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6万字,刘邦不败,韩信就没机会)
【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大破刘邦五十六万】
刘邦进入关中不久,赵国方向传来消息,常山王张耳惨败,率万余人正南下到殷国,派人入关中,打算投奔刘邦。张耳奸同鬼蜮,行若狐鼠,逃跑的本事无人能及。
刘邦还有一个好消息,韩国相国张良从彭城逃到了关中。
图-韩地三国
项羽将韩地一分为三,北边的河内郡为殷国,立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中间的三川郡为河南国,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南边颍川郡为韩国,立韩成为韩王,建都阳翟。秦朝的河内郡包括战国时韩国河内与魏国东郡部分地区,三川郡包括韩国的洛阳盆地和东周洛邑,颍川郡则基本就是韩国领土。
当刘邦北上关中后,项羽以郑昌为大将、蒲将军为副将,率万余人前往韩国,名为帮助韩王成协防,实则是架空韩王成。当刘邦大破赵贲和内史保,项羽立即将韩王成和韩相张良请到彭城。当刘邦迫降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后,英布也弑了义帝,项羽立即废韩王成为侯,留在彭城,另立郑昌为韩王。过了几天,项羽派人到彭城,杀了韩王成。
韩王成一死,张良就彻底倒向刘邦一方,从彭城西逃入关中。
刘邦这边是鸾翔凤集,立即封张良为成信侯,拜为太傅,行相国事。一时远近豪杰归心,兵威大振。张良军事水平不行,但他六世相王,是一面旗帜,为六国保留了反秦的希望。项梁也曾是一面旗帜,某种程度上项羽也是,因此看轻张良。刘邦是士出身,他把张良奉为上宾,其他诸侯王才甘心尊汉王为共主。
刘邦帐下有个叫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的,是韩襄王之孙,按辈分是韩王安(战国最后一个韩王)的叔叔。
刘邦先以韩信为韩国太尉,拨了一批韩国人给他统率,许诺等韩信拿下韩国,就正式立为韩王。不过张良却并不愿做韩信的幕僚,虽然祖孙相了六个韩王,也是择明主而仕。张良此刻从韩国申徒(相国),转变为汉国太傅,正式成为刘邦的幕僚。
刘邦在关中迅速壮大,同时不断派人到齐国项羽大帐内,说自己只是恢复怀王之约,做个秦王,绝无攻击项羽的打算。当然项羽不会相信刘邦的话,只是身陷齐国,无法分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元年,汉王刘邦元年)十一月,刘邦留韩信和郦商在关中,仍然围攻雍王章邯的废丘,治粟内史襄则为关东战事转漕输粟,督运粮草,其余文武都随刘邦出函谷关。
刘邦总览全局,太尉卢绾掌兵权,汉王刘邦、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张耳等,率十七万人马出关中,攻打韩王郑昌。其中汉国十二万余,塞国近三万,翟国和常山国各万余人。
图-刘邦出函谷关
韩国方面,韩王郑昌也早有对此,他派蒲将军率本部六千多人马去迎击。
十二月,蒲将军投降。在封侯方面,刘邦比项羽大方多了,刘邦称天子后,定下十八功侯,蒲将军柴武排名第十三,封为棘蒲侯,食邑不详,按排名约有5000户,与樊哙、灌婴、陈平、王陵相当。以上五人后来在汉朝廷都是三公级别,柴武和灌婴后来拜过大将军。
能和樊哙、灌婴这种战将平起平坐,蒲将军目的达到,立即调转枪头,引领汉军攻击韩国。于是韩国灭,郑昌亡。
刘邦所拜韩国太尉韩信,改立为韩王信。项羽硬是把倾向中立甚至略微偏向西楚的韩国,逼成了死敌。
刘邦攻击的是韩国,要经过定都洛阳的河南国。河南王申阳本就是常山王张耳的心腹,虽在南下太行山时与张耳产生矛盾,但毕竟不想充当楚汉相争的炮灰,也加入刘邦军团。
