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不三分天下?垓下之战,六十万围殴十万

百科   2025-01-12 11:55   上海  

很多人不理解,齐王韩信带甲三十万,为何不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非要与刘邦联手灭亡项羽。

韩信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和项羽在战场上一决胜负,他永远忘不了项羽那轻蔑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态。

刘邦项羽对峙,韩信立为齐王

韩信第一次进入临淄宫殿时,麾下士兵执戟排列宫门两旁,一见韩信车到,尽皆行礼。韩信下车进入宫门,只见屋宇高大,帷帐华丽。经过数重大门,方到大殿,文武穿戴齐整,跪拜相迎。宫城后部,有一座宽大园林,数十位宫女、宦官跪迎,里面楼台亭阁,花木禽兽,看得眼花缭乱。

当初秦始皇堕毁战国时临淄城,后来项羽两次毁掉齐王田儋和田市重修之临淄。现在的临淄城,是齐王田广重修的,不过两年光景,便有如此规模和气派,韩信颇感讶异。

韩信重整汉军,主要分为两部。曹参和灌婴控制了济北郡,他们当然是刘邦的死忠,韩信占据临淄、胶东、琅琊三郡,麾下孔聚、陈贺、陈豨、彊瞻、程黑、赵将夜、卢罢师、卢卿、蔡寅、杜得臣、高邑等将,都不是刘邦的人。

按照时局的发展,韩信若继续攻击西楚,项羽大概率会亡国。到时候韩信、曹参、灌婴肯定会封侯赐爵,但其他将领大多连刘邦都没见过,恐怕很难取得自己满意的封赏,有无封赏都是问题。

自陈胜起兵以来,自立为王或割地称霸者不胜枚数,如今仅存六王: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燕王臧荼、常山王张耳、韩王信、临江王共尉,若再加上齐王韩信,岂不正好对应战国七雄,难道这是天意?在麾下将领不断劝说下,韩信产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论战功他确实顺理成章。

项羽和刘邦在广武涧对峙,得知韩信在齐国不断取胜,心情大不同。

图-广武涧

自龙且兵败后,项羽急令项声南下会稽郡募兵,以应对齐国战局的变化。

项羽请叔父项缠将刘邦父亲和夫人送到广武涧,打算送还给汉王,买个人情,日后好和谈。项缠倒好,亲自押送刘邦父亲和夫人前往,连彭城都不守了。

不过项羽还想给刘邦施加压力,令人把刘太公压到广武涧前,制成一个高俎[zǔ](祭祀时盛肉的器物),将太公捆绑,放在俎上,推出阵前。

项羽遣人向刘邦传话:“汝若不速出降,即将汝父烹煮食之。”

刘邦对来人道:“吾与霸王同事义帝,义帝命吾二人约为兄弟,我父即是霸王父,霸王今必欲烹食其父,尚望分我一杯肉羹,不必虚言吓我。”

项羽听了默然不语,叔父项缠劝阻道:“现在天下事尚未可知,今虽杀其父,于事无益,徒添他人怨恨而已。”

项羽本也不想杀刘太公,便顺着台阶下,没有再为难刘太公。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有说刘邦临危不乱的,也有说刘邦为子不孝。

过几日项羽闻韩信攻灭齐王田广,立即派人与刘邦谈和。同时项羽派人催促会稽长项声立即募兵北上彭城,现在后方不能乱。不过项缠却不敢回彭城,他害怕韩信。只有呆在广武涧,在侄子项羽身边,他才感到安全,即便项羽败了,刘邦也不会杀他。

又过几日传来消息,韩信进驻临淄,卢罢师率众投降。

汉军情绪高涨,刘邦派一队嗓门高的汉兵,在广武涧西,朗诵霸王十宗罪。

罪一:背义帝之约,不立秦王、反立汉王。

罪二:矫诏杀死上将军宋义。

罪三:坑死秦降卒二十万于新安。

罪四:烧秦咸阳宫、阿房宫,掘始皇陵墓,盗取财宝。

罪五:杀秦降王子婴。

罪六:弑义帝于江南。

罪七:杀韩王成,以无功之人郑昌为韩王。

罪八:杀齐王田荣、齐王田假,屠齐城无数。

罪九:废九江王英布,杀其全家。

罪十:都彭城,侵占魏国土地,以砀郡、东郡并入西楚。

广武涧东,项羽混在一队士兵中,假装在听汉军责备,忽然弯弓搭箭,向刘邦射去。一般射手臂力根本无法射这么远,可霸王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这一箭正中刘邦胸前,汉王翻身落马。

这一箭射穿了刘邦的盔甲,击碎了胸前大玉佩,卡在肋骨里面。郎中诚惶诚恐取出箭镞,刘邦遭此重创,卧床数日不能动。

刘邦自被项羽射伤,军中传言其重伤。刘邦忍痛巡行各营,以安军心。

公元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四年、汉王刘邦四年、齐王韩信元年)一月,刘邦先到成皋,后去关中栎阳,再回成皋。迫不得已到处跑,做给将士看,自己依然生龙活虎,其实创巨痛深,苦不堪言。

此时大将军韩信的书信送到成皋:“齐人多诈反复,其国南境近楚,非立王无以镇抚。今臣权轻,恐不能负此重任,请自立为假王。”

韩信的思维一般人很难共情,他四次献策项羽不采纳,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和项羽在战场上一决胜负。不过韩信经不住麾下将领游说,打算试探刘邦,若刘邦愿意立一个假齐王(代理齐王),便仍尊刘邦为主。若刘邦不封假齐王,韩信早晚也要与项羽一决雌雄,分个高低。

刘邦阅书大怒,对使者骂韩信道:“吾正困守此间,日夜望汝来助,汝竟扬扬得意,便欲自立为王!” 

