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灭不了的齐国,韩信是如何拿下的?

百科   2025-01-05 22:31   上海  

(本文约1.5万字,惊叹韩信之用兵)

项羽分封诸侯,将齐国分为济北国、齐国(临淄郡)、胶东国三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建都即墨。立齐将田都为齐王,据有齐郡,建都临淄。立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据有济北郡,建都博阳。然而田荣率军杀了胶东王田市,自称齐王,以亲弟田横为齐相,统一齐地三国,恢复到战国末齐国的疆域。

项羽弑义帝楚怀王后,起兵攻击第一个诸侯就是齐国。西楚军所过之处,济北与临淄二郡,屠城、杀降卒、夷城郭,三件事不断上演,并且攻杀齐王田荣。

随后楚汉战争开始了,齐相田横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项羽一直未能攻灭齐国,反而受到掣肘,齐国的实力不容小觑,韩信能攻灭齐国吗?

【历下之战,韩信六万破十二万齐军】

太尉卢绾、将军刘贾率军二万,到大野泽会合彭越,搞出了大动静。

彭越起兵反项羽,主要原因是项羽没有分封他,还把他当做山贼看待。而且彭越盘踞的大野泽,就在西楚国北部,彭越目的是想以打获取地位。当时齐王田荣给彭越送钱送粮,希望彭越能吸引部分项羽兵力。项羽派萧公去讨伐彭越,结果全军覆没,萧公阵亡。彭越与项羽的梁子越结越深,不过项羽连田横都可以议和,与彭越的回旋余地当然更大。彭越只想迫使项羽承认,分封他为诸侯。彭越麾下有个将领叫奚意,本是魏王豹近身侍郎,魏王豹改立为西魏王后,奚意不愿跟随去河东,便投奔彭越,得委以重任。谁料彭城之战前刘邦摧枯拉朽,奚意又跳槽到汉军,授都尉,此事令彭越对刘邦极为不快。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彭越绝不肯挥兵猛攻项羽。

卢绾、刘贾率两万多兵马前来,直接兼并彭越军是不可能的。无非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即由汉军作先锋,彭越军跟随收割战果,一前一后骚扰西楚国。

图-卢绾袭击下邳

卢绾率军作战的本领,比不上韩信,水平与刘邦是一个等级的,汉国再难找到这样一号人物。卢绾很清楚,要迫使项羽撤兵,解荥阳之围,攻打大野泽附近一些小城是不行的,要打就打西楚国都城彭城。

下邳之战,卢绾军击杀西楚军主帅薛公,打得两万西楚军落花流水。

项羽闻后方连番败仗,便留亲信终公守成皋,亲率大军从荥阳一线急速撤兵回援,否则彭城有再次沦陷的可能。然而下邳比彭城还远,刘邦赢得了喘息之机,荥阳也还在刘邦手里。

卢绾拯救刘邦一次,但项羽赶跑卢绾、彭越后,立即掉过头来攻击荥阳。

公元前205年(西楚霸王项羽二年、汉王刘邦二年)九月,项羽攻克荥阳城,杀御史大夫周苛、将军枞公,将军孙赤投降。

刘邦南逃至南阳郡,项羽一路追击,兵围南阳宛城,却被迫忽然撤军,因为卢绾、彭越又闹起来了。

图-卢绾袭砀郡

这次卢绾、彭越率军进入砀郡,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

项羽赶走卢绾、彭越后,迅速回兵,但刘邦获得喘息之机,很显然卢绾又救了刘邦一次。

刘邦与项羽在广武涧对峙,虽然处于劣势,但卢绾率两万多人在东郡开始与项它争夺城邑,韩信、张耳重新整合后,仍有一支六万人左右的机动力量。御史大夫周柯阵亡后,刘邦下诏拜中大夫令(卫尉,九卿之一)灌婴为御史大夫(官职一品,三公之一)。这样一来大将军韩信身边,便有左丞相曹参和御史大夫灌婴两位三公,名为辅佐,实则制衡。

此前在河内郡的修武,刘邦与韩信达成一致意见,刘邦派郦食其去齐国做说客,目标是稳定齐国,至少做一个中立者。以郦食其的辩才,说服齐王和齐相,率军攻击西楚国,那是最理想的结果。而韩信这支军队,则要南下攻击东郡和砀郡,在项羽侧翼杀出一条血路,缓解刘邦在广武涧的压力。