北边的殷王司马卬,最大的敌人是紧邻的赵国,自从巨鹿之战后与赵王歇分道扬镳,司马卬就成了赵国的叛将。司马卬孤掌难鸣,只能紧跟申阳一起投降刘邦。不过刘邦对这些降王降将相当大度,仍让他们保留地盘和军队。
刘邦出函谷关,灭掉了韩国,迫降了殷国和河南国,项羽却兵陷齐国。
公元前205年(西楚霸王项羽二年、汉王刘邦二年)三月,西魏王豹也在刘邦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求和。刘邦假意杀张耳后,赵王歇和代王陈馀也加入汉军阵营。三月,西魏王豹也在刘邦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求和。刘邦假意杀张耳后,赵王歇和代王陈馀也加入汉军阵营。
四月,刘邦的汉国,与塞国、翟国、河南国、殷国、韩国、赵国、代国、西魏国,结成九国同盟。
此时项羽所立二十路诸侯王,只剩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三位,名义上还站在项羽一边,其余要么被灭,要么加入了刘邦阵营。
汉王刘邦在洛阳为义帝发丧,兵皆缟素,发使告诸侯道:“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西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坐镇洛阳,戚夫人怀胎数月,即将临盆,一切军机要务都由太尉卢绾统筹,他对项羽及西楚国也算比较了解。此前汉军迅速攻灭韩国,原因之一是韩王郑昌不是项氏族人,并无项氏军队前来救援。陈公利几与已灭亡的韩王郑昌一样,也不是项氏族人。以此推之,若汉军可以从韩国(颍川郡)方向攻入陈郡,这里是西楚国相对薄弱之处。
实战过程中,卢绾令韩王信向陈郡出兵,虚晃一枪,而刘邦亲率汉军及塞、翟、殷、河南等国诸侯兵,东出河南国,沿济水东进西楚国。此外赵、代、西魏的军队虽然南下,却没有渡过黄河与济水,显然作壁上观。
卢绾对砀郡长项它可是洞见症结,看出其并不愿打硬仗,而且遇强敌必然撤兵,便在帐中对汉将称项它为“兵不血刃逃跑大将军”。
项羽也清楚项它的硬伤,在刘邦攻灭韩国后,立刻派猛将龙且前往砀郡协助项它,而且项它麾下王武、程处等人也是熊虎之将。
项它的机动兵力过十万,却按兵不动,或者说伺机而动吧。若项羽不和刘邦火并,项它是铁了心要避其锋芒,哪怕损失一些城邑和兵力。项氏的内斗,从渡长江北上开始,就一直存在,对项羽威胁最大的,始终是项它。项它不负诸侯军所望,印证了卢绾给他取的外号“兵不血刃逃跑大将军”,砀郡各路西楚军都只是装模作样抵抗了一下。
图-刘邦攻击西楚国
汉军为诸侯军先锋,将军樊哙又为汉军先锋,在外黄城外遭遇西楚军王武部。王武是项它的亲信,号柘公,麾下有将领程处、桓婴、柱天侯、羽婴等,有一支精锐骑兵。势力范围以外黄为中心,北过济水到东郡,南至陈郡,十几个县,两三万兵力。
王武在外黄就地投降,将城头黄色西楚旗换成赤色汉旗,其他一切如故。王武拒绝领兵协同刘邦作战,拒绝提供军粮战马等。刘邦勉强接受,如果他一举灭了项羽,王武当然是瓮中之鳖,否则王武随时可能反水。
彭越得知刘邦东进的消息,率三万人从大野泽来外黄投奔,希望从中渔利。刘邦拜彭越为魏相国,令其定砀郡和东郡,准其占领被楚国夺走的原魏国旧地。
此时诸侯军名义上有十国十王一相两侯,五十六万大军,分别是汉王刘邦十九万余、塞王司马欣近三万、翟王董翳万余、河南王申阳两万余、殷王司马卬两万余、韩王信近万、赵王歇和代王陈馀共九万余、西魏王豹六万余,常山王张耳(已失国)万余,魏相彭越三万,穰侯(项羽所封)王陵三万,周吕侯(刘邦所封)吕泽近两万,各路友军约四万。
樊哙军在外黄城外休整,换曹参军登场,北上攻击定陶。镇守定陶的是项家宗室项襄,一万多人被围。
图-菏泽古城(古定陶附近)
项襄也想学王武改面旗帜投降,但刘邦无论如何不允许其一毛不拔,这样太危险了。在曹参的攻势威胁下,项襄拿出一半军粮、战马以及弓弩箭矢等远程攻击器械。
此时项襄仍保留有反水的可能,若后续刘邦战败,项襄完全可以反戈一击,让刘邦雪上加霜,实战当中如何呢?
