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艺新风|潘海良:一曲莲花半生缘

文化   2024-11-15 15:20   浙江  

定期推送城内城外文艺资讯、解读城内城外文艺政策。

开栏语

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和使命任务,绍兴市文联以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推动文艺人才的薪火相传、代际赓续,经过几年时间培养,新时代文艺越军已初具规模、初成气候,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青年文艺名家。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2024年,绍兴市文联、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越艺新风》专栏,通过50期人物通讯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文艺越军矢志不渝攀登文艺高峰、孜孜不倦埋首创作创新、德艺双馨抒写人生价值的灿烂风景。

一曲莲花半生缘

——记绍兴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柯桥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潘海良


绍兴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其唱词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深受绍兴人喜爱。绍兴莲花落经过数代艺人坚守和努力,兼容并蓄,自我发展,至今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曲苑奇葩之一。

在柯桥区,有这样一位青年曲艺人才,从走进区文化馆的大门,他便用年华来浇灌心中的那朵“莲花”,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本土文化的执着追求,成为绍兴莲花落中青年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就是绍兴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柯桥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柯桥区文化馆场馆部主任、曲艺干部潘海良。

心底的那朵“莲花”是《回娘家》

潘海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空地上总会有人搭台唱莲花落,年幼的潘海良每次都毫不犹豫地跑去听。在众多的曲目中,他尤爱一曲《翠姐姐回娘家》,百听不厌。“哪怕已经熟悉到自己都能跟着哼唱了,我也还是在台下津津有味地听着,每一次听都有新的感悟,它是我心底的那朵‘莲花’。”潘海良回忆道。

慢慢地,莲花落成了潘海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农村的草台戏文,还是电台的曲艺频道,我都坚持去看去听。到后来,追着听莲花落还不过瘾,我就自己买了空白磁带,带着录音机听戏。那时候的我几乎‘翻版’了所有听过的草台莲花落节目,电台节目《嘉宝频道》更是一集不落地录下来,这些宝贝我反复听过无数次,那些熟悉的旋律印刻进了脑海中,成为我艺术生涯最初的坚持。”潘海良说。

1998年,初中毕业的潘海良,得知著名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胡兆海老师创办了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且正在招生,他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当即来到位于投醪河的老文化馆进行面试。潘海良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曲魂牵梦绕的《回娘家》。虽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但他那股对莲花落的纯真与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胡兆海老师。胡老师感叹道:“这可能是块唱莲花落的料啊,要好好培养”。就这样,潘海良进入了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的大门,他的艺术生涯从此出发。

自创自演《孝子的检讨》

从艺20余年来,潘海良最为满意的莲花落作品是他自创自演的《孝子的检讨》。此曲目,不仅在绍兴本地演出数十场,且还在省内甚至省外许多地区上演,现场效果甚佳,观众反响热烈。作品之所以受大众欢迎,缘于本身的故事和他演唱艺术的完美结合。

《孝子的检讨》创作于2018年,讲述的是一位孝子硬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享福”,然而,母亲在“大洋房”里倍感寂寞空虚,坚持回老家进行她最爱的“事业”——搓麻将。不料在牌桌上,老太太乐极生悲,昏厥倒下。不料,牌友们以“民间偏方”,拿老人手中的麻将牌放汤中,把她救了过来。而老太太醒来后却坚持要继续打麻将,谁料想因为手中的牌被换而输掉,一时刺激再次晕厥,“麻将汤”失灵。孝子闻讯,后悔不已,深刻检讨了自己的种种“不孝”。

潘海良立足养老题材,以莲花落特有的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笑中带泪地向观众表达了“不仅要让老人老有所养,更要让他们老有所乐”的孝道观点。

接地气的故事情节,再配合潘海良独特的说表风格——不急不慢,娓娓道来,颇具“书气”,让观众听得脉络分明,也有了回味的空间。尤其是潘海良在那位孝子检讨时的长幅唱段中,更是唱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孝子的悔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得观众为之动容含泪;而在最后的结局中,他还大胆尝试了开放式结局,增强作品和观众的互动性。

绍兴莲花落界的专业作者马志友就评价道:“先有好故事,再有好演员。《孝子的检讨》获得口碑、奖杯,是名至实归!” 2023年,潘海良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第二批曲艺人才,将接受为期三年的孵化培养。

努力唱响夏履文化品牌 

“阿姨,你们社区里文化活动多不多?”“老师傅,文化礼堂音响设备和电子大屏有没有?”……这一次次问询,是柯桥区文化特派员潘海良了解夏履镇夏禹社区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以及摸排现有的文化资源的缩影。

作为国家二级演员,潘海良常年活跃在各大文化活动现场,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作贡献。7月初,他成功入选柯桥区首批区级文化特派员,结对夏履镇夏禹社区,并于近日正式入驻,开启为期两年的驻村(社区)文化工作。

凭借着自己这张曲艺“熟面孔”,驻村(社区)之后的潘海良很快和群众交上了心。“我一直觉得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文化也需要品牌的建立和打造。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我可以准确掌握社区的文化现状,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从而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唱响夏履文化品牌。”潘海良说。

未来,潘海良打算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与社区干部职工一道,在文化品牌打造、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团队建设、精品文艺创作、精心服务居民等方面作出努力,让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让绍兴莲花落在夏履有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出品: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投稿邮箱:736640915@qq.com

文艺绍兴
呈现一个文艺的绍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