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比尔·盖茨20年前的狂言,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富
2024-10-28 19:25
广东
作者 | 王延鹤
智谷趋势 | ID:zgtrend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每天需要上班吗?在办公室里,他们都在干什么?
2006年,比尔·盖茨作为世界首富,很积极地向公众输出对科技、企业管理和未来世界的思考。
他兴致勃勃写了一篇文章,细致地介绍:
How I Work,比尔·盖茨是如何工作的?
那时,盖茨已经50岁了,在文章里描述了以下场面:
在我的办公室里,几乎没有纸质文件。
桌上摆着三块屏幕:左边屏幕,显示我的电子邮件列表;中间屏幕,是我正在阅读或回复的邮件;右边屏幕,放着浏览器看网页。
电子邮件是我最主要的工作方式。
每天我会收到100封邮件,来自微软、英特尔、惠普等公司合作伙伴,我努力通过设置白名单、优先级等筛选机制,把邮件的数量控制在这个水平。
外出去开会时,我会随身带上平板电脑
(是的,微软在2000年就发布了平板电脑),方便我随时做笔记、做记录。平板电脑跟我办公室的电脑系统同步,我能数字化保存我的笔记,也能随时查看所有需要的文件。
我依然拥有白板、很多彩笔,
这可能是我办公室里科技含量最低的装备。但是,
当我们集思广益、我独自思考的时候,它们仍然是用。
我希望能用平板取代它们。
图片:比尔·盖茨办公室
这是20年前,比尔·盖茨的办公室。
是不是和那些摆放红木家具、装裱书法字画、背景是庞大书柜的老板办公室相比,画风截然不同?
用现在的话说,比尔·盖茨当时就实现了
高度数字化办公。
作为微软的掌控者,当时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盖茨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想法,自带有“现实扭曲力场”:
「形而上」的数字化办公、团队协作、效率管理等方法论,带动了科技公司们学习和模仿的潮流,成为硅谷办公文化的一部分;
「形而下」的软件和工具,比如微软的Office、Outlook、OneNote系列产品,则将方法经验具现化,推动数字化的进程。
哪怕是今天,技术更新迭代了好几轮,各种AI工具都开始打工,比尔·盖茨所描绘的工作方式依然领先,超越众多老板的数字化办公程度。
为什么会如此?
可能是盖茨的底层逻辑,至今没有改变。
“白天通常都是在开会,哪怕抽出时间记录自己的想法,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晚上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如果我能不用继续看电子邮件,就太棒了!”
比尔·盖茨同样抱怨了工作的繁忙,周末都要回邮件、写长文。
20年后的马斯克,一个更加狂热输出思考和意见的世界首富,也喜欢强调自己对事业的热爱。
他管理特斯拉、SpaceX、X(之前的推特)、xAI等多家企业,还要四处出访和长袖善舞,忙得不可开交。他说自己睡在办公室,每天凌晨3点睡觉,一周7天无休。
他们身上笼罩着财富的光环,也是彻头彻尾的偏执狂、工作狂。但人们不禁好奇,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样?老板们、创业者们是否能效仿?
在20年前,比尔·盖茨就提出了
2个底层逻辑。
第一,为什么「保持专注」,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本质是信息过载了。
每天的工作中,有大量的文件、邮件、会议、沟通、新闻等信息要处理;
企业管理者们,还要不停做决策,要抽时间思考长期战略。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信息是泛滥的,信息处理是过载的。
这还只是工作,没有算娱乐社交、日常生活、家庭陪伴的精力分配。
所有的管理,最核心是对时间的管理。
目标、优先级、重要/紧急四象限,他们思考得很清楚。
他们确保自己持续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二,利用数字化工具,解放你的时间。
什么是数字化工具?