郦食其来到齐国临淄,不辱使命与齐王田广谈和。霸王项羽不但杀了田广的父亲故齐王田荣,且不知屠城多少,齐国上下本来就痛恨项羽,只是打不过才签订城下之盟。如今看刘邦为首的各路诸侯与项羽打了个难解难分,总体还占据一定的优势,齐王田广与齐相田横都愿与刘邦结盟,换取日后和平相处。齐国至少愿意借道给韩信军,给其南下攻击西楚国做适当支持。

齐王田广与齐相田横的如意算盘,是等韩信军南下,再根据战况决定是否攻击西楚。如果汉军大胜西楚军,齐军当然要南下西楚国腹地,夺取大片土地,为日后与汉国等诸侯国分天下做准备。如果汉军与西楚军仍然是难解难分,齐军也就按兵不动,坐收渔翁之利。

大将军韩信与李左车闻郦食其与齐王结盟,立即率领左丞相曹参、御史大夫灌婴等诸将,统领六万大军,渡过平原津,前往历城与齐军会合。

途中,蒯彻入大帐谏阻道:“大将军历时大半年,才得赵国五十多城。郦生(郦食其)不过一儒生,仗着三寸之舌,说降齐国七十余城。将来论功行赏,大将军竟然屈居一个竖儒之下,岂不被人耻笑?”

韩信却只顾与李左车下棋,两人都不搭理蒯彻。这个蒯彻,几年前替赵王武臣劝降范阳令,后来在赵王歇军中任职,如今归降韩信。

蒯彻还要再劝,李左车却打断道:“不要打扰大将军,若大将军输了棋,要砍你头的。”

蒯彻只得垂头丧气告退,岂不知李左车救了他一命,因蒯彻无意中看破了韩信的战略。再说下去,韩信为保守秘密,可能会杀人灭口。

图-历下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三年、齐王田广二年)十月,当卢绾率军进入东郡时,韩信率汉军从赵国南下,渡过济水,逼近历城齐军大营。

齐军在济北郡有十几万大军,泰山以南的首府博阳却是座空城,十二万兵力部署在泰山以北的历城大营。博阳紧邻西楚国的薛郡,泗水上的鲁城等地,西楚国驻守不少人马,项羽还曾在楚王芈心帐下受封鲁公。

齐国虽然与西楚国议和,却时刻提防西楚军,如果西楚军从薛郡北上,博阳根本无险可守。因此齐军就在博阳摆出空城计,就算西楚军拿下博阳,仍受阻泰山。齐军则可以在泰山北侧的历城,或堵住泰山隘口,或从泰山西侧出兵反攻。

韩信的使者先行一步,在齐军大营中,劝说主将田解和车骑将军华无伤,希望二位与汉军一并南下,攻击西楚国的薛郡,直捣彭城。

田解和华无伤的态度,与齐王田广、齐相田横一致,对项羽恨之入骨,都想在西楚国后面捅一刀子,但又惧怕项羽报复,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齐国可以给汉军借道,可以暗中支持汉军,但不会直接出兵西楚国。

图-济南(古历城)

历城齐军有十二万,号称二十万。齐军大营设在城外,称为历下大营,有十万大军,历城内还有两万,由将军卢卿统率。历城齐军不敢贸然攻击西楚的薛郡,田解和华无伤也绝不认为韩信这六万汉军,能给西楚国造成巨大伤害。但齐人乐意看到汉军捅西楚一刀,甚至可以提供部分粮草,当韩信兵败还可以借道让汉军逃回赵国。

田解和华无伤万万想不到,韩信六万人会打自己十二万齐军,这十二万大概只是齐军总兵力的1/3,项羽每次率军二十多万北上,都不能灭掉齐国,韩信这六万人打齐国,那不是以卵击石吗。何况刘邦项羽在广武涧对峙,汉军又多一个强敌齐国,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刘邦派郦食其和齐国谈判,齐国只要保持中立,韩信军就能南下攻击东郡和砀郡,与卢绾一起先灭掉项它的军队,迫使广武前线的项羽撤兵。

韩信若攻击齐军,就是违背刘邦的意愿了。如果韩信不能迅速击败齐国三十余万大军,并且控制齐国全境。汉军便要两线开战,一个项羽已经压得刘邦喘不过气,再来一个同等量级的对手,可以想象刘邦的脸色会有多难看。