身旁的文武都露出不快之色,韩信是立功多,但我们拼死追随汉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

只有太傅张良提醒道:“此刻霸王恐正派人离间大将军,大王不如趁势立之为齐王,不然顷刻生变故。

刘邦闻言大悟,遂对使者转圜语气道:“大丈夫既建大功,平定一国,便为真王,何必称假!”

言罢,刘邦下诏铸成齐王印,遣太傅张良率使团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催促其发兵攻楚。

三月,汉国太傅张良为韩信主持册封大典。期间临淄城行人如鲫,车马争道,齐国各路豪杰都来祝贺。

旌旗蔽空下,韩信在一众将领簇拥下,登上临时搭建在临淄城南的高台,张良代表刘邦,颁授齐王大印和兵符。

台下孔聚、陈贺各率一万精兵,表演攻防进退,两万人动作整齐划一,最后戈矛齐指日出方向,足见战力强劲。

接着丁复率三千骑兵奔驰入场,在步兵前勒马收缰,三千战马人立而起,仰天嘶鸣,可见无与争锋。

图-韩信立为齐王后形势

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封地为临淄、济北、胶东、琅琊四郡,比战国末的齐国还要多一个琅琊郡。同时拜傅宽为齐相,丁复为大司马(相当于太尉),以节制韩信。此时齐国有两套班子,汉国三公级别的左丞相曹参、御史大夫灌婴,占据济北郡。韩信贵为齐王,麾下两个三公,齐相傅宽在曹参军中,齐大司马丁复在灌婴军中。

这又是张良的驭将之术,张氏三代辅佐六位韩王,不知驾驭过多少将领。表面看傅宽与丁复都不在韩信军中,丁复也并非刘邦亲信,对韩信没有牵制作用。刘邦给韩信吃了一个大西瓜,韩信似乎只失去一点芝麻。但是后来韩信南下参加垓下之战,曹参与傅宽却没有参战,而是迅速东进,兵临临淄城下。齐国各城邑守军本来就少,再加上傅宽齐相的身份,纷纷开城迎接。

韩信在战场上无人能及,但玩权谋张良才是宗师。

几天后项羽的谋士武涉来到临淄游说韩信,不过似乎晚了一步,刘邦是派太傅张良带着齐王大印来主持册封大殿,武涉却只带了一张嘴来,当然非常被动。

武涉的核心思想是:“霸王尚在,齐王安然无恙。霸王若亡,齐王亦不能保,此唇亡齿寒也。何不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韩信麾下大多数将领也劝其三分天下,蒯彻便提出一套理论:“大王带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若归楚,霸王不信。若归汉,汉王恐惧。今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大王带甲三十万,足可长享一国。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韩信问道:“汉王待我甚厚,岂可见利忘义,为此悖德之事?”

蒯彻道:“当日张耳、陈馀为刎颈之交,后张耳杀陈馀泜水上,为天下所笑!今大王与汉王情谊,必不能胜过张耳、陈馀之交。”

韩信也知道,理性来说,三分天下是最好。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项羽那轻蔑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生态,恨得咬牙切齿。若按兵不动,岂不是顺了项羽,韩信不甘心,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而蒯彻担心曹参、灌婴等刘邦心腹杀他,便不告而别。临走写下一封书信给韩信:“人之贵贱在于父祖;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凡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邦称天子后,抓到了蒯彻,却没收杀他。后来刘肥立为齐王,曹参拜为齐相,蒯彻就在曹参门下做门客。蒯彻混的风生水起,到了东汉末年,他的两个后人蒯良和蒯越,都是荆州牧刘表的谋士。

客观来说,韩信灭三秦、西魏、代国、赵国、齐国,迫降燕国,刘邦项羽奉他为天子也不为过,三分天下再正常不过。勇略震主者必危其身,功盖天下者无可为赏。韩信无论倒向刘邦还是项羽,最后必然是悲剧收场。


卢绾取东郡,远征九江

刘邦、项羽、韩信三足鼎立,汉国太尉卢绾与西楚国砀郡长项它在东郡鏖战,这场局部战争,对刘邦和项羽来说,都是输不起的。

卢绾进入东郡时,恰好项羽将项它调到齐国作战,卢绾趁机取了临济等几座城邑,站住了脚跟。项它率军八万从东郡去齐国,连续在田广和田光面前损兵折将,士气低迷,不少人开溜。等回到东郡,还有五万余人。

项它是走深沟,从昌邑以西的定陶渡过济水的。没想到卢绾率军阻击,项它再输一阵,机动兵力大概只剩四万。从此留守濮阳,不敢再出城迎战。卢绾本邀彭越一同阻击项它,可惜彭越自上次在砀郡被项羽击败,元气大伤,数月后兵力仍只有约两万。关键是被项羽的骑兵吓破了胆,再不愿和西楚开战。若彭越与卢绾合兵,项它可能提前几个月就投降了。