一个理解角度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数字化。
过去人们积累的经验、总结的知识、沉淀的智慧,被抽象转换成算法、程度、工具,从而帮助更多人提升效率。
不论是微软办公软件,企业SaaS服务,各种生产力工具,远程会议软件,AI智能体,全部都可以。
利用数字化工具,从繁琐的事务、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时间放在业务思考、发展战略上。
就像盖茨去开会揣个平板,现在老板们开会都爱带个办公本了。例如
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3,就围绕老板、高管、精英人士们的办公需求做数字化,去解放他们的精力。
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3
比如,老板白天时间多用在开会,见客户,听汇报。
在漫长的会议里,很难一直保持专注。讯飞办公本X3的核心功能,是一边录音,一边将会上谈论的内容转写成逐字稿,自动记下来,就像给开会上了字幕。
不用担心会遗漏重要信息,老板们开会时也能略微抽离,想想别的事情;
有了文字稿,开会时能随时往回翻对方的发言。客户刚这句话什么意思?逻辑线是什么?看着文字一目了然,更好引导之后的谈话。
使用办公本X3实时转写会议内容
如果是跟客户开会,一直盯电脑和手机会显得不够专注和真诚,有你不够重视会议的嫌疑,用录音笔又显得过于僵硬,而办公本就很好,既避免了尴尬场景,反而更体现管理者的专业性;
即便十几号人开会,口音天南海北,办公本X3也能精准识别不同说话人,在各种普通话、方言、外语切换自如;
会上灵光一闪,边听边做笔记、写批注;一场会开完,马上就有逐字稿,再交给AI几分钟就整理出会议纪要,不用再等几小时。
用办公本X3自动提炼会议纪要
像是文档编辑,阅读,投屏,邮箱等,X3也全都具备,并且和电脑、手机等设备能无缝打通。
这些功能本身不稀奇,电脑手机都能做。但是,同样的功能,X3却创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为什么呢?
想想看,现代人习惯了电脑办公,但你是不是常常面对屏幕,一行字也敲不出来?
弹出一个消息通知,推送一个喜欢的内容,就让你的专注力变得稀碎?
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深度思考、捕捉灵感的时候,还是习惯在纸上写写画画——就像比尔·盖茨的“低科技”白板。
科学研究也发现,手写符合人类学习的习惯,会激活更多大脑功能区,适合用于思考。
办公本X3就使用了墨水屏,搭配一支Wacom电磁笔,还原纸质化的手写体验。同时,摒弃一切娱乐社交信息的干扰。
手写画图,整理框架思路
这就创造一块能让你专注心流的空间。你拿起办公本,就会自动进入状态,知道我是在做重要的事。
它就是你的笔记本,日程表和草稿纸。
不管开会还是出差,平时想到什么,就记下来。这些手写的笔迹,画的图表,也都可以识别转换成文件,发送、打印都很方便;甚至只要按住电磁笔的按键,给文字画一个圈,就可以生成to do待办,自动整合进你的日程表。
这就是办公本X3,不是追求大而全,而是在最具体的场景里,把体验做到极致——让老板们能保持专注,提升效率,
把时间过得更精细,把精力用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AI大模型火了之后,比尔·盖茨再次预言:
每个人都拥有智能助理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从ChatGPT诞生这2年来,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把新技术用起来提升效率、创造增长。而《哈佛商业评论》发布的一篇研究指出,全球超10亿的脑力劳动者里,只有15%在使用AI工具。原因主要是AI产品做得还不够好,问题解决、使用场景、交互方式等都需要优化。
如何让老板们,把AI自然地结合进工作流,真正发挥作用?
讯飞智能办公本X3做了两件事,
把AI用进「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老板们最能效率提升的核心场景。
比如说,企业管理者,每天要看大量文件、报表,需要去钻研行业报告和论文。
报告动辄上百页,如果真要一页一页看,你觉得要看多久?
在X3上,可以先用AI读一遍,自动生成总结、摘要和大纲。这样一来,上百页的文档,你几十秒就能拎出关键信息点。有想深入了解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向AI提问,让它根据文件回答。
快速阅读文档、提炼出摘要、大纲
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可以手写划词,让AI搜索资料、获取信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灵感,想找参考,随时都可以唤出AI进行开放式的问答,让它直接给你答案。
这些信息你自己去查,要用搜索引擎,要自己筛选结果,自己汇总线索,多了很多繁琐步骤。
但是在办公本X3上,它就是手到口到,AI马上执行。让信息输入的效率和体验截然不同。
使用AI问答、快速搜索
而在信息输出上,X3也可以根据你的要求,用AI去写工作总结、公文、邮件回复。写完以后你略微润色一下就能用,节省很多无效劳动。
发现了吗,只要能便捷做好信息输入、输出,AI就能自然用进工作流里,成为一个帮你干活的智能助理。
当然,我们也对讯飞办公本X3有更高期望,
让AI辅助管理者做决策。
试想一下,长期在X3上办公,它就成为一个拥有你工作文件、笔记、学习资料、思考想法等等数据的个人知识库。AI学习得越多,就会越懂你,能按你的思考逻辑,去做回答、做方案计划。
一些公司已经用企业数据库做AI大脑,X3是不是能成为个人工作智脑?