韩信每日都要设宴款待齐国使臣,包括从临淄和历城来的齐使,他也每日派出几路使臣前往齐国,不过大部分是派往历城大营的,于是对齐军大营的布局了如指掌。

汉军距离齐军历城大营仅二十里,韩信甚至派人告知两位齐军统帅,他只带十个亲卫前往齐军大营商议军情,以示友好。

汉军中军大帐,数十个都尉及以上将官齐聚,韩信忽然点兵,要一举攻破十二万齐军大营。

韩信分两路进军,以曹参统率步兵,灌婴统率骑兵,但却将二人留在中军大帐。意思很明确,这一仗必须打,打赢了功劳可以让给两位刘邦亲信,但为了避免将士拒战和怯战,就不麻烦两人亲临战场指挥了。

韩信以蒲将军步兵主将,率孔聚、陈贺、陈豨、冷耳、夜五大将军。车骑都尉蔡寅为骑兵主将,骑都尉丁复为骑兵先锋,骑都尉吕马童、吕胜、杨武、杨喜各领一军。

韩信这个阵容,不但架空了左丞相曹参和御史大夫灌婴,甚至一个刘邦心腹都没有。

步兵以蒲将军为主将,将士心悦诚服,愿效犬马之劳。当年巨鹿之战,项羽、英布、蒲将军是公认的三大英雄,蒲将军本来也可以立为诸侯王,可惜在义帝的问题上与项羽政见不同,被迫去给项羽的心腹韩王郑昌守疆土,因此怒而投刘邦。蒲将军与英布不同,英布全家被项缠所杀,已经势同水火,绝无回旋的余地。蒲将军与项羽却远没到这一步,刘邦不敢重用,又怕冷落了再遭背叛,便令蒲将军率本部人马跟随韩信。

骑兵主将不但不用御史大夫灌婴,还将靳歙、傅宽也按在冷板凳上,铁了心不用刘邦的心腹。韩信还弃用了骑兵校尉李必,此人是秦人,一直中规中矩,未尽全力。骑兵主将蔡寅本是西魏国的太仆(九卿之一,掌管车马),能力不俗,投降后在灌婴麾下却屡遭排挤。而丁复所率骑兵,是汉军精锐所在,韩信寄予厚望。

号角声响起,蹄声几乎同时轰天而起。汉军骑兵分为七队,每队约千骑,包括主将蔡寅在内所有人都编入其中,不留一个多余的人。七支骑兵方阵,前部排出箭头形状的锥形,丁复率军当箭头。  

  七条怒龙像锥子一样向齐军奔腾,箭头扎进齐军大营,仍然保持完整的队伍,位于中间的担任弓弩手,靠边的则以盾牌挡箭,刀枪制敌。

韩信派出的数批使者,把齐军大营布局摸排清楚,擒贼先擒王,韩信唯一可能获胜的方式,就是直接攻击两位统帅的大帐,否则以少打多,凶多吉少,对方连项羽都不惧,绝不会怕韩信。

汉军骑兵冲进齐军大营那一刻,田解和华无伤才知战争发生了,除了一边骂韩信不讲武德,一边诅咒刘邦不讲诚信,也就只能率众先跑。

齐军事前还在杀猪宰羊,撤了拒马摆酒宴,临战措手不及,各级将领率众四散而走。

汉军这个骑兵阵叫做“龙钻”之阵,是战国鄗代之战时廉颇发明的,当时赵军八万大破二十五万燕军,斩首燕军主将栗腹。

丁复军这个箭头,击杀齐军大将田解,与当年廉颇那一战极其相似。齐军车骑将军华无伤算是命大,蔡寅见大局已定,令骑兵勿再杀齐军大将,这才捡回一条命。刘邦称天子后,车骑都尉蔡寅因功封肥如侯,食邑1000户。

不过此战双方伤亡都不大,十二万齐军伤亡只有一千多人,投降的也只有数百。其他人在中级将尉率领下,四散撤退到齐国大小城邑。早在齐王田荣时期,齐军就演练了一种战术,在军队打散后,各级指挥官仍临危不乱,把军队带到各地城邑,县令城守都要开城提供方便。

这种战术吸取了齐王田儋在临济战死后,章邯追着田荣屁股打的窘境。若是军队分散成若干支,对方绝对无法全面追击。后来为了对付项羽,齐王田荣反复演练这个战术,齐国各地城邑也都参与进来,可以说游刃有余,可有效保存战力,不至于溃败。