随后几个月,卢绾软硬兼施,攻破一些防御薄弱的小城,也有西楚守将开城投降。

四月,卢绾已经控制东郡大部分地方,率军五万兵临濮阳城下。

图-卢绾取东郡

项它的兵力也约有五万,城内两万,城外三万,扎三个大营,呈三角形将濮阳保护起来。

项它如坐针毡,每日都派人去广武涧,催促项羽亲自发兵来援救。项它对项羽兼并其砀郡之兵耿耿于怀,他还给项羽一个期限,若六月之前项羽还不来救,胜败就不能怪他了,一副“你敢不来救,我就敢输给你看”的模样。

项羽确实也有闪击卢绾的打算,可他自知一旦离开广武涧,帐下亲信恐怕十天都守不住,郯公、薛公、终公、大司马曹咎等都是前车之鉴。关键是卢绾深知项羽善用骑兵,他到濮阳战场第一天,就下令深挖壕沟,放置倒刺,布置拒马阵,仿佛首要目的是防项羽骑兵突袭,次要目的才是攻击濮阳。

项羽焦思苦虑,又不能对项它明说不会救,只能好言宽慰,令其固守,称自己随时可能来援。

五月,卢绾一面攻击濮阳城外的西楚军,一面派使臣入城,强调大将军韩信已经控制齐国,不日将和汉王东西夹击霸王。想不到项它不为所动,反而说韩信已经不是汉国大将军,而是齐王,汉王与齐王已经反目。

卢绾与项它互相攻击粮道,卢绾虽然表面上占据东郡大部分城邑,实则各城并没有多少兵力和粮草支持,只能派人到附近村落借粮。

战争持续胶着,汉军每日仍攻击城外西楚大营,但汉军损失更甚西楚军。

六月,卢绾想出一个奇策,既然自己可以派人游说彭越,想必项羽和项它也曾派人去劝降彭越。于是卢绾派出一支千人骑兵队,分成十组,在大野泽往濮阳的途中设伏,专门抓捕西楚斥候或疑似的使臣。

项它果然陆续派人去劝说彭越,不求彭越攻击卢绾,只求其保持中立。项羽也派人给彭越画饼,若其肯发兵攻击卢绾,赐爵大野泽三万户。

卢绾抓到了几波西楚斥候,便令将军卫满,率一万人分数次悄然南下,迂回到大野泽附近。然后打着彭越的旗号,大张旗鼓北上。卫满与彭越有几分神似,而当时诸侯军没有统一的军服,全看旗帜。

项它面容憔悴地站在城头,看见“彭越”出现在不远处,急赤白脸,他知道又到了撤兵时刻。

这次项它南下,作为砀郡长没有屯驻砀郡,因为先前项羽已经接管砀郡。项它直接去了泗川郡彭城,此时项缠已经护送刘太公等人前往广武涧,项它这个柱国兼砀郡长,便是西楚国都城彭城权力最大的人物。

卢绾的军队连番鏖战,无力追击,不过好歹取得东郡,刘邦项羽对峙局面终于迎来转机。

卢绾迅速控制东郡后,并没有急于南下攻击砀郡,从侧翼袭击项羽。刘邦项羽在广武涧对峙,刘邦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修了汉王城,依托广武、成皋等城邑,攻击不足,防御算是勉强够了。

砀郡大小城邑的守将,有的人本身能力不俗,只是不满项它屡次逃跑,现在项羽接管砀郡,防御力大增,成为荥阳一线与彭城后方之间坚固的桥梁。卢绾若辗转攻击砀郡各城,难免兵困城下,被项羽骑兵突袭。卢绾在砀郡和东郡作战九个月,麾下不少将士是项它的旧部,等于在项羽面前打明牌,极有可能遭袭。

刘邦此刻行若无事,没有心急火燎令卢绾增援,兄弟二人英雄所见略同,进行了一次战略大布局。

刘邦改立项羽所立的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把九江国与衡山国并为淮南国。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吴芮,迁为长沙王,遥封长沙郡、黔中郡。刘邦把项羽所立的临江国拆分了,南郡归自己,其他两郡为长沙国。

经过这次分封,九江王英布遥封为淮南王,所辖郡由两个变三个;恒山王吴芮遥封为长沙王,所辖郡由一个变两个;项羽所立的临江国则从地图上抹去。

七月,汉军兵分两路,卢绾、刘贾率三万余大军从东郡南下,进入砀郡后向东南方向进发,对麾下将士声称要攻击泗川郡的彭城,也就是西楚国的都城。

此举惊出项羽一声冷汗,更不用说逃到彭城的项它了。西楚砀郡、薛郡、泗川郡的守军如临大基地,所有城邑都坚壁清野,丝毫不敢大意。

卢绾到了刘邦的福地芒砀山后,迅速部署,他与刘贾坐镇芒砀山,令将军偃、将军弱、将军施各率一军,齐头并起攻击萧县,震慑此处都城彭城。卢绾又令将军卫满为上将,将军抵为次将,将军陉为末将,准备增援前三路人马。

