课,晚会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画上句号。相信同学们在深实高中园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壤上,都能拔节生长,未来定成参天之木,国家栋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7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田上,也照亮了学生们兴奋的脸庞。他们身着统一的校服,手持镰刀,站在稻田边,准备开始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割稻。对于大多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劳作体验,更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湖湘农耕文化魅力的机会。随着指导老师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纷纷踏入稻田,弯腰、挥镰、整理、捆稻,动作虽显生疏,但那份认真与执着却让人动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红土之上,仿佛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割稻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又转战至附近的池塘边,开始了另一项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活动——捕鱼。池塘水清鱼跃,学生们或手持渔网,或赤脚下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在捕鱼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鱼群的活动规律,还体会到了合作“围鱼”的乐趣。这一刻,他们不仅收获了自然的馈赠,更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烹小鲜,调美酒,一箸入口,满嘴香”。晌午时分,结束了辛苦的田间劳作,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在一起,开始了农家饭制作。洗菜、切菜、杀鱼、切肉、炒菜……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与挑战。同学们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那份用心与热情却足以让每一道菜肴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26日下午,全体师生坐车前往韶山市“红五星”大剧场观看舞台剧《最忆韶山冲》。《最忆韶山冲》是张艺谋导演主导的舞台情景剧,以毛泽东同志的成长与革命历程为主线,通过精湛的演技、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深情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革命激情与家国情怀的世界。首先,该演出内容包括《乡水情》、《求索》、《守望》、《十送红军》、《遵义霞光》、《长征》、《换了人间》等多个章节,通过诗词与红色歌曲的串联,不仅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个人魅力与革命精神,还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次,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最忆韶山冲》融合了舞蹈、音乐、雕塑、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如LED超大屏幕、水舞台、升降舞台等,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光影点阵的变化与舞台的巧妙结合,使得整个演出充满了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每一幕精彩的演出都使同学们深受震撼,同学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也更加了解了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精神。同学们在革命先辈们坚定信仰与不懈奋斗精神的指引下,将昂扬斗志、砥砺前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朗诵声伴着湘江激流滚滚北上,在天地大河之间发出高中园学子最响亮的青春宣言。历史滚滚,湘江脉脉;橘子洲头,感慨万千。27日上午,高中园学子在告别韶山冲后,满怀期待地踏上了主席当年指点江山的革命圣地——橘子洲头。穿过橘子洲大桥,坐上环岛小火车,漫步在问天台,打卡于青年主席雕像前,学生们在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下,一步步进入到文物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之中。以文物承载历史,从课本走向现实,用步伐丈量山河。游览橘子洲头打破了同学们和革命故事间的时空间隔,使同学们近距离地体悟到革命先烈的拳拳爱国情怀,为争做新时代青年做了一次灵魂深处的革命教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27日下午,学生们参观隆平水稻博物馆。博物馆内丰富而详尽的展览内容令同学们大受震撼。从远古时期人类开始驯化水稻的历程,到现代科技在水稻种植中的广泛应用,每一个展览环节都仿佛在诉说着水稻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这些展览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更让学生对水稻这一作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之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对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进行了深入介绍。袁隆平院士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为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人类饥饿问题而奋斗。他的故事感动人心,也让高中园学子更加明白了科学家们为了人类的福祉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袁隆平院士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青年学生前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韶山红土,青春耕梦,这场研学之旅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悟了红色文化精神,更在他们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自然、尊重劳动、传承革命精神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将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秋风徐徐,暖阳撒在脸上;杨柳依依,却遮不住炽热的心。鱼塘溅起水花,同学们下去捕鱼。挽起裤腿,弓着腰,渔网在水中探索。可鱼儿是那样的狡猾,若隐若现,捉摸不透。同学们将鱼儿围住,缓慢前进,鱼儿露了头,同学们齐心协力,与鱼儿周旋。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地突破。渔网高起,鱼儿被抓住,全场欢呼雀跃,同学们洋溢着笑容,是青春的笑容。
—— 高二(29)班李沁榕
看着垂柳飘拂的池塘,同学们一开始有些犹豫。但第一个人下水后,水波缓缓荡开,接着波动越来越快。泥土也随着同学们一次次捉鱼的动作在水中散开一点一点将原本清澈的水染上污浊。同学们分工明确,有人眼睛直直地盯着水波,一看见鱼动就立马招乎,渔网在同学们手上接力,看着一次次捞上的泥巴,他们并未气馁,经过农户们热心指导,捕鱼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呐喊声从岸上阵阵传来,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劳动的乐趣是此次研学实践别样的收获。
——高二(29)班秦睿熙
文字丨邵光珂 马晓丹 王芳斌
图片丨田原 张彦雯 唐佳勇
编辑丨李佳亮
初审丨习紫薇
终审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