后来项羽击败齐军,杀了齐王田荣,齐国却没有亡,齐军潮起潮落,霸王再强悍,也灭不了齐国。当然凡事有利有弊,齐军这个战术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形成败局。战场只要有部分齐军溃败或逃走,很容易波及全局,形成一哄而散的局面。

历城守将卢卿,没料到齐军败的如此迅速,只好收容一万逃兵,三万齐军据守历城。其余齐军,小部分向西南方向撤退到卢城,大部分居然渡过济水,北上撤退到著城、漯阴、平原、鬲城等济北郡大城。

此战之后,天下形势大变。战前刘邦与项羽在广武涧对峙,刘邦处于劣势,但韩信灭赵的这支军队若南下,汉国与西楚实力基本持平。此战过后,刘邦在广武涧的劣势没有变化,但汉国又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齐国。齐国兵力三十余万,与汉国、西楚国是同一级别的,项羽几年也未能灭掉齐国,韩信莫名其妙与齐军开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矫尾厉角、逞强称能的血气之勇。

历下之战,拉开了韩信灭齐国的序幕,随后汉军迅雷不及掩耳出兵齐国都城临淄。

图-临淄古城

齐王田广、齐相田横惊慌失措,以郦食其为人质,令其写信请韩信退兵。仍郦食其借着酒意,强装镇定,谈笑如常。

汉军营地中军大帐,韩信拆开密封,看了竹简,顺手投入火炉中,汉营再没第二个人知道写了什么。

齐相田横闻汉军毫无停止进军的意图,喝令左右将郦食其提起,烹杀之。

齐国杀了郦食其,对韩信个人命运影响至关重要。郦食其与郦商,一个做说客,一个做将军,在刘邦灭秦与破项羽的过程中,建有不赏之功。

郦食其为刘邦劝降陈留秦将,占据这个四通八达之地,取得大量强弩、箭簇、戈矛、木盾、盔甲,还有攻城锤、投石机、云梯等重型武器。刘邦正是从此刻开始,才真正进入灭秦的模式。刘邦入武关时,也是郦食其作为说客,说服武关守将打开关门,放刘邦入关的。

郦食其的亲弟郦商,率四千人在高阳投奔刘邦。刘邦入关中时,兵分两路,刘邦走武关入关中,郦商破旬关入汉中。项羽分封诸侯时,由于郦商已经占据汉中,才迫不得已封刘邦为汉王,辖汉中、蜀郡、巴郡三郡,否则刘邦就是蜀王,汉王将另有其人。

刘邦进攻关中灭三秦时,郦商是主要将领之一。刘邦率诸侯军攻击西楚都城彭城,郦商还留在关中平定三秦残余势力。郦商在汉军中,与曹参、周勃、樊哙一起,并称四大将军。

韩信一个冒险举措,害死了郦商的亲兄郦食其,可就与汉军顶梁柱之一郦商有了不解之仇,韩信最终悲剧未能善终,与此有一定关系。

齐王既烹郦食其,斥候报汉兵先锋已到。韩信过历城不攻,率军直扑临淄。左丞相曹参和御史大夫灌婴重掌兵权,蒲将军和蔡寅黯然交出兵符,刘邦亲信与韩信所属将领已然对立,只是战时大家还要一起面对强敌。

图-临淄之战

齐军仍然执行分兵战术,五路撤兵,齐王田广去胶东郡高密(今山东高密),齐相田横去济北郡博阳(今山东泰安),守相田光走济北郡城阳(即莒城,今山东莒县),将军田既军去胶东郡即墨(今山东平度),将军田吸去临淄郡济水以北的千乘。

这五人都是田氏宗族,他们倒是跑了,留将军卢罢师率两万多人阻击韩信军。齐国卢氏,是姜姓吕尚(姜子牙)之后,公子高封在卢地,后代改称卢氏。齐国经历过田氏代齐的过程,妫姓田氏取代了姜姓吕氏,齐国的卢氏(吕氏分支)与田氏某种意义上算是死敌。卢氏在齐国势力不小,卢罢师与卢卿两位将军就是当中的佼佼者,他们与田氏的历史矛盾根本就是无解的。

卢罢师果然人如其名,罢师了。如果齐王田广或齐相田横率军阻击,然后指挥诸将撤兵,肯定可以服众。但这些田氏宗族,只顾自己保留实力,忽略了帐下这些大将同样需要保存实力。临淄之战的形势,如图3-22所示。