卢绾虽然与刘邦情同手足,但卢绾麾下这些将军,在刘邦军团中并非主流,卫满祖上是战国卫国人,其他几位都是卢绾从丰县带出来的亲信。西楚国的腹心彭城一带,军民对项氏相当拥戴,几年前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隐藏在萧县,联军必经之路上,竟没有一个百姓向刘邦通风报信。

即使刘邦亲征,萧县军民也多站在项羽一边,卢绾的三路先锋,果然在萧县遭到顽强阻击。萧县守将在城外伏兵,抓了几个汉军骑哨,当着三位将军的面,在城头上斩首示众。三位将军怒形于色,试探性攻城,却损失上百人,只好等待后援。

然而汉军并没有后援,卢绾忽然令将军卫满、将军抵、将军陉改变战略,南下淮河北岸的下蔡,却不攻城,而是夺取渡口船只。

图-卢绾定九江郡

等到萧县的汉军也撤走,西楚军才恍然大悟,好一个声东击西,卢绾军已经来到淮河北岸,并且控制了大下上百条船,正要渡淮河攻击九江郡的寿春。

另一路汉军,英布率本部万余人马从荥阳战场抽离,南下穿过颍川郡和陈郡,渡过淮河,兵锋直指王都六城。

为项羽镇守九江郡的是周殷,此人本是项氏家臣,项羽以其为九江相,名为辅佐,实则制衡英布。项羽灭九江国期间,周殷率军迎接项声的大军,他是灭九江国的功臣,同时也是英布的仇人。灭九江国后,项羽令周殷守此地。当西楚大司马曹咎兵败自刭,项羽以周殷为大司马,相当器重。

周殷算是项羽亲信中能力不错的一员,经营九江郡近两年,囤积了不少粮草,防御布置合理,总兵力也不比汉军少。周殷屯兵寿春,原本打算派部分兵力北上增援项羽,谁料卢绾倒是先打过来了。

卢绾是在四个月后才拿下九江郡的,当时灌婴的骑兵南下薛郡、泗川郡,一直打到长江边,连彭城的项它都投降了,刘邦项羽已经签订鸿沟之盟。项羽退兵,刘邦追击,项羽败势已成。接着项羽继续东撤,留守陈城的利几投降刘邦。

图-寿县(古寿春)

卢绾这几个月也做了不少事,汉军把寿春这段淮河数十里的船只都拖到了南岸,项羽绝无可能从寿春渡河南下。卢绾还取得了寿春以南十余个小城,兵力增至约四万。

周殷在寿春不过万余人,困兽犹斗,他明白项羽自身难保,该考虑退路了。周殷虽然高居楚国大司马之位,但项缠离开六城时,安排自己的亲信守城,等周殷在寿春集结兵力打算北上时,六城守将断然拒绝,九江郡内部实际形成了新的割据势力。

周殷与卢绾也是熟人,秘密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周殷派人与汉使到舒城,命令守城的亲信投降汉军,并开赴六城假装增援,骗开六城的城门。英布军随后杀入六城,屠城复仇泄愤。

随后卢绾、英布率军北上,参与垓下之战,周殷保留军队留守九江郡。

周殷后来做了淮南王英布的大司马,跟着英布起兵反刘邦,真是身不由己,兵败被杀。


灌婴攻薛郡,刘邦项羽以鸿沟为界

英布率军南下后,刘邦立即命陆贾前往楚营讲和,郦食其死后,陆贾便是大汉国第一辩士。

陆贾与郦食其的风格一脉相承,谈判都是以泰山压顶的态势,不可一世。陆贾狮子大开口,对项羽提出五大条件。

第一将刘邦父亲、正妻吕雉等家眷放回。第二将韩王信放回,西楚军从颍川郡撤出,韩王信仍为韩王统治颍川。第三西楚军从九江郡撤出,刘邦所立淮南王英布(项羽所立九江王)进驻。第四项羽军从荥阳一线撤退到鸿沟以东,刘邦项羽以鸿沟为界。第五卢绾、彭越所占的东郡、砀郡部分城邑,项羽不得攻击。

五个条件,只有第一个项羽没什么损失,其他几个都是要项羽割地,这怎能接受。

刘邦和项羽同时向韩信施压,刘邦期待齐王韩信率军从背后攻击西楚国,项羽希望韩信按兵不动三分天下。这年从年初到七约卢绾南下九江郡,韩信都没有发兵,而是忙着整合齐军。如此形势下,项羽还有扭转局势的可能,当然不会同意刘邦这几个条件。

刘邦又派人催促韩信麾下的曹参、灌婴,从侧翼袭击西楚国。

此时齐国四个郡,韩信控制临淄、胶东、琅琊三郡,忙着整编齐军,坐稳齐王之位。而济北郡以泰山为界一分为二,北边是曹参,屯历城,南边是灌婴,屯博阳。

曹参灌婴收降齐军后,总兵力约十万。此前二人惧怕韩信,担心南下薛郡一旦受阻,韩信轻取济北郡,那时候连退路都没有。卢绾北取东郡,南攻九江郡,汉军总体战略空间完全打开,曹参、灌婴下决心脱离齐王韩信,南下攻击薛郡。

