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驻村丨谢方儿:用文字留住家门口的烟火气

文化   2025-01-19 14:02   浙江  

定期推送城内城外文艺资讯、解读城内城外文艺政策。













谢方儿(左二)和社区居民一起探讨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也可以就地取材,写身边的人间烟火、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这样的文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新年伊始,谢方儿来到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跟居民畅谈写作体会。从去年6月开始,他以区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多次深入社区,指导居民用文字形式留住家门口的烟火气,提高居民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百岁老人创作200首打油诗

“谢老师,我写的这篇《嗨!我当上了大学生‘助教’》文章,在越城区退休教师协会简讯杂志上发表了,这离不开你的指导。”近日,书圣故里社区居民何阿龙向谢方儿报喜。今年73岁的何阿龙喜欢旅游,还是社区“古街导游队”一员,经常在题扇桥一带向游客义务讲解景区知识。

去年夏天,他接到社区一项任务,向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讲述五水共治。“讲什么?如何讲?”为此事困扰的何阿龙向谢方儿请教。“京杭大运河从书圣故里社区穿过,虽然只有400米,但治理得很好,河水清澈。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好素材,你用文字记录下来,再向大学生讲解。”谢方儿建议。

“悠悠大运河,如今大变样,空气清,河水净,乌篷摇,游客笑……”何阿龙创作解说词,再由谢方儿“润色”,这次讲解活动赢得一致赞誉。最后,他在解说词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写成《嗨!我当上了大学生“助教”》,记录家门口大运河的变化以及如何给书圣故里景区添彩。

今年100岁的章谷形老人喜欢写打油诗,他比谢方儿大30多岁。“谢老师是作家,到社区指导我们写作,我要好好学习。”章谷形说。在谢方儿的指导下,老人把社区治理、景区变化、邻里关系、家庭聚会等身边事,用打油诗创作出来。“社区文化浓浓味,书圣舞台常有戏,重大节点人头挤,少儿书法趴在地”“我家邻舍,丈夫八八,老伴八一,男方上山,坚持锻炼,女方买菜,踏着三轮”……这些描写日常的打油诗,朗朗上口,深受居民欢迎。

去年底,章谷形把他创作的200首打油诗集结印刷,取名《白华苑》,这是他居住的地方。同年12月,老人在社区里举行回报社会活动,他当场做了三件好事:采购600斤新米和30壶食用油,送给社区清扫员和困难群众;返乡感恩,向出生地柯桥区齐贤街道下方桥捐款1万元,用于帮扶济困;把《白华苑》赠给左邻右舍。

活动现场,谢方儿向居民说:“章老百岁,坚持阅读学习,积极写作,创作素材就是身边事,文字很接地气。章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真正体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指导居民提高阅读水平

1961年出生的谢方儿,是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去年6月,他以区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入驻书圣故里社区,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

对这一新角色,谢方儿既兴奋又忐忑:“社区因王羲之得名,景社高度融合,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蔡元培故居、题扇桥等古迹,而且粉墙黛瓦的江南特色很典型,是文学创作的天然土壤。组织上派我来,是对我的信任,我该做些什么让居民受益?”

“引导居民阅读和写作,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多次深入社区,并与居民交流后,他渐渐找到了方向。“书圣故里社区老年居民较多,文化氛围浓,很多人平时喜欢阅读,推荐不同内容和层次的书籍,可以提高居民的阅读水平。”

谢方儿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青少年一定要读名著,尤其是经典名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能积累写作素材。阅读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而且阅读氛围也很重要。他建议社区儿童、青少年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到图书馆、书店以及树兰书房里阅读,那里书籍种类多,氛围好。

对于老年人阅读,谢方儿认为,老年人受年龄、身体和学识等限制,阅读范围有所不同,一定要量力而行,多阅读一些养生方面的书籍或刊物。每天要分段阅读,每段时间尽量短一些。60岁的陈云珍告诉记者,听了谢方儿的讲座后,她特意订了一份老年报,想多学些养生知识。

书圣故里社区党委书记汤丽英说,谢方儿结合社区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找准了突破口,以讲座、采风等形式,向居民传播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出品: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容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397961341@qq.com

文艺绍兴
呈现一个文艺的绍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