刘邦南下后,魏相彭越趁机来到定陶城下,摆开阵势,如果项襄不开城门,他就强攻。项襄派人出城,他还想谈,彭越砍了来使,麾下先登将士,扛着云梯、攀城索,黑压压的就蜂拥而上。
平时彭越绝不敢拿三万人去对抗项羽军,但此时打的是刘邦旗号,狐假虎威,恃势凌人,将来万一项羽兴师问罪,也可以把罪责推到刘邦身上。彭越也吃透了项襄的心态,既然投降了一次,当然不想再打一仗。
项襄本就不想打,他的军队在城头稍作抵抗,就又投降了一次。在反秦战争中,刘邦数次攻击定陶都不克,没想到彭越轻易拿下,即使有金城汤池也要看防守人的意志。
当然项襄投降的收获也不小,他后来在刘邦军中,除了跟随刘邦远征了一次英布,没什么军功,却赐姓刘,改名刘襄,受封桃侯,食邑1000户。到了汉景帝时期,刘襄之子刘舍,接替周亚夫为丞相(三公之首,官职一品)。刘邦的死敌项羽,其族人在汉朝拜丞相,不敢想象。然而项氏一族投降刘邦最终封侯的,不止刘襄一人,就连项羽的亲叔叔项缠,赐姓刘,封射阳侯。项它赐姓刘,封平皋侯,食邑580户。
刘邦令将军樊哙立即前往丰县、沛县,并渡过泗水攻占薛郡。
于是樊哙渡过泗水,攻击薛郡的邹县、瑕丘、薛县,一度攻到薛郡首府鲁城(曲阜),却只是佯攻,目的是堵截项羽南下救援彭城。西楚薛郡长项冠坚壁清野,也毫无硬碰硬的意思。
图-曲阜
项羽北上攻击齐国,每次都是沿泗水北上到薛郡,水陆并进,撤退回彭城,也是原路返回,又近又省力。樊哙游击泗水中游,与彭越控制深沟东西两头,项羽要回援彭城,是无法回避樊哙的。与此同时,王陵在泗水上的沛县,又给樊哙上了一道保险,彭越、樊哙、王陵,三人遥相呼应,组成了一个夹击泗水上西楚军的势态。
刘邦主力,以曹参为先锋,从定陶南下,连克砀县、萧县、彭城,壁垒旌旗,数十里连绵不绝。
接着曹参率军南下,控制了睢水上的相城、竹邑、符离、取虑等城邑,与屯兵下邑的吕泽军连成一线,防止九江王英布北上。
汉王刘邦,率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韩王韩信、西魏王魏豹,常山王张耳(已失国)七王开拔到彭城附近。汉军侦骑四出,东边泗水下游和东北方沂水一带,刘邦特意不派重兵布防。如果项羽绕过尼山,从琅琊郡的沂水南下,而田横正大举攻击琅琊郡,那时候项羽腹背受敌,刘邦巴不得形成这种局面。
而赵王歇、代王陈馀南下渡过黄河,却驻扎在济水以北,不肯再过河。二王控制的势力范围,大致相当于战国时赵国疆域,并不比刘邦弱多少。
西魏王豹,在济水以北的临济一带也放慢了脚步。西魏王魏豹的魏国有河东、太原、上党三郡,魏相彭越受封的魏国大致是砀郡和东郡,两国并不接壤,但彭越这两个郡才是战国后期魏国的基本盘,人口也比西魏国多。刘邦封彭越为魏相,那他这个曾经的魏王怎么办?以后是回西魏国,还是留在魏地与彭越争地盘?项羽曾经面临的分封问题,刘邦也遇到了。
图-古徐州(彭城)
项羽在外出征,叔父左尹项缠(项伯)坐镇彭城,他手里兵力也不算少,但一盘散沙。东阳甯君上柱国陈婴投了四次主公,分别是楚王景驹、项梁、楚怀王(义帝)、项羽,他以故乡东阳为中心,占据大小十几个城邑,兵力三四万。项羽处置义帝后,曾从陈婴处调兵一万,后续肯定还会一步步削弱他。
陈婴接到项缠军令后,倒是装模作样北上,骑哨接触到汉军后,便距彭城上百里扎营。两年多后,项羽乌江自刎,陈婴率部投降刘邦,封堂邑侯,食邑1800户。
司徒吕臣本有三万余人,交出部分兵权后仍有两万人。吕臣的父亲吕青是令尹,位在左尹项缠之上。项缠一直想取而代之,彭城留守的这个小朝廷内部斗争激烈。
当汉军出现在彭城以西,吕臣便以阻击汉军为由,带着父亲吕青,向东逃到东海郡,此前他们曾在这里占据几个县。垓下之战后,吕臣投降刘邦,封宁陵侯,食邑1000户。
刘邦入得彭城,一洗鸿门宴狼狈逃窜之前耻。左尹项缠其实也还有两三万军队,却莫名其妙没有抵抗,直接投降。连项羽的亲叔叔都不抵抗,还指望外人帮忙?