在曹参、灌婴看来,最坏的打算是攻击薛郡不利,退路也被韩信切断,即使这样也可以退往东郡,或南下与卢绾会师九江郡。

图-灌婴袭薛郡,丁复南下

公元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四年、汉王刘邦四年、齐王韩信元年)八月,曹参留三万多人守济北郡北部,主要兵力集中在历城,以防韩信突袭。灌婴得曹参增援后,步骑达到六万八千,南下攻击薛郡,兵临首府鲁城之下。

鲁城就是曲阜,春秋战国时鲁国的都城。齐鲁的恩怨贯穿双方八百年历史,从鲁强齐弱,到鲁、齐、纪三足鼎立,再到齐国统一山东半岛,齐鲁之间时而联姻,时而兵戈相向,恩怨情仇说不清理还乱。但是有一个事实,齐国八百年都灭不了鲁国,正是拜地利所赐。

鲁国四周是泰山、鲁山、沂[yí]山、蒙山、尼山,围得像一个铁桶,只有山间孔道可以穿行。公元前256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楚国春申君趁赵国衰落,魏国信陵君失去兵权,齐国兵不出国,从南边分几路北上,一年内攻克鲁国全境。

三十多年后秦灭楚,鲁国成为秦朝的薛郡。秦末项梁率军北上,薛郡成为项家军核心地盘之一,楚王芈心封项羽为鲁公,封地就是曲阜及周边城邑。

薛郡不像东郡砀郡那样一马平川,四周除了山脉就是泗水天堑,因此在楚汉相争时期,极少遭到汉军或齐军攻击。卢绾彭越袭击东海郡时,虽穿越薛郡,却并未觅到什么好的机会。

巨鹿之战后,项羽和章邯对峙期间,派宗室项冠、项悍率军一万,南下薛郡,以曲阜为中心,不断蚕食薛郡其他秦军控制的城邑。

项冠作为薛郡长,是封疆大吏,西楚国内部的一方诸侯。项悍地位稍低,统率薛郡的骑兵。

鲁城以北,烟尘滚滚之下,汉军六万余人气势骇人地隆隆杀来。西楚军也达到四万余人,旌旗蔽野,剑戟横空。薛郡长项冠、骑将项悍、将军公杲,横枪立马,率军严阵以待。

项冠和项悍为何不坚壁清野,拒敌于城外呢?项氏内部这些战将,风格完全不同。项梁颇有领袖气质,作战水平也是一流。项羽剽疾轻悍、斩将刈旗,天生的骑兵统帅,缺点是不善用人。项它守强攻弱,是个捡漏好手。项声能力要弱一些,但很有自知之明,用龙且统兵灭九江国。项冠和项悍,是熊虎之将,战场上撞阵冲军,是绝不会退缩的。

现在的形势,若项冠和项悍坚守不出,鲁城或许能守住,但薛郡其他城邑可没有多少守军,势必会被汉军一座座拿下,到时候只剩鲁城一座孤城,只能坐等败亡。

项冠和项悍听说韩信没有来,连曹参都没有来,只有灌婴率步骑来攻,毫不犹豫就出城迎敌。此前灌婴统率骑兵,兵力从来没过万,算是一名骑兵将军,绝对称不上统帅。

项冠和项悍自跟随项梁出兵以来,在彭城击败楚王景驹,后跟随项羽在巨鹿击溃王离军,迫降章邯军,随后占据整个薛郡,六年来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汉军除了韩信,其他任何人,在项冠和项悍看来,等于来送死。

然而在韩信的率领下,汉军将领也在飞速成长,灌婴的能力并不比项冠和项悍弱。而齐国大司丁复,更是一位可比肩项羽的骑兵将领。

鲁城之下的这场大战称为鲁下之战,灌婴以丁复为奇兵,潜到战场侧翼,打了西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丁复的骑兵以雷霆万钧的无敌气势,如水银泻地一般,杀进西楚军的大阵。

自韩信在灭代之战中重用丁复,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战都率骑兵突袭,次次都立下头功。灌婴起初有些嫉妒,直到与齐王田横决战前,为了拉拢丁复任其挑选骑兵精锐。而丁复在攻灭田横后,也选择站在汉王刘邦这边,留在灌婴军中。

有丁复的骑兵在,战争就简单了很多。汉军击杀薛郡长项冠,俘虏楚将公杲。

项悍率骑兵残部脱离战场,灌婴令骑都尉靳歙率一组骑兵追击。项悍军绕过泰山,跑到济北郡北部,沿着济水跑了一段,再渡过济水,在历城西北方的济阳被靳歙追上,终于丢了性命。

丁复率骑兵主力沿泗水南下,遇城不攻。突袭数百里,攻下取虑、僮、徐等几座毫无防范的城邑。并且渡过淮河,杀至长江北岸的广陵。这一波攻击深入西楚后方,天下震动。灌婴与丁复此举目的,就是营造声势,给广武涧的刘邦赢得谈判筹码。

随后的几个月,灌婴军团所占城邑越来越多,各路降卒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王翳。

王翳是王离的堂弟,是一名郎中骑将,与另一名郎中骑将吕马童相熟。巨鹿之战后,章邯司马欣投降项羽,王翳与吕马童都在章邯麾下。好畤之战,吕马童投降汉军,王翳却东逃入司马欣阵中。不久彭城之战,司马欣反水投降项羽,王翳无法接授项羽,便率一百多亲信在西楚国腹地辗转多地,最后在下邳建立自己的大本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有骑兵两百多,步兵上千人。在吕马童引荐下,王翳放下高傲的姿态,投降灌婴。

