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7 期
作者简介:戚思翠,笔名田心、草根等,江苏盐城人,自由撰稿者。于《世界日报》《侨报》《中国人口报》《羊城晚报》《社区》等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小文1700余篇,参加各地征文获奖证书80多枚。作品《藏在伏天里的爱》荣获江苏省第22届报纸副刊好作品散文类一等奖;散文《说说我经历的五个龙年》获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散文《在异地,咀嚼乡愁》获“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联赛金奖;小说《最后一次党费》荣获武汉《新传奇》“喜迎建党100周年”征文赛一等奖;散文《乡村土灶》在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散文《芦花礼赞》《又到粽子飘香时》被列入湖北省初中语文试卷。数十篇小文编入有关杂志书籍。
客家萝卜粄(散文)
江苏常州/戚思翠
清晨,一打开手机,便见附近超市特价群里,展示着一幅幅新鲜蔬菜图片。其中最撩人眼球的是那水灵灵绿缨子、白身子的鲜嫩大萝卜,竟卖三毛八一斤!目睹此景,我油然想起美味绝伦的客家萝卜粄。颇惭愧,过去曾食过此物,以为是糯米粉包的大饺子。但自进入广东“包公”微信群《客家文化传播群》之后,真让我长了见识,不但知道它叫萝卜粄,还知道了很多客家人及客家美食文化,并自得其乐地学做客家人的萝卜粄、艾角、牛耳饼等传统小吃。
提及客家人,还得从远古说起。据悉,客家族群是由清初著名的“迁海复界”事件形成的。为了剿灭郑成功,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发“迁界令”。不准任何船只下海,强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后来又要求再迁30里)。“禁海迁界”给沿海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故有民谚云:“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又歌谣言:“客家来自黄河边,水有源来树有根,因为旧时多战乱,先后五次向南迁,迁到南方变客人,披荆斩棘建家园。”可见,那些远道迁移的客人来到南方后住在深山里,穷乡僻壤,荒山野岭,人生地不熟,处处为客处处为家。客家人邂逅客家人,虽不相识,却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漂泊感,而惺惺相惜。他们虽四海为家,却非常和善仁爱,勤劳勇敢,精明强悍。他们对当地人和大山都十分祈诚、敬重,都拥有最深厚的情感。因为那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世代赖以繁衍的生息之源。
据悉,广东人有“冬至大过年”的习俗,而且是“肥冬瘦年”,意思是过冬至比过年还丰盛。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杀鸡剁鸭,备酒肉果品,还要蒸年糕,做糍粑、汤圆等。在举行完隆重的祭祖仪式过后,全家团坐一起,快快乐乐,共进晚餐,庆团圆,贺丰收。因冬至是一年中最冷阶段的伊始,艰难岁月时,不少人家没有厚衣暖食,一家人能够健康地度过冬至,则是最大心愿。所以说,冬至比过年还重要。《惠州民俗》书中亦有“冬至大过年”之说,体现了民间对冬至这个节日的高度重视。冬至这天,很多人都回到家里跟家人团圆。惠州人家仍保留过冬至的传统风俗。而冬至吃萝卜粄是惠州客家人的老传统,家家户户飘着萝卜粄的香味,那才叫过冬至哪。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民间文化多姿多彩。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故惠州惠州,又谓惠民之州。
据惠州文友介绍,客家萝卜粄,是由千百年前客家人原为华北麦作区的居民,以馍、饺子、面条等面食为主,南迁后限于稻作环境,改成食米,他们便以米粉做成了北方面食来一解乡愁。客家人过冬至必吃萝卜粄,每个地方萝卜粄做法大同小异,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粉、白萝卜和猪肉等。用糯米粉皮包裹住以猪肉萝卜丝等制作馅心的萝卜粄,则是惠州传统的冬至美食。
同时,惠州人还有句流传至今的俗语:“过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也称艾粄),这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冬至是惠州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每家每户都会杀鸡宰鹅,大吃一顿的。其中,艾角也是惠州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经过切、炒、揉、酿、煮等制作过程,制成色香味俱全的萝卜粄、艾角等美食。