卢罢师向韩信提出的条件是,投降可以,但要独立成军。日后可以帮汉军打西楚军,但绝不攻击齐军。以上要求韩信全盘接收,他六万人也不可能管得了两万多降卒,让对方独立成军是最省力的方式。当初章邯投降,项羽就解除秦军武装,并派军队严加看管。事实证明这个方式极其消耗人力,项羽拖了五个月才入关中,如果不坑杀二十万降卒,就要拖到第二年才能入关中了。

韩信招降卢罢师,却没有进入临淄城。他得知齐王在高密,遂自领大军追之。

韩信军陷入到齐国的战争泥潭,他面对的形势,比以前项羽面对的更恶劣。项羽每次北上齐国,兵力都在二十多万,整体上与齐国不相上下,但局部优势巨大。

韩信军只有六万,兵力远不如项羽。韩信是楚人,麾下却多是赵、西魏、代、秦的降卒,凝聚力也不行。而且刘邦亲信与各国降将之间,为争夺兵权,矛盾也逐渐公开化。

韩信不能分兵,果断放弃临淄,东进高密城下。韩信如此兵行险着,一旦进攻不利,临淄的卢罢师是随时会反水,与齐军夹击汉军的。


【潍水之战,韩信破龙且,杀齐王田广】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三年、齐王田广二年)十一月,韩信军渡过高密以西的潍水,项羽所派的军队也抵达高密以南。

韩信袭击历城齐军大营,汉军被迫与齐楚两面开战,项羽看到了渔翁得利的机会。项羽立即以项它为主将,龙且为副将,率兵十二万,号称二十万,开往齐国。

这支楚军分为两部分,项它率领八万人马从东郡南下砀郡,会合龙且的四万人马,东走泗水、沂水北上。

项羽和齐军打了几年,多次击败对手,屠城无数,还杀了齐王田荣。然而齐人的韧劲很强,明明打散了,很快又卷土重来。韩信的兵力远不如项羽,兵员质量和战备物资更无法相提并论,在项羽看来,韩信危若朝露。

如果齐军灭掉远道而来的韩信军,从大局来说对刘邦是一个重创,韩信军中也有不少刘邦心腹,比如曹参、灌婴等。项羽如此兴师动众,有一个最低战略目标和终极目标。

西楚最低战略目标,是夺回琅琊郡。战国时齐国有五都,其中东南部称为莒都,秦朝设琅琊郡。

战国时燕、赵、魏、秦、楚五国伐齐,楚国早期目标是夺取齐国与宋国占据的淮北地,边境向北推进数百里。实战中齐国丢失了五都中的三都,齐湣王带上嫔妃宫女宦官三千多人,撤到五都之一的莒城。楚军顺势北上,明面上与齐国结盟,实则利用盟约取得莒都数十座城邑,最后击杀齐湣王,顺理成章接管齐国的莒都所在的五分之一领土。后来齐国田单复国,五都收复了三都,主要是将燕军赶出齐国,至于楚、赵、魏等占据的领土,几乎都没有收回。秦灭六国时,莒都就成了琅琊郡,齐国旧地置了三个郡,对应齐国三都。

琅琊郡这个地方,齐人认为是故土,楚人也统治了约八十年。秦末诸侯起兵,琅琊郡在楚国控制下,项羽分封诸侯时,也把琅琊郡封给自己的西楚国。不过在彭城之战前后,田横乘项羽全力对抗刘邦,伺机拿下琅琊郡大部分地方。项羽为了对抗刘邦,也只好咬牙切齿,签订城下之盟。

这次西楚军东进,第一目标,也就是夺回琅琊郡,不然西楚霸王连自己封地都保不住,那可是颜面扫地。

如果西楚军顺利夺回琅琊郡,那时齐国战区将会有三方对峙的局面。韩信在历城附近,兵少将寡,一个楚军统帅带领一帮赵魏代秦的降卒在齐国作战,可想而知处境会有多艰难。齐军则西北有汉军,东南有西楚军,两面作战,同样不利。西楚军则背靠琅琊郡、东海郡、薛郡,进可攻退可守,足可一步步蚕食齐国领土,最终吃掉齐国。到时西楚坐拥齐国渔盐之利,以齐楚魏韩之疆土,天下谁与争锋。