此后灌婴军攻城略地,逐渐孤立彭城,为刘邦营造有利形势。

得知灌婴在鲁城之下取得大胜,刘邦再命侯公前往楚营讲和。信中用词比陆贾谦逊了许多,写道:“吾二王相争数年,经七十余战,白骨暴野,积尸如山,有父母之心者,独能忍乎?不如以鸿沟为界,各定疆宇,罢兵息战,不失兄弟之情,尚存怀王之约,使百姓安于枕席,将士以安妻子,勿徒为苍生苦也。”

文字还是这些文字,但形势和一个月前发生了巨大改变。灌婴不理韩信军令,出兵南下。丁复则一通狂飙突进,杀得各地西楚军措手不及。项羽自己知自家事,项它、项声这些项氏封疆大吏,都是不成器的,一个闪失可能就会把彭城弄丢,只有自己回到彭城,才可稳定局势。

项羽还真是吃软不吃硬,便打算顺势罢兵,为表诚意,命部下将刘太公、吕后送回汉王城。

公元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四年、汉王刘邦四年、齐王韩信元年)九月,鲁下之战一个月后,项羽、刘邦定下和约,楚、汉两国以鸿沟一水为界。鸿沟之东属楚,鸿沟之西属汉。 

图-刘邦项羽以鸿沟为界

刘邦项羽以鸿沟为界,项羽在三川郡、砀郡、颍川郡、陈郡都要割让土地,可以说处处让步。

三川郡,项羽本来占据三川郡东部荥阳、敖仓等地,这里是用时两年,以十几万大军生命为代价才打下来的,让出去当然可惜。

砀郡,西部大梁等少量地盘属于鸿沟以西,被迫让出。

颍川郡,项羽全部让出,释放韩王信,颍川仍为韩国,紧邻鸿沟。

陈郡,项羽让出鸿沟以西约2/3地盘,只留鸿沟以东部分,包含鸿沟上的陈城。  

盟约签订后,项羽领兵撤离广武,起程东归,却并没有从砀郡回泗川郡,而是沿鸿沟去东南方向的陈城,那里由心腹陈公利几镇守。项羽定下一个迂回战略,先从颍水进入淮河,灭掉九江郡的卢绾部和英布部,然后沿淮河到泗川郡南部,从南往北打,灭掉灌婴部。

然而刘邦不但没有撤兵,还亲自率军尾随西楚军,伺机给项羽致命一击。此时卢绾在九江郡的卢绾军、薛郡和泗川郡的灌婴军,都占据上风,刘邦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拖住项羽,拖一天汉军的优势就大一分。

项羽频频派人去汉营,指责刘邦背约,刘邦则说并无背约之意,紧随其后不过是想接手陈郡东部地盘。

项羽当然不相信刘邦,他一面下令各军,准备回师彭城,实际却准备在鸿沟以东亲自伏击刘邦。项羽明白,只要刘邦倒了,刘邦帐下这些卢绾、曹参、灌婴等,立刻就分崩离析,各自为战,没人有资格挑战霸王。但是项羽不能直接下令伏击,因为楚汉两方营中,都有大量对方的间谍,楚汉相争也可以说是楚国人的内战。

公元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四年、汉王刘邦四年、齐王韩信元年)十月,项羽退兵陈城,取得大量补给。刘邦则率军越过鸿沟,屯兵阳夏,在城外连营修筑壁垒,以防项羽反击。

项羽虽早预料刘邦会渡过鸿沟,但事情真的发生,还是忍不住大骂:“刘季反复小人,与寡人签订鸿沟之约,一时得志,却负盟背约,欲与我决战。不杀此匹夫,誓不班师!”

项羽阻击汉军的地点,设在陈城以北的固陵,他令钟离眛率一支步兵精锐隐藏在城内。刘邦麾下将士几年来一直处于防御态势,如今追击西楚军,士气高昂,将尉气充志骄,士卒得意忘形。

固陵城下,汉军先锋将士看到城头上仅有寥寥数人,人人斗志昂扬。

汉军将领下令稍作休整,打算一鼓而下。然而先锋将领的战马忽然不安起来,连连仰首长嘶,其他的战马也是一样,或蹬腿欲跑,或升颈长鸣。原来大批骑兵在十几里外奔腾而来,引起地面轻微震动,战马对地面的感知比人类强太多了。这位将领忽然想起彭城之战项羽来无影去无踪,大喝道:“拒马阵,快布拒马阵!”

