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面缺陷
碰伤:箔材在搬运或存放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在表面或端面产生的损伤,大多由于铝箔包装时不注意造成。 腐蚀:铝箔表面与周围介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使铝箔表面失去光泽,严重时产生灰色腐蚀产物。 表面气泡:箔材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状空腔凸起,凸起的边缘圆滑,两面不对称,分布无规律。 暗面条纹:双合产品上的暗面有沿轧制方向的明显明暗相间的条状花纹,影响美观。可能原因包括坯料晶粒细化不够、毛料中间退火工艺不合理、坯料合金成分不合理等。 印痕:箔材表面存在单个或周期性的凹陷或凸起,可能由轧辊或导辊表面缺陷、粘有脏物,套筒或管芯表面不清洁或局部存在光滑凸起,卷取时箔材表面粘有异物等造成。 油污:退火后形成的淡黄色、棕色或黄褐色斑痕,可能原因有铝箔表面带油量过大、铝箔卷空隙率过低、退火工艺不合理等。 裂边:铝箔表面纵向边部破裂的现象,严重时边部可见明显缺口。 针孔:铝箔表面迎光可见的不规则小孔,影响铝箔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可能原因包括坯料存在内部组织缺陷、轧辊表面粗糙度过高或有缺陷、轧制油不够清洁、来料表面擦划伤、轧制工艺参数不当、生产环境不洁净等。 亮点:铝箔双合轧制时,暗面上不均匀的发亮的点。可能由双合前箔材表面粗糙不均或有辊印、横波等缺陷造成。 暗线:铝箔表面纵向连续的暗线,产生部位与其他部位有明显的色泽差异。 亮线:铝箔表面出现纵向连续的亮条,产生部位与其他部位有明显的色泽差异。可能由来料表面有严重亮线、清辊器运转不正常将轧辊划伤、轧机运转时有异物将轧辊划伤等造成。 凹凸:铝箔表面纵向的呈条状凸起,手触有明显凸凹感,有时除去外层铝箔后消失,有时贯穿整卷铝箔。可能由铝箔板型控制不良、铝箔表面有亮线、退火冷却速度过快、压平辊表面不平整等造成。 斜纹、人字纹:铝箔表面形成的与轧制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局部密集波纹状光泽差,有的单条成行,有的形如鱼尾、人字形。冷轧各道次都会出现,主要由轧制时润滑不足造成。 振痕:铝箔表面出现的垂直轧制方向、有一定间距、直线形的波纹状光泽差。在中精轧道次出现,实质是轧制时油膜厚度的周期性变化导致轧机区工共振引起。 砂轮印:轧制后的铝箔表面呈0.5~1.0cm左右的细长划痕,由轧辊磨削时粗大砂粒在辊面留下的划痕造成。 夹渣:铝熔体铸造前过滤、除气除渣不彻底,Al2O3、炉渣等夹渣物被带入铝熔体中,最终带入坯料中。 气道:铝溶体氢气含量高,铸轧嘴前沿结渣,铝溶体向前流动时受阻,在结渣处的后面形成负压,铝溶体中的氢气析出,在铸轧板中形成通长的气孔。 白道:硬质颗粒如砂布的砂粒带入毛毡绒布清辊器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陷入绒布中,正常轧制时划伤支撑辊表面,再印在工作辊上,然后由工作辊印在铝箔上。 暗道:来料(主要是铸轧料)沿长度方向有一条化学成分异常带,如TiB2聚集带等,此处的金属颜色和正常区域不同,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也略有差异,在一定的角度下用肉眼观察呈纵向条纹。 鱼骨纹:润滑不良或加工率太大,轧制时金属流动受阻后大约沿45°产生不均匀的滑移,在铝箔表面形成45°方向的条纹,形状像鱼骨,有时呈单向分布,有时呈双向分布。
二、形状与尺寸缺陷
板型不良:由于不均匀变形使箔材表面局部产生起伏不平的现象,分为中间波浪、边部波浪、二肋波浪及复合波浪等。 塔形:铝箔卷端面层与层之间的错动造成塔状偏移,是错层的特例,侧边看起来像一个塔尖。可能由来料板型不好、卷取时对中调节系统异常、压平辊系统状态不良或调整不当、卷取张力调整不当等造成。 翘边:铝箔卷两端或一端向上翘起的现象,特征为铝箔卷边向上部翘起,有明显凹凸感。可能由道次加工率过大、轧制油分布不均、剪刃调整不当、板型不良等造成。 串层:铝卷层与层相互错动,两端面不齐。铝箔轧制的各个道次都会发生。实质是铝箔在卷取过程中,受到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横向力的作用,卷取时料面偏离了铝卷实际对中线。 起杠:铝箔在导辊或卷取铝卷上打折的现象,中精轧道次时发生,实质是料未能平整展开。 裂边:铝箔轧制后边部形成的大小不定的缺口或锯齿状的小裂口,轧制的各个道次都可能发生。
三、其他缺陷
油污与污渍:铝箔表面的油污、污渍等杂质。 氧化:铝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l2O3(开始颜色发白,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黑)。 非金属压入:非金属异物在铝材生产过程中带入变形区后压入铝基体中,形成非金属压入物。会在后来的轧制中脱落,在铝箔表面留下痕迹,最终可能产生针孔、孔洞或颜色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