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
编号:Ⅱ-122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天津市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
民间法鼓会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龙亭井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图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历史渊源
明代崇祯皇帝后妃曾赐挂甲寺半副銮驾,清代雍正九年(1731),挂甲寺僧人凭借銮驾成立了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挂甲寺庆音法鼓主要流传于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一种极具特点的民间音乐形式,表演中既有精美的道具,又有高超的技巧和优美的舞蹈动作。
文化特征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清代嘉庆六年(1801)传入武法鼓后,又加入飞铙、飞钹。庆音法鼓有铛子、铬子、钹、铙、鼓五种打击乐器和乐谱曲套数十种,目前常用的乐谱包括集合队员的乐谱、开场乐谱和改点乐谱等,大量曲套则包括【对联】、【桥头】、【瘸腿】、【绣球】、【连珠炮】、【双桥】、【老河西】等曲。庆音法鼓运用这些曲套时,最独特的一点是五套隔一套,变化多样、优美动听,韵传遐迩。法鼓表演动作刚柔并重,超群绝伦,其中暗藏十三绝,有民间艺术正统之称,尤其是上擂的飞钹,闻名津城,有龙腾虎跃、燕飞凤舞、插花盖顶、十字鞭红等不同凡响的精彩动作,令人叹为观止。钹铙技术各有不同,但能生新出彩。挂甲寺的花棍制作精细,美观大方,表演时虽然没有乐器伴奏,但棍上有铜制的铃铛,一人手拿一个,互相打击,边行走边打出各种花点,同时演唱着自编的民间小调。
挂甲寺庆音法鼓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个将精彩道具、高超表演技巧和优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法鼓老会的表演者多是在孩童时期即参与其间。庆音法鼓经常在年节和大型民间活动中出会表演,因道具和演奏别具特色而享誉津门。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永城吹打】【走马镇民间故事】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