可惜为时晚矣,汉军先锋阵形单薄,立即就被冲破,后队却奋不顾身去补防,一时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项羽因恨刘邦无信,怒不可遏,乌骓马风驰电掣,霸王戟破空而出,杀得汉军人仰马翻。

刘邦闻项羽就在前方,立即调兵遣将,以优势兵力逐渐逼近固陵,大战一触即发。

汉军对项羽的骑兵早有准备,每个百人队都配备数个拒马,还有十几个长钩,专门针对马腿下手,导致项羽的战骑损失很大。当战争进入胶着时,钟离眛从城内率步兵精锐杀入战团。不久后季布等将率军从陈城赶到,西楚军开始占据主动。

汉军抵敌不住,全面后撤。刘邦逃回阳夏,进入壁垒,挖深堑坚守不出,心情就像掉进了冰窟窿。

项羽的骑兵也遭遇重创,三万亲兵的三万余战马剩不到一半,骑兵没有战马就是步兵,攻击力不可相提并论。

项羽骑乌骓马亲临阳夏,对麾下将尉训话道:“寡人自会稽起兵,身经三百余战,所向无敌,天下诸侯,莫不俯首归寡人。今刘季匹夫,不过洗颈待宰尔。”

次日清晨,一支骑兵突然就出现在了东边地平线上,正是灌婴麾下首席骑兵大将丁复统率的精锐,在陈郡的颐乡扎营,像一头猛虎,虎视眈眈狮群捕大象。项羽深知己方刚经大战,人困马乏,则对方以逸待劳,若此时交战必然吃亏。

项羽传令回师陈城,一个多时辰,西楚军人马如风卷云退,队形严整,徐徐退去。刘邦率诸将在壁垒中,远远瞧见西楚军撤兵,长舒一口气。

十一月,项羽退守陈城,他耽误了一个多月,坏消息不断传来。

东线方向,灌婴见彭城难下,便东进下邳,与项声的一支新军遭遇。汉军击溃西楚军,项声再次南逃会稽郡,汉军斩首郯公、薛公,取下邳。

南线方向,镇守九江郡的西楚大司马周殷打算投降卢绾,其麾下有人快马报之项羽。

此时留给项羽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放弃沿颍水、淮河攻击九江郡的战略,由于九江郡形势突变,他能力再强也必然深陷战场。项羽打算立刻东进,攻击灌婴军,解围彭城。

项羽认清现实后,反倒放下包袱,立刻东走。陈公利几是项氏家臣,在项羽面前拍着胸脯保证,将与陈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项羽率军离开刚走,刘邦在丁复骑兵的掩护下,逼近陈城。

利几象征性守城一天,次日便开城投降,但仍保留军队,镇守陈城。项羽最大的弱点就是任人唯亲,韩王郑昌、塞王司马欣、大司马曹咎、陈公利几等,没有一个能打的,更不用说令尹项缠、砀郡长项它、会稽郡长项声、薛郡长项冠这些项氏封疆大吏。

如果陈公利几能迟滞汉军几天,项羽可能就率军逃回江东,也不会有垓下之围、乌江自刎,日后就能东山再起。可惜利几直接开城投降,汉军不但减少了伤亡,还获得陈城不少物资,最重要的是没有耽误追击时间。刘邦因功封利几为颖川侯,不过几个月后借故杀了这位侯爷。

项羽没有直接回彭城,而是率军东走城父,进入泗水郡,打算去东海郡南部,收东阳甯君陈婴之兵。再不济还可退回江东,经略会稽郡、鄣郡,以图东山再起。

陈婴在秦末到楚汉之际,简直是一股清流,他在陈胜起兵时,便以东阳为中心,统兵两万多,先后投在楚王景驹、上将军项梁、楚王芈心、霸王项羽麾下,项羽为对付义帝芈心,拜陈婴为上柱国,仍占据东阳附近十几个城邑,兵力三四万。

项羽一直忙于和齐国与汉国作战,陈婴虽不愿派兵增援,但也兢兢业业为西楚输送了不少粮草,是以项羽一直未能兼并陈婴军。流水的帝王,雷打不动的陈婴,此刻陈婴当然不会救援项羽。垓下之战后,陈婴率部投降刘邦,封堂邑侯,食邑1800户。

项羽从陈城东撤的几天内,战场形势变化疾如旋踵,如白云苍狗。

东线方向,灌婴军分兵出击,连下薛郡和泗川郡的留、薛、沛、酂、萧、相、苦、谯等城邑,彭城一天天孤立。彭城守军中也有一些人与汉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士气低迷,人心思和。

项它在绝望中率数万人开城投降,刘邦称天子后,封项它为平皋侯,食邑580户。按理说项它以西楚国都城率数万人投降,封个2000户也不为过,但此时项羽已经败了,如果在卢绾取东郡时便投降,那封邑肯定远大于580户。

南线方向,西楚大司马周殷投降汉太尉卢绾,九江郡并入汉国。英布率军杀入六城,屠城复仇泄愤。项羽所立的九江王英布,正式成为刘邦所立的淮南王,包括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

刘邦军人数比项羽稍多,仍亦步亦趋紧随,不断消耗西楚军后队的骑兵,项羽东走如鹅行鸭步,速度很慢。

图-垓下之战

过了几天,项羽得知齐王韩信和梁相彭越率军南下,索性放慢脚步休整,打算与诸侯军决一死战。

为了对付项羽,刘邦不断派人催促梁相彭越和齐王韩信出兵。彭越主要是惧怕项羽报复,现在看项羽兵败的态势已成,蠢蠢欲动起来。韩信占领齐国大小城邑,招兵买马,经过一年左右布局,完全掌控齐国除济北郡外的三郡,兵力达到三十万。

刘邦给梁相彭越开出的条件,立为梁王,封地是睢阳以北至谷城,几乎是把战国末期魏国旧地都封给彭越。至于韩信,更是加封陈城以东至大海之地,等于在齐国的基础上,增加薛郡、东海郡、泗川郡、陈郡的部分地盘,所控区域的人口与汉王刘邦不相上下。