鸿门宴之前,刘邦被迫与项缠结成儿女亲家,不过双方子女都还小。鸿门宴上,项缠(项伯)与项庄一起舞剑,又救了刘邦一命。刘邦没有为难项缠,仍让他领本部兵马,对其家属、部属秋毫无犯。
刘邦却将西楚霸王宫廷之美女、珍宝,尽数收取享用,日日置酒,大会七王和诸将。部下将士亦皆欢呼畅饮,毫无项羽来犯的消息,众皆放松戒备。
七王当中,除韩王信是刘邦立的,死心塌地跟刘邦,其余六王都是项羽立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二王是秦国降将,与项羽关系非同一般,随时可能反水。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这三王自成体系,为自保跟着刘邦作战而已。
刘邦与七个心照不宣的人,天天设宴,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早就与项羽暗通款曲,只等项羽发难,就要反戈一击。彭城虎穴狼巢,看似安全的地方,实则兵已在颈。
数日前,齐国境内,范增观天象,只见西南方升起几缕杀气,直冲云霄。一阵寒风吹过,杀气竟然荡然无存。范增对项羽道:“恭喜主公,西南方诸侯军,杀气很重,其势不小。待主公出兵,诸侯军却烟消云散。”
刘邦天天在彭城大宴诸侯,只等项羽回援,由樊哙先挡住项羽先锋军,刘邦再率诸侯军围剿。谁知项羽早就在彭城以西的萧县潜伏,也就是在刘邦东来的必经之路上。
其实项羽和钟离眛是一起从薛郡鲁城出发,在胡陵渡过泗水,钟离眛去沛县抓捕刘邦和王陵的家眷,项羽则率领三万精锐骑兵,六万战骑,昼伏夜行,衔枚疾走,来到萧县东南方向,隐藏着附近山区密林中。
萧县以东的大道上,数十骑策马呈点状散开,轮番弯弓搭箭,高度戒备向彭城方向探查敌情,这是汉军的先锋骑哨。
一名骑将位于中间,左顾右盼,观察地形,马鞭指向南边一片密林道:“去五骑,给我仔细察看。”
五名骑兵应声领命而去,余者仍不徐不疾向彭城进发。五骑进到密林,不一会便消失不见。沿着五骑往前几里许,一处茅草棚中,正是西楚霸王的中军大帐。
项羽原本的计划,是在诸侯军的中部杀出,将敌军截成两段,再集结兵力冲击刘邦,务求一举击杀刘邦。然而当骑哨报告发现塞国军队,而且是独立成军时,项羽仍按兵不动。战场时移势迁,项羽随机应变,决定放所有诸侯军过去。
这可急坏了西楚军铁骑将士,不少人的家眷就在彭城。但项羽出征齐国,虽把虞姬安顿在鲁城,其他嫔妃也都在彭城,将士们只好暂时忍辱负重,不露锋芒。
塞王司马欣当年把项梁从关中的大牢中放走,他是项氏的恩公。项羽和司马欣是一类人,都是名门之后,项羽深知司马欣不甘心屈从出身“士”的刘邦,只要有机会就会反戈一击。平民百姓多从眼前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只活在今天,结果往往不理想。名门望族多从利害关系考虑得失,注重结果,再制定正确的路线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容易形成世代联盟,结果自然比平民好得多。
刘邦军团总计五十六万大军,刘邦十九万余,其中樊哙和周勃分走八万,只剩十一万余。赵王歇和代王陈馀共九万余、西魏王豹六万余,都没有过济水南下。魏相彭越三万在大野泽,穰侯王陵三万在沛县,周吕侯吕泽近两万一路捡战利品,还屯在砀郡的下邑。其他友军以吕泽为参考,都没有跟上刘邦的步伐,一路上兵器物资美女根本捡不完。
图-彭城之战
入彭城的诸侯军,共约二十一万。其中汉王刘邦十一万余,塞王司马欣近三万、翟王董翳万余、河南王申阳两万余、殷王司马卬两万余、韩王信近万、常山王张耳(已失国)万余。
二十一万诸侯军,只有汉王刘邦和韩王信的十二万人马一心打项羽,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四万人马随时可能倒戈,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五万余人不会尽全力。
一日清晨,项羽高据乌骓马,霸王戟指向东边道:“敌军大多屯在彭城外,我们只杀敌,不攻城。若刘邦不跑,便杀尽汉兵。”
号角声起,三万人六万骑(一人配备两匹战马)奔腾而下,充天塞地而来,犹如一阵狂风,席卷向东。途中但凡有任何诸侯军出现,均在顷刻间身首异处。
彭城地处中原的东南方,春秋战国几百年,很少遭遇兵戈。但秦末彭城成了战争的中心,秦嘉、项梁都攻击过彭城,残破不堪的外城还未完全修复,有多处断城墙,根本不能凭险而守。
诸侯军惶恐,西楚军是从西面来的,难道项羽是从天而降吗?
