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故事会】春联起源于哪里?张挂有什么讲究?如何选一副适合自己的春联?听楹联专家楼立剑为你一一道来

文摘   2025-01-19 19:40   浙江  

1月18日下午,由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义乌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浙中故事会》第16讲在义乌大酒店开讲,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趣谈春联。他以“春联趣话”为题,从春联起源、春联格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张挂等方面,分享了楹联文化的魅力,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楹联文化盛宴。

讲座伊始,楼立剑首先介绍了春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他提到,春联起源于桃符,最初是用来避邪驱鬼的。宋朝时,文人开始变革,将桃符上的内容改为吉祥、祝福的语句,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春联。到了明朝,由于朱元璋的喜爱和推广,春联逐渐在中国普及开来。

随后,楼立剑详细讲解了春联的形式和特点。他说,春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常式联最为常见,一般张贴在柱子上或门框上。同时,春联的上下联讲究平仄对应,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此外,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正确区分上下联,以及如何根据对联的内容判断其适用的场合。

讲座中,楼立剑还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春联故事和创作技巧。他认为,春联的创作不仅要注重形式美,更要融入人文精神和诗化意境。通过多副名联和自己创作的实例,他演示了如何把握主题、选择关键素材以及巧妙运用表现手法,使楹联作品既具有形式美,又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市民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一位市民表示,此次讲座让他对春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前只觉得春联是节日的装饰,现在才知道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技巧。”

“此次‘春联趣闻’讲座不仅让市民们领略了楹联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义乌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何恃坚表示,本期《浙中故事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旨向大家展现春联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家了解春联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教大家如何选择和创作寓意吉祥、富有诗意的春联。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由义乌大酒店、义乌市围巾行业协会、义乌热线协办,并得到了义乌市纺织品行业协会、义乌市赤岸镇毛毛文化园等单位的支持。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记者 王志坚

科普浙中
深耕浙中大地、传播科普知识、拥抱数字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