图-潍水之战

项它与龙且军开拔到彭城,取得粮草辎重,得知韩信正进攻临淄,便立即率军北上。项它与龙且担心韩信遭到齐军围剿,西楚军原本想趁火打劫,等赶到火却扑灭了。

项它与龙且率军马不停蹄赶到莒都,齐国守相田光则刚率军进城一天。田广派使臣与西楚军交涉,却不肯出城会盟。当年楚国将军淖[zhuō]齿来到莒都,齐湣王拜为齐相,并出城到楚军营中犒劳,反而被淖齿击杀。历史犹在眼前,田光自然不信任西楚军,闭门不纳。

此时西楚军统帅项它与龙且产生分歧,项它还是想执行最初的战略,趁机夺回琅琊郡。龙且却认为战场形势已天翻地覆,和此前预估的相差万里。如果损兵折将围攻莒城,极有可能迫使部分齐军投到韩信麾下,到时候西楚军就要面临汉军与齐军夹击了。

一年多前,项它与龙且合作进入西魏国,准备挟持西魏军一起攻击关中。当韩信率军出现在河西时,项它却将龙且视为项羽派来掣肘自己的眼中钉,竟没让其进入西魏国河东。那一战韩信灭了西魏国,项它率军全身而退。

这次项它与龙且再次合作,即使打莒城,也是龙且主攻,项它军在后面捡战利品。既然龙且不想打,项它也只好跟在后面,北进齐王田广所在的高密。

西楚军来到高密,得知韩信居然在不远处的潍水西岸安营。龙且立即判断大家都低估了韩信,此前趁乱取齐国的战略要彻底放弃,改成联合齐国攻击韩信,否则齐楚都会被汉国灭掉。

项它派人和齐王田广进行谈判,进展出奇顺利。齐王田广许诺,只要西楚军灭掉这支汉军,齐国就把琅琊郡割给西楚。

为了取信项它,齐王田广打开南城门,撤走守军,允许西楚军派兵五千入城,镇守高密南城墙。若西楚军灭了汉军,日后齐王不兑现承诺,项它的十余万大军可以开进高密城,名正言顺处置齐王。

项它率军七万五千驻扎在高密城南,五千守高密南门。项它把与齐王结盟的消息告知龙且,令其率本部四万人马与高密城西的汉军决战,务必一战歼灭汉军。

龙且见项它终于听从自己改变战略,心情阴晴不定。晴是因为项它肯听他与齐国结盟,阴则是自己这四万人马,只有一举击败韩信,项它才有可能派兵来增援。

龙且燕頷虎颈,猿臂狼腰,身材挺拔,只是表情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潍水真不是他的福地。

为了鼓舞士气,龙且对麾下将领夸口道:“吾深知韩信为人,少时贫困无以为生,寄食于漂母,受人胯下之辱,何足畏惧?齐国一半之地,已是我等囊中之物。”

龙且没得选择,只能找韩信军决战。西楚军与汉军,在潍水以东列阵。韩信和龙且是旧相识,双方来到阵前。韩信骑马越众而出,与龙且答话。潍水之战的形势,如图3-23所示。

龙且朗声喊道:“汝原是楚臣,背楚降汉,作威作福,竟敢抗拒西楚天兵,快下马投降,免汝一死!”

韩信冷哼一声,朗声道:“汝来送死,尚且不知,怎敢摇唇鼓舌?”

双方根本无好话可谈,龙且挥兵进战,韩信率众抵敌,两下交锋片刻,韩信诈作大败,拨马而走。

龙且挥师掩杀,遥望韩信退到对岸,便匹马当先,引着楚军,扛着拒马、断木等涉水而过。

亚将周兰拍马赶到龙且马前,疑惑道:”潍水乃长流大河,今却无水,此怪事也?”

龙且强装笑道:“河水随旱涝而为多寡,当此隆冬之时,河水干涸。齐王已将汉军部署告知,韩信要打半渡而击,我们陪他玩玩。”

潍水最深处也只到小腿,大部分河床干涸,于是西楚军紧跟汉军渡河。

龙且过河后立即组织人手,一面杀敌,一面抢滩构筑木石工事。西楚将士都知道,渡河最怕半渡而击,尤其怕对方用骑兵冲击。所以龙且登岸,并不急于前进,而是筑防御工事。

忽然汉军后面升起三炷狼烟,十几里外清晰可见。韩信早令曹参、灌婴各引步骑精锐,在河岸芦苇中伏定,此时一左一右杀了出来,韩信军也反身杀了过来。

龙且却气定神闲,韩信啊韩信,你就这点本事,打个半渡而击。西楚军已经渡河近万人,前方对方数十个拒马,几千根断木障碍,汉军骑兵果然冲不进来。双方一阵雷声大雨点小的互射,伤亡都不大,西楚军渡河数已过万,只等全数过河,便要再度发起冲击。