随后彭越开始攻击西楚砀郡的城邑,韩信则统率三十万齐军南下。

此时项羽对刘邦处于败势,韩信最好的选择,或许是帮助项羽稳住阵脚,保持黄河以南三足鼎立态势。韩信甚至可以北上赵、燕,扩大地盘,做三足中的最强者。谁知韩信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和项羽在战场上一决胜负,他永远忘不了项羽那轻蔑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态。这次韩信若不出兵战项羽,以后或许再无机会,那才是终生遗憾。


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项羽乌江自刎

公元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四年、汉王刘邦四年、齐王韩信元年)十二月,霜华一白,北风甚紧。这年刘邦53岁,项羽29岁,韩信25岁。

项羽率军十万,来到垓下(今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在沱河南岸扎营。此处高岗峻岭,前有掩伏,后有遮蔽,中间沱河穿过。西楚军战马只剩数千匹,行军途中队伍拉得比较长,再加上项羽目空一切,未把联军放在眼里,便在垓下休整,准备一举击溃联军。

汉王刘邦、齐王韩信、梁相彭越、汉太尉卢绾和淮南王英布也陆续率军赶来,形成包围圈,联军足足六十万。垓下周边数十里,双方营垒三百多个,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烛天。

图-垓下之战时形势

汉王刘邦命太傅张良到齐王韩信大营,赏赐羊酒犒劳。张良奉上汉王大印,请韩信为统帅,韩信拜领。

刘邦与韩信两方人马,在一座丘原上相遇,勒马停下。

韩信只有25岁,麾下如孔聚、陈贺、陈豨、彊瞻、程黑、赵将夜、卢罢师、卢卿、蔡寅、杜得臣、高邑等将领,顶盔掼甲数十人,都是青壮年,人人朝气蓬勃,雄姿英发,足见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刘邦与太尉卢绾都是53岁,帮刘邦执掌兵事的郦商年龄更大,猛将樊哙也接近不惑之年,对比之下,与人英雄迟暮的感觉。

刘邦握着韩信双手道:“好!齐王没有辜负寡人对你的期望。”

韩信点头致敬道:“臣日夜感怀大王知遇之恩。”韩信自称“臣”,确实发自肺腑感谢刘邦知遇之恩。

刘邦韩信没有过多寒暄,两人率众登上高台。齐王韩信环视诸侯联军阵容鼎盛、旗帜飘扬,目光闪烁生辉,心情难以言表。此前灭三秦、西魏、代、赵、齐,迫降燕国,垓下一战如能击溃西楚霸王项羽,他的战绩肯定会超过白起、王翦。

太尉卢绾试探问道:“齐王有把握将霸王困死此间吗?”这一问自然是代表刘邦,有些话刘邦不能直接讲,否则显得自己小气,卢绾与刘邦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兄弟感情,刘邦想什么卢绾心知肚明。

韩信指着眼前的开阔地道:“垓下一带,北川河,南山陵,中间良田万亩,正是天生一战场也。”  

在十多位将领众星捧月下,韩信对诸侯联军做出了部署,有刘邦压阵,诸将依计而行。

图-垓下之战

首先是三十万齐军,兵分三路围攻霸王。韩信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将军陈贺为右翼。诸侯军方面,韩信令彭越的六万人马屯兵沱河以北,只要阻击试图渡河的西楚军即可。刘邦、卢绾、郦商、英布,统十万兵在韩信军身后,作为中军树立大旗。刘邦军中分出八万,由周勃统帅,为左后军,随时接应齐军。柴武统率西楚降卒大军,约五万余人,为右后军。最后是灌婴的骑兵,在战场外围穿插,既可增援齐军,又可击杀逃跑的西楚兵。

孔熙与陈贺二人,此前也拜过将军,谁也没料到,在韩信眼中,二人与曹参、钟离眛是一个级别的,因此正面强攻项羽的大任,由韩信与此二将分担。韩信这是拿齐军血拼西楚军,诸侯军绝不会有异议,人人首肯心折,甘心听命。

汉军当中,按照官职来说,汉王刘邦、太尉卢绾、右丞相郦商,各自指挥一支步兵,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但在韩信眼中,他们三人也就是三个臭皮匠,算上一蹶不振的淮南王英布,都只配策应自己的主力大军。

周勃此前在三秦之战中大杀四方,灌婴则在灭西魏、代、赵、齐的战争中立功无数。但在韩信眼中,自己挥剑成河,周勃、灌婴顶多算那把剑,这种兵器麾下还有一大把。(曹参留在齐国,正率军进入临淄城,抄韩信后路)

至于蒲将军柴武,作为巨鹿之战楚军第三号人物,能力不俗。但在韩信眼中,刘邦心怀芥蒂,只用他做招牌去控制西楚军降卒,当然也指望不上。

垓下一带多良田,灌渠纵横交错,但沟不深,冬天也没有水,只能稍微迟滞对方行进速度。韩信令大军迅速将灌渠挖宽挖深为壕沟,共有大壕沟十纵十横,中间还有无数密布的小壕沟,称为十面埋伏之阵。韩信将三十万齐军都隐藏在壕沟里,外围地面上的营垒,才是刘邦、周勃和蒲将军统领的军队。

地图帝
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