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的控制策略

文摘   2024-10-16 07:04   河南  
地下室属于高层建筑重要的构成部分,外部墙体多数实行混凝土类型结构,但由于地下室所处环境都比较潮湿,会增加裂缝风险,对地下室的外墙结构总体使用安全会造成一定威胁,更导致其使用体验感下降。在了解裂缝成因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地下室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外部墙体裂缝控制策略作出总结分析。
1地下室建筑中关于混凝土外墙裂缝主要成因阐述
1.1环境因素
混凝土总体呈较大设计强度情况下,水泥用量也相对较大。混凝土整个外墙部分浇筑施工结束,进入拆模期,外墙内侧位置墙体温湿度高于外部环境,内外部墙体相互间温差比较大情况下,就会诱发裂缝问题。
1.2设计因素
部分地下室项目工程当中,混凝土整个外墙部分长度高于内墙长度,致使混凝土收缩总值较大,收缩因受硬化部分混凝土的底板约束影响,墙体裂缝就此形成

地下室项目工程中,混凝土整个外部墙体位置水平抗裂筋通常设于墙体主筋内侧。因地下室所处环境比较潮湿,所设钢保护层总体厚度通常要求在30.00mm以上,且外墙结构整个表面会设30mm以上厚度素混凝土,致使整个水平筋呈较大间距。该设计会削弱混凝土整个外部墙体表面部位抗裂能力,增加了裂缝的形成概率。    
1.3施工因素
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施工者未能精准把控砂石级配与其用量情况,致使后期阶段混凝土整个外部墙体形成程度不同的裂缝问题。具体来讲,砂石级配如果相对较差,呈较大的含泥量,且砂过于细情况下,混凝土整体性能就会降低。胶凝材料如果用量过大,或是混凝土呈比较大的塌落度,半地下室项目工程当中混凝土外部墙体浇筑结束之后,裂缝形成率会比较高