项羽乘乌骓马风驰电掣,霸王戟破空而出,杀敌如苍鹰搏兔,挡者披靡。人、马、戟浑然天成, 与苍穹融为一体。项羽身后的骑兵大军蜂拥而至,好似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日月星辰移位。
诸侯军无力抵敌,投戈弃甲,没命奔逃,一路自相践踏,惊恐地重复一句话:“霸王来了…”。楚骑从后掩杀,三万铁骑在平原上的冲击力,不亚于三十万步兵。
彭城以东几里便是泗水,南边有一条支流为东睢水,诸侯军一直逃到泗水岸边,遥望河水广阔,无船可渡,背后西楚兵追来,杀声震天。诸侯军便沿着泗水南逃,被楚骑杀得人人胆丧,只顾向前狂奔,不敢回敌,在泗水的支流东睢水前止步。诸侯见东睢水不如泗水宽阔,眼看楚骑追急,便跳入水中,希望游到对岸。谁知河水甚深,奔流又急,一入其中,尽皆溺水沉没,东睢水为之断流,诸侯军被杀及死于水中十余万人,大部分是汉军。
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当场投敌,因各自旗号不同,各方势力一目了然。其他诸侯就没这么幸运了,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这三人根本不想和项羽搏命,然而项羽可不想放过他们。此战项羽击杀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并其军。韩王信算是有些本事,率军突围而走,若非项羽兵力不足,他是很难逃走的。常山王张耳正是老奸巨猾,行若狐鼠,秦始皇抓不到他,赵王武臣、赵王歇也都拿他没办法,这次在项羽眼皮底下率军溜了。
刘邦拨马落荒而走,起初他不信项羽真的来了,只是对方疑兵之计,但见到项羽亲兵之一丁公,刘邦再无迟疑,立即率残部北逃。丁公与韩信有交情,知道韩信做了汉国的大将军,顺便卖个人情,没有死缠烂打。
诸将拼死保着刘邦杀条血路北走,不久项羽亲率骑兵追来,四面围之三重。刘邦困在垓心,亲兵左冲右突,不能突围,如网中之鱼、笼中之鸟。
项羽传令军中:“有生擒或杀死汉王者,封之为王。若敢私自放走者,诛及三族!”
西楚兵闻令,人人奋勇当先,各图封王之赏。
汉军自早晨战至午后,尚未进食,又一路奔走,人饥马乏。楚骑乘胜而来,锐气正盛,势如潮涌。
万分危急之际,忽有大风从西北而来,声如千军万马,所过之处,树木尽拔,屋瓦皆飞。但见满空中沙石弥漫,吹得人目不开,霎时间天昏地暗,漆黑如夜。此风正向着西楚骑兵迎头打去,势不可挡,楚骑战马受惊,立脚不住,各自向外围散开。
刘邦虎口逃生,急率亲兵趁势夺路北走,逃出重围,身边仅有数十骑。刘邦到此刻都不知道项羽潜伏在萧县东,以为西楚军和樊哙大战,项羽突破封锁南下。恰好路上遇到薛欧、王吸,奉命带着刘邦家眷南下。
刘邦抵达彭城时,便派人令薛欧、王吸带家眷到彭城。此刻刘邦与一对子女团聚,北上与樊哙会师,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等常规操作,项羽岂会想不到?刘邦果断放弃北上,立即向西转向芒砀山,这里是他的福地。
这几年刘邦三次到砀县,第一次是为躲避秦军抓捕,在芒砀山躲了11个月,保了一命。第二次是攻克砀县,得俘虏五六千人,战俘比士兵还多。第三次是打不下昌邑,便回到砀县休整,迎来了郦食其这个福星,接着便收郦商四千兵,打下重镇陈留。
不久后面追兵又来了,这次是项羽麾下的将军季布,紧一阵、慢一阵在后追赶,太尉卢绾得薛欧、王吸千余兵力,不断组织步兵阻击,刘邦狼狈不堪,落荒而走。
好在项羽分兵多路追击,季布人马不多,刘邦等逃到芒砀山北侧的砀县,数百人大半着枪中箭,饥渴困乏,面无人色。