很值得想象。
从电脑、手机、操作系统、互联网,到今天的AI智能体,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跌跌撞撞进行着数字化的进程,希望创造出更高效、更简洁的工具,来撬动生产力的飞升。
像讯飞智能办公本X3这样的生产力工具,往前看,它是凝结了我们对效率、时间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往后看,它是连接了通往AI智能体时代的正确道路。在具体场景解决问题,把长板做到极致、体验优化到舒适的产品,是否会大规模出现?这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更多管理者能参透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学会管理真正重要的事,或许我们就会多出一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多出一家优秀的公司。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
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
产业转型
……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更多精彩经济趋势分析
请关注
“
智谷趋势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5MzgwNw==&mid=2650136936&idx=1&sn=b8c72ce8b93971f8397b83c302c330d4
智谷趋势MAX
胡润百富榜最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TOP10,新中产的决策顾问,帮你看清宏观趋势和财富真相
最新文章
城镇化不再狂飙,66.16%→70%关键一跃为何是县城?
电商人,已经卷到巴西了
太残酷了!2024大学生找工作的10个真相
杭温高铁多班次停运?一些城市警钟已经敲响
焦虑的中产,养活一个暴利行业
比尔·盖茨20年前的狂言,含金量还在上升
员工猝死在出租屋,叮咚买菜盈利的秘密藏不住了
这届本科生,开始“回炉”读专科了
价格跌破40万,保时捷怎么扛不住了?
5万亿新风口来了,国家成立新央企“收废品”,信号强烈
高等教育三个变化
今年下半年,为什么没有新的网红城市了?
地方要过紧日子,一场“钱袋子”改革加速落地,影响深远
我们有一项指标遥遥领先
人均GDP3.38万美元的日本,退休老人只能拿3000养老金?
大冰,为中年男人扳回一分
本轮行情的三个终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校,变成“教育集团”?
黄金涨疯了,一年37次刷新历史纪录,什么信号?
谁要摊上事了!华为祭出“纯血鸿蒙”、南航客机惊险擦尾、王健林被好兄弟追债、苹果面临“最佳模仿秀”......
黄金/楼市/股市未来怎么走?看高手的信号
“非洲很多行业快被中国人卷死了”
职业闭店人,就是在做空消费
过去3年,哪些城市的房价跌得最多?
“反内卷”话音刚落,光伏最血腥一战即将打响
万万没想到,河南经济逆袭
第一批出海墨西哥的中国企业,已经被割麻了
失去中国市场的三星,这一次真摊上事了
资源流动密集转向!全球正陷入晚清2.0
太突然,博士大扩招!什么信号?
超大城市定位变了
中证A500“E军突起”,如何轻松掌握投资指南?
美国大选的结局将对各类资产带来什么影响?
“一代神车”五菱宏光,是如何衰落的?
香港抢人:放开内地22所大学毕业生“落户”,什么信号?
双11,全网瓜分小杨哥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三季报”,信号很不寻常
本轮行情的三个终局
调控后楼市确实火了,但也出现了问题
日本国企改革40年,进入深水区
BBA车主的面子,被假货三件套背刺
工资,要全面上涨了?三个信号意味深长
货币化安置100万套房改,能刺激楼市回暖吗?
为什么中产喜欢宋朝?
商业地产的中报里,写清了中国消费真相
现在的人为啥不爱用优酷了?
谁是中国最“老”的省份?东北流泪,山东沉默,长三角压力山大,只有广东……
奉献、服从和斗争:台积电的权力和帝国
哈工大经费暴涨,信号非同寻常
日本最难找工作的一代年轻人,等了20年才等到不看学历的今天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