同时,地下室项目工程当中混凝土整个外墙部分浇筑作业期间,若是拆模过早,外部墙体强度无法达标,长期受风吹日晒影响下,外墙内外部呈更大温差,内外部墙体的收缩速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致使裂缝形成;此外,混凝土完成拆模后,若养护时间未达到要求,增加收缩,会诱发裂缝;温度较低季节环境中开展施工活动,拆模完成后未对混凝土做好保护工作,尤其是未做好温控方面的工作,则会使混凝土的外部墙体形成一种温差裂缝,给工程总体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
2结合实例探讨裂缝控制策略
本建筑工程总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约为10464.10m2/198301.57m2,所涉及变更的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63800.30m2。结合所设后浇带位置,把地下室总体结构分成不同区域,共有20个,图1可见各个区域分布情况。    
此次工程实践中为降低整个地下室外部墙体部分混凝土形成裂缝概率,维护工程质量和安全,拟定如下裂缝控制各项措施。
2.1外墙结构优化设计
地下室整个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确保每间隔约30.00~40.00m设加强带或后浇带,带内加入一定量抗裂性优良的防水剂或膨胀剂等。但需要充分把握外加剂的使用原则,即地下室整个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当中混凝土完成浇筑作业14d之内,水中膨胀率限制系数维持在3.0以上范围;地下室整个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水平方向位置的抗裂筋,按需设于主筋外侧,水平筋需要满足密集、细小条件。墙体单面部分水平钢筋总体配筋率务必要超过0.20%;此次工程实践中,考虑到地下室整个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净高在3.60m以上。所以,施工者应当结合墙体高度现状,在水平中线500.00mm整个纵向范围当中,设置水平筋,两条邻近的水平筋间距最大应当把控在100.00mm;墙体和柱结构、各方向墙体之间连接部位,都按需增设呈水平分布8.00~10.00mm直径的相应附加钢筋,钢筋植入外墙内部长度总体应当超过1500.00m。
2.2增强混凝土总体性能    
混凝土建筑材料当中所选材料不同应用比例,将会对混凝土的结构工程总体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充分满足于工程实际要求,就需确保配比科学合理性。而针对此次地下室建筑项目工程实践当中,为确保将整个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的形成裂缝概率被把控至更低范围,保障工程总体质量和安全,则就需要增强混凝土总体性能,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关卡,赋予混凝土总体结构良好性能优势,对裂缝形成起到预防作用。下面是具体所需做好的各项措施:此次工程实践中,地下室整个外墙部分混凝土实际强度应当处于C30~C40范围,优选细度模数高于2.6中砂材料,注意不可选用细砂,以免影响到混凝土总体性能。同时,含泥量不可超出2.50%,泥块含量需要把控低于0.50%,石子含及泥块含量都不可超出1.00%。针对混凝土塌落度,则要求在工程误差范围内予以适当降低,促使混凝土总体收缩性降至合理范围;混凝土内部水泥用量把控至低于400kg/m3,强度应当满足90d或60d相应标准,促使混凝土实际发热量能够被把控至合理范围。通过落实好以上措施,确保能够有效增强混凝土总体性能,谨防该地下室整个混凝土的外部墙体会有裂缝形成。
2.3科学落实拆模养护作业
地下室混凝土外部墙体的现场施工中,在完成浇筑作业3~5d后,便可着手准备拆模。若混凝土12h内未凝结完全,则拆模时间务必要适当延迟,防止过早拆模诱发掉皮崩脚问题。施工者于浇筑作业24h后,便可以松开固定于模板装置处的对拉螺钉,外墙上部分位置少量喷洒室温水,提前着手落实养护工作。待外部墙体混凝土总体强度达标情况下,就可实施拆模。完成拆模之后,要规范落实初期阶段的保湿保温等养护处理,养护时间务必要满足14d要求,每日在墙体表面均匀涂刷上一层养护剂,之后再浇水养护,整个过程中,浇水温度和混凝土整个表面部位最大温差需要把控至25℃;拆模结束,及时设防水层,以免地下室整个外部墙体会有失水情况出现。可优选塑料薄膜对其做好严密的包裹处理,以起到养护目的。待结束整个养护期后,在外部墙体上面均匀涂抹上新型的防水材料,避免墙体部分形成裂缝;拆模前期,要求施工者用温度计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部位的温度,内外温度与所处环境温度较为相近时是拆模作业最佳时机。待结束拆模,施工者可把保温材料贴于模板外部,缩小墙体整个内外部的温差,防止墙外表面部位因暴晒而形成裂缝;拆模及防水都完成后,施工者立即安排回填土相关施工活动,确保地下室整个外墙结构的混凝土均得到良好的养护处理。混凝土整个表面部位的强度值为(1.2N/mm2)1.2MPa之前,禁止在上面安装支架/模板或踩踏等,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谨防裂缝形成。    
2.4合理落实温控工作
结合以往工程实践经验了解到,地下室混凝土外部墙体结构混凝土现场拌制作业时候,虽然依照比例要求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但待完成浇筑过后,还是会有裂缝形成,这一问题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大部分是因施工者前期阶段未能够深入调查和掌握施工场地所处环境温度总体变化情况,以至于所用外加剂容易受外部环境限制,影响其自身作用的正常发挥。如针对膨胀剂,它只有处于潮湿环境中才可以发挥膨胀作用。施工者完成拆模操作后,如果未提早对外部墙体混凝土实施覆盖湿润养护,则外部墙体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失水情况,混凝土总体收缩程度严重,致使塑性裂缝逐渐形成。膨胀剂处于30℃~40℃温度环境中,可达到最大膨胀水平。50℃以上温度环境中,它的膨胀水平会骤然降低。尤其是达到60℃温度之后,膨胀剂则无明显的膨胀能力。70℃以上温度环境中,水化产物直接被高温分解,致使混凝土总体强度降低,膨胀剂自身作用无法正常发挥。此次地下室整个外墙部分混凝土实际强度处于C30~C40范围,所具备的典型特征集中表现为:密度及抗压强度、抗变形力、低孔隙率等都比较优良,为确保该混凝土总体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促使外加剂的膨胀能力可以保持正常水平,则工程实践中,应当考虑到当地气候环境、混凝土本体温度情况等,积极落实控温工作,冬季温度低于5℃施工环境之下,应当将养护时间适当延长,也可实行加热保温相关养护措施,合理落实温控工作,对地下室整个混凝土的外部墙体起到防裂缝的良好作用。    
2.5科学选用裂缝处理先进技术
裂缝注浆处理技术。对地下室混凝土外部墙体裂缝实施处理中,裂缝注浆处理技术实操步骤:裂缝清理即工业小型吸尘器,彻底吸出缝隙当中所有残存泥土和粉尘等。施工者还需用手动拧干水分的湿布和湿毛巾等,沿现有缝隙两侧位置(覆盖宽度在5.00cm以上)仔细擦拭,但需注意确保裂缝当中不会渗入水分;贴注浆咀,也就是对预计贴咀处贴一层白胶布,直接将裂缝封闭;检查可潜在渗漏现象,待确认无渗漏情况下,便可科学配置所需用到的注浆液,借助补缝器直接吸取一定量的注浆液,将其插入注浆咀当中,分两次完成压力注浆。注浆液整体压入裂缝后,液体从临近注浆咀对应裂缝位置流出时候,拔出补缝器,用铝制铆钉连接封堵,并做好表面清理处理即可。 
表面涂抹处理方法。表面涂抹处理方法是地下室混凝土外部墙体裂缝实施处理中比较常见的。如针对涂覆处理方法,混凝土整个表面部位细小裂缝较多情况下,借助机械或人工喷涂处理方法,把修补材料直接均匀涂抹到裂缝表面位置即可,以此来彻底封闭裂缝,将其内外部的空间隔绝开来,可防止裂缝逐步扩大情况出现。涂覆修补处理所用材料厚度应当在0.30mm以上,但需注意最大应当把控至2.50mm。外墙表面位置裂缝数量相对较多,分布面积大,需对其表面位置均匀涂抹上一层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达到对裂缝有效、科学处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和施工等因素都属于地下室建筑中混凝土外部墙体裂缝成因,为尽可能地降低这一风险问题,就需要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对外墙结构实施优化设计,增强混凝土总体性能,科学落实拆模养护作业及温控工作,科学选用裂缝处理先进技术,如此才可将外墙裂缝风险概率把控至最低,维护项目总体建设和使用安全。来源:《广东建材》2024.09

砼话
“砼话”——分享混凝土知识,做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朋友,每天七点更新!您的关注,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