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大破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斩首和掳获二十余万,是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一次巅峰之作。项羽损失了数千骑兵,战马则只剩十之一二。不过项羽兼并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之兵,获得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及汉王刘邦部分兵力,增加约十万人马。
【韩信灭西魏国】
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一路撤到芒砀山下的砀县。此时友军吕泽屯兵下邑,他麾下兵强马壮,兵力接近两万。
图-下邑(今砀山县)
刘邦阵营中也有很多人与吕泽交好,比如说丞相萧何,还记得刘邦第一次去吕府吗,萧何正帮吕家收受贺仪。比如樊哙,他是吕雉的妹夫,亲属关系在这放着。
吕泽一直不肯交出兵权,一是吕氏实力强悍,可自成一体;二是刘邦并没有立吕泽的外甥刘盈为汉国太子,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正要临盆,如果生下王子,必有一番夺嫡之争。
刘邦在彭城之战时正好遇到一对子女,便带着刘盈,北上下邑去找吕泽,双方进行了谈判。
吕泽的条件很简单,立刻立刘盈为太子,筹码是他交出兵权,全力辅佐刘邦打天下。此时刘邦只有刘肥和刘盈两个儿子,刘肥三十几岁了,是外妇所生,除了刘邦和卢绾,几乎没人把他当回事。刘盈只有5岁,背后有吕氏支撑,得到沛县帮的力挺。
不过刘邦最爱的戚夫人已经怀胎数月,在洛阳的宫殿内养胎,万一戚夫人生下王子,对吕氏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一口应承下来,在军中当着众将的面,立誓将以刘盈为太子,以吕泽为太子太傅。
吕泽也如约交出兵权,他麾下可真是人才济济。娄烦将丁复,骑兵近千,战马两千余匹。郭蒙率三名越军将领揺毋余、合传胡害、华无害,统1300多越军。剑术大师蛊逢,徒众37人,都是剑术高手。戎赐、刘钊、陈涓等都是将才。
吕泽麾下很多人后来都封侯了,比如阳都侯丁复,食邑7800户;曲城侯蛊逢,食邑4000户;东武侯郭蒙,食邑2000户。
刘邦获得这支近两万的精兵,迅速调整过来。后续战争中,刘邦在前线和项羽争天下,吕泽、吕释之兄弟就在关中拥立太子刘盈,再加上相国萧何这个两方面都能接受的人辅佐。
吕泽的军队护着刘邦,且战且退,从砀郡退回三川郡。
六月份,关中传来一个好消息。韩信水淹废丘,雍王章邯自杀,雍国灭。
刘邦出关中前,收回汉军主力兵权,仍由卢绾统兵。令大将军韩信留在关中,率偏师围攻废丘,又用郦商掣肘。
废丘城高池阔,硬攻兵力不足,且伤亡惨重。韩信在高处塬上扎营,令大军用囊沙堵住渭水。
开闸放水之日,波涛如万马奔腾,势如山倒。
城头上,章邯一身黑衣黑甲,眉宇间尽显疲态。见大水逐渐漫了上来,恐被俘有辱威名,遂拔剑自刎,亲信数十人在其身后自杀。
汉军攻击废丘城,由大将军韩信指挥,大致分四个阶段。首先是曹参在废丘周边扫荡,骑司马王周投降汉军,此后章邯就龟缩不出。第二步是周勃从陇西回师关中,屯兵峣关,用部分兵力切断废丘与城外粮草供应。第三步是郦商从陇西回师关中,围住废丘,此时刘邦已经率军出函谷关。第四步是大将军韩信兵临废丘城下,水淹废都。
韩信攻废丘,每隔两月换一次主帅,连军队都调换了,令章邯无迹可寻,抓不到汉军攻击规律,以至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兵力、粮草、斗志逐渐消耗。
汉王刘邦回到关中,秦人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都害怕项羽再次入关。
刘邦定都栎阳,传旨张挂榜文,安抚百姓。刘邦以塞王司马欣的宫殿为汉宫,升殿坐定,笙簧齐奏,大将军韩信和太尉卢绾领大小将领朝见。
