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艺新风|于太封:构建属于自己的网文世界

文化   2024-12-25 15:42   浙江  

定期推送城内城外文艺资讯、解读城内城外文艺政策。

开栏语

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和使命任务,绍兴市文联以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推动文艺人才的薪火相传、代际赓续,经过几年时间培养,新时代文艺越军已初具规模、初成气候,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青年文艺名家。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2024年,绍兴市文联、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越艺新风》专栏,通过50期人物通讯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文艺越军矢志不渝攀登文艺高峰、孜孜不倦埋首创作创新、德艺双馨抒写人生价值的灿烂风景。

构建属于自己的网文世界

——记绍兴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于太封


从经济学到网络文学的跨界 

于太封,笔名少封,绍兴人。“我家在柯桥区,高中是在柯桥中学读的,大学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学的是经济学。”

 虽然学的是经济学,但写作是他从小就喜欢的事情。初中的语文作文考试,往往是命题或读题作文,给学生的发挥空间并不大。但少封总是另辟蹊径,“当大家写黑夜的昏暗、恐怖时,我想到的是黑夜中的光明;当大家从贬义的角度去写‘三人成虎’时,我却从褒义的角度去诠释这个成语。”独特的角度让他的作文屡次拿到满分,但这在当时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真正转变少封想法的是一次获奖。“当时有一个希望杯的比赛,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了一篇微小说,投到了山东时代文学杂志社,没想到真的获奖了。虽然是个小奖,但确实激励了我,成为我从事写作的动力。”他回忆道。

少封正式写网络小说开始于2009年。那时,他是一名大一新生。少封坦言,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别说赚钱了,连稿子都没地方发。“记得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好不容易拿到的第一笔稿费只有137元。但是,网络小说的增长是爆发式的,第二个月我就拿到了3000多元,第三个月就破万元了。”他告诉记者,网络作家的收入,其实并不稳定,不写就收入骤减,直面的是市场。

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虽然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月入过万,毕业后的少封并没有成为一名全职网络作家,而是选择用大学里学的经济学知识,与朋友合伙在越城区迪荡街道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当然,他一边创业,一边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从“套路文”向“精品文”转型 

从2009年至今,少封撰写的网络小说已经有10多部了,总计600多万字。《晚唐谜案》《喵咪青年》《从仙界归来的厨神》等是他的代表作,而真正让少封崭露头角的是他在2017年出版的小说《疯不语》。

《疯不语》是一部心理悬疑小说,讲的是12个精神病人的诡异生活和烧脑世界。少封对鲜活的现实生活素材进行了创新塑造,用天马行空的构思铺排展现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小说共计15万字,从筹备、查资料、列大纲、给出版社报选题,直到出版,总共花了一年半时间。“这12个精神病人,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心理问题,当然也是精神问题,但是这12个精神问题都是非常烧脑的。所以一方面读者会欣赏小说的猎奇性,另一方面从12个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其实可以反映正常人的生活,从他们的例子当中能反映出正常人的人性,这是这部小说比较大的价值意义。”少封说。

“说实话,写网络小说是有套路可循的。要么就是扮猪吃老虎,追求的是一种爽感,要么就是拉仇恨,为反派设置打脸的情节,显示一种张力。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套路。”少封表示,作为一名网络作家,对于这种套路的运用是极为普遍的,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如果过了,定会被喷。“网络读者的容忍度其实还是挺高的,比如有几个错别字,甚至有些语病,他们都不太在乎。当然,这和他们的阅读习惯有关,一目十行,没人深究细节。他们最在乎的是剧情,如果剧情狗血,一定会被骂。”

不过,精通“套路文”的少封,并不希望一直套路下去,他希望今后能向“精品文”转变。这部《疯不语》就属于“精品文”系列,没有套路,没有口水。“虽然从目前来看,这样的精品文收益无法与网文相比,但绝对是未来的主流。精品化的文学,生命力肯定会更强。”少封说,希望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他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网文创作背后的孤独与坚持 

少封有着很强的发散思维,脑洞很大,有时候会天马行空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能窥知一二。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他的词藻未必很华丽,但往往能从一个古怪刁钻的角度切入,或者说自我意识特别强。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与众不同的文风,让他在众多网络作者中脱颖而出。

“因为小说永远脱离不了生活,尤其是情感类小说。虽然像玄幻小说写的是玄幻世界、仙侠世界,但是人的情感永远是正常人的思维,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的层面,自己会从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少封说。

小说的创作是孤独而寂寞的,并且要长期坚持,甚至坐冷板凳。全职写小说并不像大众想象中那么自由,有大把时间可以随意支配,反而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坚持。少封最疯狂的时候曾经一天写过15000字,而现在他更喜欢把节奏放缓,每天4000字,对框架精雕细琢,对文字反复推敲,力争写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谈及未来,少封说:“会努力适应如今网文环境的变化,会尝试去做短剧等更多品牌改编方向的作品。但不论环境怎么变,网文是核心,所有的改编都是基于文本展开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网文创作本身,争取在未来能写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出品: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投稿邮箱:736640915@qq.com

文艺绍兴
呈现一个文艺的绍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