谁知韩信令将军傅宽率军五千,在潍水上游十几里处河面窄处,用装满沙土的布囊万余个,将水堵住。傅宽见狼烟升起,急令兵士将沙囊尽数拔起,但见河水汹涌,争流而下。波翻洪浪,疾如箭发,霎时就到。

傅宽在上流头,远望西楚军渡河,此时西楚兵正陆续渡河,忽闻上游水响,蓦然一望,河水陡高数尺,河中兵士不及提防,猛被水势一冲,立脚不住,已有数千人在恐惧中随波逐流而去。

其实齐军的骑哨,早就探知汉军在潍水上游十几里堵住河道,肯定是要在西楚军渡河时泄洪。齐王把汉军的布置都告知了西楚军,就连对岸伏击的汉军都介绍得一清二楚,这和楚军骑哨掌握的情报完全一致。当然齐王唯独漏了上游堵河道这个细节,西楚军初来乍到,地形不熟,骑哨还没撒到十几里的上游。

潍水西岸,龙且率一万多人已成孤军,却未坐以待毙,而是修垒城抵抗,作鱼死网破状。五万多汉军将一万余西楚军围住,却围而不攻。

正是冬季,到了夜晚,河边风又大,下起了小雪,西楚军筋疲力尽,饥寒交迫,仅一个晚上,就冻死数百人。

亚将周兰劝谏龙且道:“将军,韩信也是楚人,不如派人去谈判,或可全身而退。”

龙且脸现不屑之色道:“我随上柱国(项梁)渡江北上,后又追随霸王,大小数十战,杀人太多,汉军很多将领都欲置我于死地。九江王(英布)全家被戮,也与我有关系,与其日后受辱,不如慷慨一战,生死有命。”

西楚军都知道韩信曾在项羽麾下效力,面临绝境自然寄希望于韩信这个楚人。龙且没有为难其余西楚军,他令周兰率军守在壁垒后,自己率千余亲兵突围。

韩信亲临战场,不敢小觑西楚军忽然爆发的这股战力,令汉军各都尉所率千人轮番投入作战,持续消耗龙且军。可怜龙且一心寻死,却被拖得筋疲力尽。韩信仍想招降龙且,却被其当众骂回。

韩信遂令都尉丁礼率一千步兵,骑都尉丁复率一千骑兵,进入战场围杀龙且的孤军。

丁礼在砀县投奔刘邦时只是个中涓(统兵一百),入汉中时已经升为骑将(统骑兵两百),灭三秦后升为都尉(统兵一千)。

龙且战到力竭,数十死士全部阵亡。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刘邦称天子后,封丁礼为乐成侯,食邑1000户。至于丁复,其总体战功尤在曹参、周勃等刘邦心腹之上,最后受封高达7800户。

周兰率万余人投降,韩信全部编入汉军,这支军队楚人的分量越来越重。后来周兰没有封侯,他投降后便隐退,没有为汉军效力。

韩信传令将龙且首级挑在竿上,与隔河西楚军观看。

早有骑哨报知项它从骑哨处得知龙且兵败,第一想法是撤兵,第二想法兼并近两万未来得及过河的龙军再撤兵,但这只是项它的美好愿望。

高密城,齐王田广亲自披甲戴盔,身旁围了十几个将尉。齐军打算从两侧相连的城墙和墙下阶梯三处强攻西楚守军。

齐王田广咬牙恨恨道:"众卿放手去做,不论战法,只求杀敌。"

众将尉肃然回应:"愿为大王效死命。"

齐军三路人马同时发动,城墙上用铁骑带头冲击,后面战士各带长枪短刀,手持木盾,奋不顾身抢出,如铁桶般,向西楚守军密不透风压迫过去。同一时间城内高处就位的齐军弓弩手,将箭矢如飞蝗般射向西楚军。

西楚军其实也有所防范,只是低估了齐人的仇恨,虽结阵把守,也不断丢失防线,逐步退守到南门附近一段城墙上。

西楚守将与麾下军官面面相觑,龙且惨败,项它只怕又要跑,守将下令道:“打开城门,依次撤离。”

