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怒江州文化旅游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旅行   2024-11-08 21:04   云南  


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怒江州文化旅游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文旅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优秀民族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全州打造世界最美大峡谷和“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艺术创作持续繁荣,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夯实人民精神力量。打造了独龙族原创音乐舞蹈诗《太阳照到独龙江》、白族拉玛人原创音乐舞蹈诗《沧江古韵》、独龙族音乐舞蹈诗《独龙·南青》等3部大型民族文艺精品剧目,创作推出一大批新时代新怒江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其中,抗疫歌曲《因为有你》荣获全国防疫歌曲金奖,音乐《阿里当里当子来》《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分别荣获云南省第三届、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从1997年至今,连续组织参加13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荣获8金10银21铜、4个传承奖、4个展演奖、12个优秀奖、13个组织奖共72个奖项。获得金奖、传承奖的普米族口弦合奏《迁徙》(裹尼蹉)推荐选送参加了2023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释放文化惠民福利。构建从州到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截至目前,怒江州州级和4县(市)共建成5个公共图书馆(其中,1个国家二级馆、4个国家三级馆),5个文化馆(其中,1个国家一级馆、2个国家二级馆、2个国家三级馆),2个纪念馆。全州31个乡镇(街道)实现文化站全覆盖,建成25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州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行免费开放。持续32年举办怒江州乡级农民文艺汇演,并以每年州级80场次、县(市)级70场次的标准,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和“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文旅融合,颁布施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条例》,科学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以市场化运营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品牌升级。截至目前,全州文化和市场经营单位212家:网吧12家、娱乐场所161家、电竞酒店4家、A级景区15家、星级酒店7家、旅行社13家。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1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绿美景区标杆典型4个、国家乙级旅游民宿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探险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云南省旅游名镇1个、云南省旅游名村6个、云南省金牌旅游村4个、最美乡愁旅游地4个。建成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并将其打造成怒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工程。连续7年举办皮划艇专业赛事,获评“2022年全国十佳精品体育赛事”。成功举办迄今为止全省唯一的在华C级多日赛——怒江大峡谷国际自行车赛。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20年的2.8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29亿元,4年累计完成58.45亿元。1996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18.46万人次,2023年达897.98万人次,增长了48倍;旅游总收入由1996年的0.4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3.89亿元,增长了182倍,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全州共有162处文物点,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9项,其中:国保单位2项3处,省保单位10项,州保单位10项,县(市)级文保单位67项,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处;全州馆藏文物共有74619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562件,文物资料73990件;全州备案的博物馆共有2个,国有博物馆驼峰航线纪念馆(片马抗英纪念馆)、民办博物馆兰若碧玺博物馆。《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走上规范轨道,目前已建立国家、省、州、县(市)4级保护名录体系,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31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州级165项,县级119项;代表性传承人420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36人,州级97人,县(市)级281人。涵盖怒江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和民俗等内容。先后设立3个国家级非遗工坊、1个省级非遗工坊,自主经营棉麻纺织、民族服饰制作、民族乐器制作、竹编、弩弓、传统饮食制作的合作社及家庭式作坊有近百家,其中:依文·中国手工坊与贡山县签订了指尖产业战略协议,依文·中国手工坊以贡山独龙毯、怒毯等资源作为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市场化品牌,促进织娘增收与就业,“非遗+扶贫+就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不断深化和扩大对外形象,彰显怒江人文魅力。坚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与大理、丽江、迪庆签订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保山、德宏、大理签订“江山宏大”滇西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全力构建滇西北旅游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共同探索文旅产业升级、共建文旅合作网络、共推联合宣传营销、共促企业合作共赢,共育区域合作旅游品牌。持续举办傈僳“阔时”文化节、峡谷文化周等活动,与珠海、浦东等地区的文化交流、文旅推介蓬勃开展,各类活动获得显著的观看量和曝光量,“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内涵进一步丰富。坚持“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2011年12位普米族农民歌手把普米民歌带到了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2013年8月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应邀赴法国和意大利参加中国旅游推介会的文艺演出。2014年4月和7月,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先后两次代表云南省参加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文艺演出,10月进京展演《傈僳人》等怒江原生态的歌舞。2018年6月11日至23日,怒江州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的14位民间艺人赴斯洛伐克和拉脱维亚应邀参加“斯洛伐克米亚瓦国际民间艺术节”和“拉脱维亚波罗的海国际民间艺术节”。2023年“独龙毯制作技艺”参与“非遗里的中国”的摄制工作;组织怒族民歌哦得得、普米族四弦琴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云南非遗公开课宣讲。2024年怒江“木火乐团”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举办“木火乐团”音乐专场汇报演出等活动。培养了以茸芭莘娜、阿普萨萨为代表的优秀少数民族青年歌手。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按照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解构怒江山水及文化资源禀赋,突出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多样性和文化资源的神秘性、独特性,继续围绕户外旅游业态和品牌赛事打造,开发支撑怒江户外天堂的独特产品体系,全力打造世界最美大峡谷和“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




END



来源丨“怒江政研”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马寅瑞

审核丨李义 兰芳 杨奥

终审张晓虎

运维丨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微游怒江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综合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