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体娱   2024-07-28 08:30   河北  

看报道,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8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唐山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砥砺生者,鼓勇前行。

我看到一个视频,随着镜头由唐山大地震纪念碑,转而向刻满了遇难者姓名的巍峨高墙,再进一步凌空而起,将唐山城市的全貌俯瞰无余,一种莫名震撼的情愫骤然在我的心间升腾——

我突然发现,唐山这座城市,竟然是以“世纪”作为自己的纪元单位:

以1878年清政府设立开平矿务局,唐山开始登上近现代历史舞台为起点,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半个世纪后的1928年,“唐山市”的名称正式见诸民国报端;大约一个世纪后的197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已经发展成为工业重镇的唐山几乎夷为平地;大约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唐山从一片废墟瓦砾中重新站起,综合实力位列北方第八、普通地级市第二,工业实力位列北方第三,港口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二,以国际大都会的身姿再次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唐山,尤其恰当。

特别是透过视频的镜头,看着抗震纪念碑直插云霄,新唐山车水马龙、曹妃甸吞吐日月,脑海中浮现着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唐山,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或者说何以成就了今天的唐山?

我理解,大致有这样几条:

第一,燕山的煤铁塑造了唐山的血和肉,今天的唐山是一镐一镐凿出来的,是一车一车拉出来的。

唐山的城市叙事中,离不开“煤”与“钢”两个字。

可以说,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地处燕山南麓,地质运动较为活跃,蕴含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探明储量,煤炭达53亿吨,铁矿达70亿吨。

早在清朝末年这里已经遍布前现代化的小煤井。随着洋务运动,这里又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英国专家的协助下考察开平。经过招股筹备,开平矿务局在1878年成立。中国的第一条自主铁路——唐胥铁路修建的目的即为运煤。

有煤有铁,发展钢铁产业就成为了唐山自然而然的选择。

教员曾说过,“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

在建国初期物资短缺的年代,基于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以及矿产资源禀赋,唐山逐渐成为中国钢铁重镇。到1975年时唐山已经明显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了,拥有60万人,工业占比62.1%,是远近闻名的华北工业之都。

可以说,融入血脉的煤和铁,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

第二,大地震激发了唐山的心和气,今天的唐山是吃着全国人民的抗震饭活过来的,是靠着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难,不认命不服输站起来的。

如果说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那么还至少加上四个字——

因震而殇

1976年7月28日,正当唐山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7.8级地震,仅耗费23秒,就几乎将他几乎夷为平地,24万人罹难,16万人受伤,全城68万间民间住宅倒塌65万间。

地震发生后,军队及全国各行各业近30万人组成的救援大军火速赶赴唐山。解放军指战员冒着频繁的余震,用双手、用锹镐等最简陋的工具,与死神争夺生命,从瓦砾中救出1.64万多名群众。震后一周内,2万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28天里,10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和铁路转送到全国各地救治。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唐山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灾民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原以工业而自豪的唐山,城市几乎从零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唐山人不认命、不服输,咬紧牙关开展震后重建,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唐山奇迹”。震后第10天,唐山产出第一车煤;震后第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1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10年,一个崭新重建的唐山重新满血出现在地平线上。

我理解,正是这场大地震激发了唐山人的心和气,心是感恩奋进的心,气是不服输、不认命的气。

唐山靠着这股子心气,重新活了过来,再次站了起来!

第三,改革转型强壮了唐山的筋和骨,今天的唐山是一吨一吨的压减旧产能逼出来的,是一寸一寸的新质生产力长出来的。

震后,唐山发展承续震前,很快恢复了高歌猛进的势头。

2010年,唐山经济总量首次跃上4000亿元门槛,并以4469亿元的体量排名全国第19位,高于彼时一众北方省会——郑州(4000)、济南(3911)、西安(3241)。

然而,钢铁既是唐山的支柱,也是唐山的软肋。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响,唐山面临着巨量去产能、铁腕治污染的如山压力。

唐山这个钢铁巨人,不得不忍痛转身,谋求换羽新生。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我注意到,唐山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力。2022年,规上高端装备制造营收168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11.4%,是第二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脱胎于钢铁产业的特种机器人,唐山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焊接机器人集群,预计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达120亿元。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现在搞了一个机器人“共享工厂”,能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让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唐山,在转型的巨痛没有退缩,反而更进一筹。2023年全市GDP首次登上9000亿台阶,距离万亿城市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央层面对唐山的这种转型发展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中组部将之作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更是专门出台了《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支持唐山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正是这种倒逼出来的转型,真正强壮了唐山的筋骨,让唐山拥有了一种离开钢铁也能活得更好、走得更远的能力,让唐山正在形成更多更强的新质生产力。

第四,“国家需要”见证了唐山的襟和肩,今天的唐山是靠为国家挑大梁、担大事扛出来的,是用燃烧自己、顾全大局献出来的。

“顾大局”“能担事”,是我一直想对唐山做出的评价。

国家需要建材支撑,唐山就火力全开,全力输送;

国家需要保卫首都的蓝天白云,唐山就自断其臂,哪怕自己流血、失血,也要全力以赴、坚决落实。

国家需要去除北京非首都功能,唐山就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确保安顿妥善、落地生根

国家需要保证能源安全,唐山港就默默做好附加值并不高的原材料吞吐。

总之,一切的一切,只有四个字——“国家需要”!

唐山挥之不去的“交大情结”,则是他们这种担当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证明。

唐山原有一所著名的交通大学,原名唐山路矿学堂,前身是创建于1896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这所学校建国后的援建史堪称唐山顾大局、讲奉献的经典案例。

1952年,水利系、土木系援建了清华大学,采矿系援建了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援建了中国地质大学,冶金材料援建了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工程援建了天津大学。1971年,为响应国家支援大三线建设,剩余院系整体援建了四川,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唐山交大”就这样一直在援建,最终把自己援建没了。

第五,一个半世纪的风雨炼就了唐山的神和魂,今天的唐山是大风大浪的历练走过来的,是一个地雷阵一个地雷阵、一座铁山头一座铁山头蹚出来的。

什么是唐山的神和魂?

回顾唐山将近150年的历史,我理解,唐山的神和魂就是不服输、不认命!就是感恩奉献、以国为重!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乐观豪迈、痛而不语!

唐山,是怎样炼成的?!

唐山,就是这样炼成的——

燕山起血肉,渤海展襟怀。

大震励心志,改革强骨筋。

唯国输肝胆,风雨铸神魂。

历经涅槃苦,又见凤凰来。


借此机会,向每一个信任喽哥的人,推荐两个用心在做的公众号。
    河之北岸是家乡         干部晚读
     读懂河北,记住乡愁        读懂官场,守护初心

“问政河北”系列

问政河北①| 唐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问政河北②| 河北,是时候好好抓抓营商环境了!
问政河北③| 这一次,河北省委为何如此“严厉”?

问政河北④| 河北,密集考察为哪般?

问政河北⑤| “四万人大会”的背后,是一个深度焦虑却又真诚上进的河北!

问政河北⑥| 主政一年,倪岳峰给河北带来了什么?

问政河北⑦| 河北,让人心疼。
问政河北⑧|我们要给河北时间!给倪岳峰和王正谱时间!
问政河北⑨| 河北,这才是你该有的模样!
问政河北⑩|省长把办公桌摆到了市政府!这是一个无声的宣言!


喽哥
我喜欢这样努力的河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