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开发的DeepSeek人工智能应用火遍全球,并引发美国、意大利、爱尔兰、澳大利亚多国政府监管机构的调查和“关注”:据媒体公开报道,美国官员1月28日指称,他们正调查DeepSeek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呼吁公民,在使用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模型时须谨慎;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要求中国深度求索公司就其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使用用户数据提交报告;意大利隐私监管机构意大利数据保护局28日说,机构正在要求深度求索提供关于个人数据使用问题的说明。
刚刚,美国方面又爆发出一个重磅消息:
2025年1月29日(周三),美国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Josh Hawley)提出一项旨在保护美国人工智能(AI)发展不受中国影响的法案,该法案可被称为《2025年美中人工智能能力脱钩法案》(Decoupling Americ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from China Act)(全文获取方式见文末)。
顾名思义,从名称可以看出,该法案旨在推动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 “脱钩”。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为了维护美国在科技等领域的霸权地位,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科技发展,在人工智能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领域,此类 “脱钩” 法案的提出也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从内容上看,《2025年美国人工智能能力与中国脱钩法案》(Decoupling Americ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from China Act)提案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
禁止 从中国进口或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技术;
禁止 美国公司在中国进行AI研究或与中国公司合作开展AI研究;
禁止 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AI开发。
如果该法案生效成法,其可能的产生一些列负面影响:
首先,对中美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如果该法案实施,将严重阻碍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常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等。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各有优势,原本在数据、算法、人才等方面有一定的交流合作,“脱钩” 会切断这些联系,不利于双方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补和共同进步。
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方面,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 “脱钩” 行为可能会使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裂和失衡。比如在人工智能芯片等硬件领域,以及人工智能软件算法的数据共享等方面,会引发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混乱,不利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企业和科研机构而言,美国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可能会失去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中国的相关企业和机构也会面临与美国在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增加研发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抑制创新活力。
目前该法案可能还处于提案等阶段,后续其具体走向以及能否生效,还受到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以及国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感谢关注《环球法务》
《环球法务》是专注国际法律的专业公众平台,专致为读者持续提供“有思想、有温度、有营养的”高质量前沿法律信息。我们实时追踪国际法律热点,深度解读重大国际时事,专业普及国际法律知识,精选品读全球法律经典。欢迎长按或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