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时60天,新京报11人创作《从北京到巴黎》长卷

乐活   2024-08-04 19:52   广东  


欢迎关注「美编之家」微信公众号
文/王可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2024年7月22日出版的新京报,一报难求。


当天报纸的内页,有一张手绘《从北京到巴黎》长卷,创意设计部和体育部的记者编辑共11人,从策划到见报,历时60天,精雕细琢,诚意满满。

 01 
 细节,还是细节


想要看清楚《从北京到巴黎》手绘长卷的细节,你可能需要一个不小的桌子,把长达1.56米的报纸铺开,长卷的感觉扑面而来。


△《从北京到巴黎》手绘长卷(正面)。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从北京到巴黎》(背面),包含奥运赛程等详细观赛指南。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长卷展开时,左手边的巴黎闹市景象和右手边北京几大主要奥运场馆遥相呼应:


30座建筑,366名运动员,1469名观众,中国代表团参与的30个奥运大项,微缩在一起,采用透视及线稿等西式画法,配色和细节描绘参考中国敦煌壁画,同时提高了饱和度以适应现代审美。中西结合的画法,也呼应了“从北京到巴黎”的概念设定。


全部建筑的相对位置,和实际的城市布局保持一致,用纯手绘形式,把北京和巴黎两座城市的地标建筑浓缩在同一时空,中国代表团所有参赛大项用运动员的不同动作和项目特点“藏”在了两座城市里。



创作时,执笔两名美编的分工是按城市严格区分的。


对他们来说,你画你的北京,我画我的巴黎,还只是创作的初级阶段。当两个城市要出现在同一幅长卷中时,北京大部分竣工于2008年前后的简约风格的现代化场馆,和巴黎利用欧式古典风格的传统建筑就会略显“违和”。


解决这样的细节问题,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成为创作过程中整个团队不断修正和改进的重点之一。


除此以外,如何让场景更加合理的“热闹起来”,也是长卷创作的焦点。


令人兴奋的线稿定稿时刻呈现出了整体的画面轮廓,但只有建筑物、运动项目,对于这样一个长卷来说,显然差得还远。


△散落在长卷中的点滴细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创作者笔下,北京和巴黎有着不一样的植物种类,空中的祥云是“中国风”的,沙滩排球和水面项目也呈现出了沙子和水的纹理质感,埃菲尔铁塔上“无中生有”的彩带,作为气氛组,活跃了画面场景。虽然说起来都是散落在长卷中的点滴,但却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遍布画面的1469名观众,是定版前最后调整的细节。


运动场景中运动员的呈现毕竟有限,但一千多名观众要有一千多种造型,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创作长卷的这段时间,鸟巢演唱会外等待的人群,街边的游客,都成为了创作者的素材库,才最终达成了“每一个都不同”的画面效果。


△观赛观众的造型刻画让美编大费心思

 02 
 “奥运上河图”浓缩精华


今年3月,巴黎奥运会官方海报发布,由法国著名插画艺术家乌戈·加托尼创作的插画风海报,被认为是奥运海报史上的一次大幅创新,其所包含元素之多、细节之丰富均打破了以往奥运海报设计的传统。


对国内观众来说,画中塞纳河环绕整个画面大半圈,内容丰富场面宏大,与中国的《清明上河图》有相似之处,给官方海报昵称《塞纳上河图》既是调侃也表达了喜爱。


△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官方海报今年3月在奥赛博物馆发布。图/东方IC


而新京报《从北京到巴黎》长卷,风格上和官方海报有呼应,也有区别


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奥运年,贴近从北京到巴黎的主题,把奥运赛历和手绘场景结合在一起,续写了《塞纳上河图》的画面感,《从北京到巴黎》被戏称是“奥运上河图”也并不夸张,作为具有丰富细节和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奥运上河图”承载着两个城市各自的时代记忆与文化精髓。

 03 
 长卷,不是简单配图


实际上,长卷作品对于新京报创意设计部来说并不是首次操作。


从2022年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共同推出的《中轴线百问》   到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十周年长卷纵览——十年答卷》,以长卷的形式呈现新闻内容,远不是普通的新闻配图的扩展。


长卷产品近一人高的画幅,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普通的报纸产品难以比拟的。更长的尺寸,承载着更多的信息量,也能抓住读者更长的时间。《从北京到巴黎》长卷中丰富的细节给读者带来了更多回味,令人印象深刻,如此大的篇幅也让长卷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新京报的《从北京到巴黎》,你看了吗?


  


实习编辑 | 浅忆


媒介视觉平台

关注美编之家公众号

美编之家
美编之家网站(Mbzj.com)官方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定期分享美编之家网站发布的原创精华版面或视觉传播领域的优秀文章,欢迎关注并转播。投稿邮箱:aehome@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