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中药:一个滋肾水,一个清肺火!共治病症~

健康   2025-01-26 21:01   河南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头号大健康”,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仍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得益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诸多思想理论精髓,使中医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



南宋医家张锐《鸡峰普济方》贝母丸,治久嗽喉咙不适,咽痛咯血:


贝母具有散结、消肿、解毒功能。用于乳痈肿、颈淋巴结炎、淋巴结核、乳腺炎、肥厚性鼻炎等症的治疗。贝母不论多少,打为细末,加蜂蜜炼成每个九克的丸剂,每服一丸,饭后含化,可一日服三次。
                                                                    
翻开古代医书,发现贝母通常不标明川贝浙贝。而川贝最早载汉代《神农本草经》,浙贝载清朝《本草正义》,由这一点看来,古代通常所说的贝母为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粉末类白色入肺,形体像心脏入心。



吸收了高寒地带的自然之气,有微寒的特质,且有辛苦冲破严寒获得的甘甜。微寒能清热,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甘能补益润燥。可导心肺之热下行,利痰气,由此开郁散结,流通血脉。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等。


被医家认为:润肺消痰,止咳定喘,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中药界还有一味以母冠名的名药,知母是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让人联想到为母则刚。

性味苦寒不燥,实热可清,虚热可退,肺火胃火肾火均能拿下。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功。


肾主纳气,肾水不足,虚火上越则动,动则虚气上逆而喘咳。故知母对无论是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均适用。


常与贝母同用以清气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被称二母散。



介绍两个被称为二母散的方子。


1、二母散


治肺热咳嗽,及小儿出痘疹后咳得严重者:贝母,知母等量 干生姜1片


上药水煎服,或打成细末,每服1.5~3克,开水送下。(《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2、二母散


治喘急咳嗽,痰涎壅盛:


知母,贝母各等量二药打为细末,临睡时用温开水调服。(北宋《急救仙方》卷六)

重要提示:微信大改版,为了避免失联,请把“头号大健康”设为星标⭐,感谢大家!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点下面,更多精彩

头号大健康
🔴您好!请点击最下面的“关注”二字,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养生文章汇编了。记住,是完全免费的,请放心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