刘邦正式立5岁的二子刘盈为太子,大国舅吕泽总览关中大局,监守关中。以丞相萧何为辅,作为刘氏与吕氏的润滑剂。治粟内史襄兼任上郡太守,继续为关东战事转漕输粟,督运粮草,权力也进一步增加。萧何与吕泽关系密切,与刘邦曾是同僚,是两方面都可接受的人物,表面上是丞相萧何辅佐太子刘盈。刘邦若用太尉卢绾辅佐太子,吕泽不会同意。
此时戚夫人在洛阳,产下王子,取名刘如意。刘邦爱屋及乌,后来一直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也是刘邦军团内耗的一个隐患。
随后刘邦大赦罪犯,命充兵戍,并对军队进行了重组。
由于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在彭城率军投奔项羽,雍王章邯在废丘自刎,刘邦获得三秦数万残兵。河南王和殷王战死,刘邦得河南国地盘,殷国则被西楚砀郡长项它趁乱占据。
不过关东的战争可以说是节节败退,汉军战火烧到原河南国(三川郡)。如果刘邦守不住三川郡守,韩王信的韩国和襄侯王陵的南阳郡肯定也守不住,刘邦将被项羽堵在函谷关以西。
八月,刘邦便以中书谒者令(官职二品,位比九卿)灌婴为中大夫令(卫尉,九卿之一),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靳歙为骑都尉,重组骑兵军团。昌文君灌婴此前的中书谒者令职责是帮汉王传递文书,现在的卫尉是负责保卫王宫,从文职转向武职。
随后的两个月,灌婴率数万骑兵,在关东战场与王武军鏖战,杀对方一名别将、一个都尉、五个楼烦将,总算止住颓势,在三川郡东部与项它军达成对峙局面。
图-彭城之战后形势
彭城之战后,项羽没有追击刘邦,而是北上与田横对峙。就威胁程度而言,田横占了西楚大半个琅琊郡,齐军距离彭城并不远,在解决齐国的威胁前,项羽绝不敢远征刘邦。
项羽为了尽快西进,便咬牙与齐相田横和谈,齐楚互不侵犯。随后项羽率十万大军西进,在荥阳附近与汉军形成对峙局面。
刘邦一方,实际有两个朝廷,刘邦坐镇洛阳,太尉卢绾在荥阳一线与项羽对抗。太子刘盈留守关中,太子太傅吕泽守护,丞相萧何主持朝政,治粟内史襄监督粮草。
大将军韩信的位置非常尴尬,刘邦出函谷关前,就削夺其兵权,如今他是个光杆司令,两个朝廷都没有他的位置。
韩信向刘邦毛遂自荐,愿率军三万,从关中东渡黄河,攻灭西魏国,开辟第二战场。韩信在相遇麾下,也曾四次献策,要求分兵,都遭拒绝。刘邦在用人方面显然更不拘一格,打算派一支偏师给韩信,到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当然汉军主力不会给韩信。
西魏王豹据有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建都平阳。
图-魏豹的西魏国
当年三家分晋后的战国早期,魏国只有两个郡,西部是都城安邑所在的河东郡,东部则是东郡。随着秦国步步紧逼,魏国逐渐放弃太行山以西领土,将都城迁到东部的大梁。到战国末期,魏国在太行山以西没有领土了,但在东部有东郡和砀郡两个郡。
秦末魏王咎和魏王豹定都临济,位于济水北岸,属东郡,对岸就是砀郡。项羽分封时,将东郡和砀郡并入西楚国,再把魏王豹迁到魏国故地河东郡,称西魏国。
魏王豹没有参加巨鹿之战,不过在项羽和章邯对峙期间还是牵制了部分秦军。项羽虽然将魏王豹迁走,也给与了丰厚的补偿,把赵国太原郡与韩国上党郡给了魏豹。西魏国的范围与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前的晋国相似,后来三家分晋,赵国定都晋阳,韩国定都平阳,魏国定都安邑,现在三大都城都在西魏国境内。
西魏国定都平阳,北有晋阳,南有安邑,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川秀丽,地理险阻。若论地理位置,西魏国比战国后期的魏国好太多,当时的魏国是四战之地,自从迁都大梁,就不断和齐、秦、楚三强交战,甚至与赵、韩、中山、宋也发生过战争。
此时位于东郡与砀郡之间的大野泽,有彭越的三万武装。无论项羽还是魏豹,都把彭越视做流寇。魏豹做了西魏王,人口虽不如魏国多,但领土不比魏国小,还把彭越这个大麻烦丢给了接盘的项羽,魏豹完全可以接受。
