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海南区骆驼山矿区,满目青翠、草木繁茂。多年来,乌海市一座座矿山经过边坡整形、播撒草籽、喷播绿化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后,形成了绿色、安全、稳定的绿色矿山景观屏障。
近年来,乌海市以绿色为发展风向标,持续巩固深化“七治”成效,将“绿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从2021年到2023年,乌海市坚持治矿、治气、治企、治路、治车、治场、治水“七治”一体推进,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4年,乌海市进一步深化巩固“七治”成效,全面启动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一体推进工业企业、水生态环境、矿区环境、煤炭洗选、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大气污染七大综合治理提质行动,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从沙漠到绿洲,从煤城到湖城,乌海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随着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突围,新质生产力逐步生成,乌海市产业形象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变。有序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电石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提标改造;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管控等专项治理;智慧矿区道路环卫管理系统投入运行……
今年以来,乌海市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进矿权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和煤炭洗选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打造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等细分领域特色优势产业。如今,乌海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产品达百余种,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聚焦新质生产力,乌海市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围绕打造以光伏全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为主要方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自治区西部绿色能源消纳基地;聚力发展以可降解塑料和有机硅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底色,更是承载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条件。如今,“乌海蓝”“生态绿”正不断给予市民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天空湛蓝、苍松吐翠、碧水泛波……在乌海,一个个口袋公园、一片片湖畔湿地,都让人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为市民带来的生态福利。
为给蓝天“减负”,乌海市实施大气精细化管控,建设了颗粒物激光雷达和配套的高空视频监控设备、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服务器及数据存储等系统,利用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自动化大气环境质量分析、预警、研判系统。2023年,乌海市在沙尘天气同比增加23天的不利情况下,中心城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10.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8%。
水质好不好,鸟儿说了算。连日来,飞抵乌海市的候鸟不断增多,波光粼粼的乌海湖畔,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水面畅游,时而引颈长鸣、时而低头戏水,鸟飞鸟落美不胜收。近年来,乌海市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等野生动物入住,黄河乌海段成为候鸟每年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乌海市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建设了乌海市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管与应急水平,从源头遏制水污染;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主动破解全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和问题,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与周边地区签订《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乌海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黄河乌海段水质类别自2017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Ⅱ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比例始终保持在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在乌海市,矿区曾经的“生态短板”变为“生态样板”;企业加大绿色转型力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部门形成合力,守护黄河安澜,着力构建水清岸绿的水环境;绿色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路域环境明显改善,路容路貌颜值更高;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名片,城市绿量不断增加;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矿区、农区面貌焕然一新……
乌海市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准聚焦“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战略定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努力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生态答卷。
来源:乌海日报
编辑: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新闻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