萝卜粄看起来大如馒头、外形却似饺子。它是最具客家风味的传统美食,虽然制作起来很简单,但懂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仍坚持制作的也是老一辈客家人。首先备食材:糯米粉、萝卜丝、猪肉、虾米、香菇、木耳、腐竹片、姜葱蒜等。接着,炒馅料。热油爆锅,放入姜葱蒜,将切好的所有食材倒入锅中,加适量的盐、猪油、少许白糖、五香粉、胡椒粉,然后用猛火翻炒至微熟,再放入适量的鸡精、麻油。把翻炒好的馅料静置放凉。接着,将糯米粉和水按一定比例调和,反复搓揉均匀,最后揉成“小白龙”似的长圆条,再切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然后擀成圆面皮,将备好的馅料依次放入面皮里,包成月牙形,捏出小花边。一只只白胖胖、活脱脱的生萝卜粄大功告成,只待下到熬好的猪骨汤里。哦,那个猪骨汤最少要煲4个小时以上呢。忙了半天,美味可口的萝卜粄终于出锅了。此时,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奇特的鲜香,让人垂涎!雪白细嫩的软糯外表,闻得到的虾米鲜香,趁热一口咬下去,软糯外皮被拉开了丝,香气和鲜汁倏间充盈着整个嘴巴。再一口咬下去,萝卜丝爽脆的口感,虾米的鲜,猪肉的香,让人回味无穷,百吃不腻。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冬至前后正是萝卜成熟之时,此时的白萝卜肥嘟嘟、水灵灵的,特别清甜可口,正是最好吃的时候。萝卜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冬至前后天气寒冷,人们正常吃肉较多,肉吃多则易生痰上火,膳食中配一点萝卜,不仅可以调节内火,还能起到补气顺气的营养滋补作用。萝卜粄,有些地方叫菜包粿、菜头粄等,是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客家风味美食。虽然各地制作的萝卜粄形状多种多样,有饺子型的,有条形的,有梯形的,也有锥形的,圆形的,无论什么形状,它们都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之意。萝卜粄与其他客家传统小吃一样,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里面包裹着的是妈妈的爱,是客家人对传统美食的热爱,是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冬至吃萝卜粄,吃的不止是味道,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涯系客家人”。在我国的汉民族中,客家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群体。客家人广泛分布于广东,江西,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但却说着同一种方言,那就是这一句客家话了。客家萝卜粄,因地域不同,制作的形状口味也因人而异,各有千秋。比如梅州兴宁客家人的萝卜粄(亦叫年糕)又是另一种做法。先把萝卜去皮刨成细丝,然后在锅里放上适量水,等水煮开后,把萝卜丝放进去,煮上几分钟,使萝卜丝变成透明状时捞起,加些许盐拌匀待凉备用。起油锅,放几粒大蒜和少许姜丝爆香,然后把姜蒜滤去,放上虾仁、香菇丁、腊肉、腊肠、猪肉粒等,再加上适量的盐、猪油、鸡精,少许白糖、五香粉、胡椒粉,然后用大火翻炒。把这些料炒好后,把糯米粉倒入盆里,加入清水、红曲,搅拌成稠糊状,再把萝卜丝倒入其中拌匀。接着,在蒸笼中垫上洗净的新鲜芭蕉叶,刷上一层油,把拌好的生坯萝卜丝糊倒入,用筷子拌好匀平。先用旺火蒸上20分钟,然后再把火调小慢慢蒸上一至两个小时,香气四溢的萝卜粄味道便扑面而来,让人口水直流。待萝卜粄冷却后,把它切成一块块薄片,在锅里放上适量的色拉油,“嗤嗤”冒出香味后,改用小火,把萝卜粄一块块放进锅里,煎成两面微黄,香喷喷的萝卜粄就出锅了。外焦里脆,非常美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将来临了,身居异地之我,其实也是一个“客家人”呢。赶紧下楼买些新鲜萝卜吧,做一些客家人的萝卜粄,既营养美味,又一饱口福,更寄托着游子的浓浓乡愁。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 峰
编委:杨增勤 徐永群 颜玉华 邱玲娜 闻 雪
总编:严 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公众号。来稿7日后没有刊发的,作者可另投他处。
2、诗词不少于10行;幽默笑话不少于500字;小说、散文、评论、杂谈2000 字内,特优秀的作品可适当放宽。
3、来稿附百字作者简介和作者生活照,与作品一起发表。
4、文稿须遵循法律法规,弘扬正能量;段落清晰,标点符号准确,无错别字;避免生冷怪癖的字词,便于朗读。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若作者不同意修改的,须在文末注明。
5、作品赞赏金的70%发放稿费 ,30%用于平台维护,在平台发布15日后以微信红包发放;无赞赏无稿酬,赞赏金10元以下免发稿费。如单独赞赏朗读者的,请微信私聊告知主编或在文末留言处留言。
6、作者须加主编微信15305115699;投稿邮箱1114250342@qq.com,或发送到主编微信。
7、作品只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刊观点。
8、严禁抄袭,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沿海文学微刊
2022年4月19日
点击二维码,阅读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