彭城之战时,西魏王豹并没有派兵南下过黄河,刘邦拜彭越为魏相,把东郡和砀郡遥封给彭越,令魏豹极为不满。在魏豹看来,刘邦把魏国故土封给一个山贼流寇,简直是奇耻大辱。彭城之战后,西魏王豹更是下令将黄河渡口截断,设兵防守。刘邦派郦食其去游说西魏王豹,虽巧舌如簧,却毫无作用。
项羽来到荥阳一线后,又令项它从东郡率军前往西魏国,与西魏王合兵,伺机西渡黄河攻击关中,一举抄了刘邦的巢穴。项它虽然从不打硬仗,但捡漏却上瘾,果然率十二万大军进入西魏国河东郡,两军有二十万人马,打算一举荡平刘邦的关中老巢。
对刘邦而言,关中侧翼这个威胁,有些防不胜防。刘邦授治粟内史襄兼任上郡太守,率军防备黄河一线,试图阻击西楚军和西魏军。
西魏王豹没有坐镇都城平阳,而是亲率大军南下蒲坂,伺机渡黄河攻击关中。黄河与北洛水之间的河西,也曾是晋国(魏国)旧土,西魏王豹不敢奢望关中,但对河西还是垂涎三尺的。
西魏王豹驻扎在蒲坂津以东三十里,蒲坂渡口则以柏直为主将,冯敬为副将统领骑兵,控制黄河在这一带唯一的渡口,并伐木造船。
柏直是魏国宗室成员,年轻且长相俊朗,魏豹在临济复国时,时刻有倾覆的危险。柏直给魏豹献了一个猛策,分别派两支军队,前往项羽和刘邦军中,有三个作用。第一相当于项羽、刘邦给魏王养兵,实际成熟后再要回来。第二随时知道这两大军事力量的动向,魏王豹在其中游刃有余。第三适当游说项羽和刘邦,请他们攻击临济周边的秦军。
柏直这个计谋取得奇效,无论刘邦在东郡击败太守尉、秦将杨熊,在砀郡击败秦将赵贲,围攻东郡定陶,这几场战争都发生在魏国地盘,魏国将领多少都有参与,可以说直接给魏王豹解除了部分秦军的威胁。而项羽那头,魏豹援军起的作用不大,但态度很重要,项羽还是封了魏豹西魏国三个郡。
副将冯敬是秦朝武信侯冯毋择之子,他们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人。冯毋择是秦朝的将军,曾陪同秦始皇巡游天下。自赵高李斯沙丘之谋,赵高在关中一顿乱杀,把另一支后人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都杀了,武信侯冯毋择则带着两个儿子逃走。
冯毋择带着长子冯代隐居,次子冯敬则在魏豹帐下担任骑将,魏国骑兵多归这个年轻人调遣。
两个年轻人,一个魏国宗室,长相俊美,多奇谋诡计;一个秦国名将之子,统率骑兵。卢绾曾评价这两人,说柏直乳臭未干,若战场相见则是自己最喜欢的对手;说冯敬是个将才,但他的骑兵不如灌婴麾下的郎中骑。
柏直和冯敬,带兵驻在蒲坂津。只见旌旗蔽日,壁垒如云。蒲坂津对岸的汉军渡口,早被魏军捣毁,每日还派人渡河察看军情。
魏豹屯兵在蒲坂津以东三十里,西楚军的项它则在魏豹大营以东三十里扎营。项它将军队分成两部分,他率一部八万人马进入西魏国的河东郡,另一部由龙且统率,在轵关陉以东河内郡的东垣(今垣曲县)驻扎,要是形势不对,项它随时要跑路,从轵关陉退回河内郡。
刘邦本意是要守住黄河一线,但韩信毛遂自荐,愿领兵主动攻击河东。刘邦便拜大将军韩信为左丞相,率灌婴、曹参,领马、步军队三万人,外加三四千友军,东攻西魏国。
图-韩信灭西魏国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不过偏向军事,刘邦把丞相拆成左右丞相,楚国左在右前,在朝廷上左丞相韩信也在右丞相萧何之上。通过这个调整,刘邦削掉萧何的部分兵权,汉初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左丞相多是武将,右丞相多为文臣。
韩信军有三部分人马,各不统属。曹参是刘邦亲信,麾下有都尉孔聚、陈贺等将。灌婴也是刘邦亲信,为骑兵统帅。因荥阳战区各城都以坚守为主,灌婴便率骑兵归属韩信,麾下有校尉李必,骑都尉靳歙,郎中骑将丁复、吕马童、吕胜、杨武、杨喜、王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