南城门打开,壕沟上的吊桥也放了下来,西楚军开始撤离。此刻马蹄声轰天而起,原来齐王早就安排一支精锐骑兵,从其他城门溜出,就等西楚军出城便截杀,断绝西楚军的后路。

而西楚军方面,已经阵亡数百人,剩余四千多人只有极少数还在城头,大部分已经在城下或城门洞里面。齐军占据城墙和城内高点,肆意对西楚军施射。侥幸从狭窄吊桥冲出去的西楚军,也逃不过齐军骑兵截杀。

城下的西楚军人人面如土色,有人甚至抛掉兵器跪下投降,齐军却毫不理会,箭手们目的只有一个,射光所有的箭。

一个多时辰后,齐军将五千西楚军赶尽杀绝,片甲不留。

项羽在齐国大肆屠城、杀降卒、夷城郭,令齐国上下众志成城,一心找西楚军复仇,当然战略判断也就出了问题。

在齐王和齐国将士眼中,项羽的威胁远大于韩信。历城那一战,齐军败在韩信撕毁盟约,非战之罪,而且齐军损失并不大,目前齐军仍控制齐国各大城邑要塞。只要西楚军撤兵,齐国上下有信心,把韩信的汉军歼灭在齐国土地上。

西楚军就不同了,西楚国始封九个郡,目前实际控制超过十个郡,兵力雄厚,项羽又能征善战。无论项羽和刘邦大决战的结局如何,齐国上下都认为应该攻击西楚军。若项羽战胜,将来还是会反过来收拾齐国,此战正好削弱对手。若刘邦获胜,齐国与刘邦一起灭项羽,也算是友军,齐王还是可以裂土封王,而且封地更大。

项它毫不恋战,立即撤兵,完全不顾城内还有五千西楚军,更来不及兼并近两万龙且残兵。项它很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琅琊郡的土地,也没有去彭城与项缠等人争夺控制权,而是率七万五千人马迅速南下再西撤,穿过薛郡,北上回到东郡。砀郡在卢绾偷袭后已经在项羽的控制下,只有保住东郡基本盘,项它才有可能立足乱世。

韩信令傅宽再次堵住潍水上游,随后亲自率军渡河。龙且军残部竟然没有四散逃跑,因为深入齐国,逃散后极有可能被齐国军民围杀。

韩信军兼并龙且军之后,经过历下、临淄、潍水三场战争,汉军人数从六万人大幅增加至八万六千余人。韩信最大限度利用齐楚矛盾,每战看起来都是兵行险着,却战必胜,攻必克,无愧“兵仙”称号。

齐王田广自知不是韩信对手,只是派兵象征性掩护抵抗,便亲率三万多大军撤往莒城。

图-莒之战

汉军中军大帐,韩信和李左车又在下棋,两人边下边谈。齐国的这个战术,令汉军陷入死局。现在汉军中已经有不少齐军降卒,几乎可以肯定,有的是齐军派来的奸细。后续汉军一举一动,完全是把牌翻开来打,稍有不慎,就会吃败仗。一旦作战不利,临淄卢罢师的两万多齐军可能就会反水,历城也有大把齐军,断绝汉军回赵地之路。

忽然斥候来报,项它军疑似遭到齐军伏击。原来莒城的齐守国相田光,早接到齐王田广的密令,务必伏击西楚军。田光显然非常了解项它,亲率三万多人埋伏在沂水西岸,正好遇到项它的先锋军,齐军奋勇杀敌,斩首两千多人,俘虏五千多。

项它却毫不理会,率军穿越沂山与蒙山之间,打算从薛郡北上回东郡。田光仍不依不饶,率军衔尾追杀。莒城已经是一座空城,齐军的战术非常灵动,不以守城为目的。

听完斥候的战报,韩信与李左车双目同时一亮,李左车恭维道:“大将军一定有了妙计。”

此前韩信从齐军降将口中得知,齐国在琅琊郡的琅琊海边,有不少战船。琅琊以东海面上还有一个岛屿,屯了不少粮草。

如今齐王从临淄撤到高密,又从高密撤往莒城,既然莒城的田光在追击项它,若汉军继续南下莒城,齐王大概率又要撤走,目的地可能就是琅琊城。如果汉军追到琅琊,他可能还会去往海岛。到时候把所有战舰带走,汉军只能望洋兴叹。

韩信当机立断,叫丁复入帐,叮嘱其不带任何齐国降兵,率精锐骑兵悄然去莒城与琅琊之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

地图帝
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