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四季,大爱联袂。1月12日,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与市红十字会以“博爱”相约,赴义乌市中心血站等地共同开启“健康未来、科普同行”的主题采风活动,一起观摩救援基地,聆听大爱故事,共享助力公益事业。
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峻,义乌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楼俊,党组成员、副会长秦景昌,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会长刘勤、协会高级顾问罗文超等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当日下午,采风组一行首先来到义西南赤岸镇的水岸社区。水岸社区是一个山区移民安置的集聚区,由原赤岸山区的青坑村、官余村、古寺村、大门里村、晓丰村、杨盆村等村民组成,这些村落在2012年启动“异地奔小康”工程后,于2017年全部完成搬进这个小区。社区党委书记毛允和介绍,为了让水岸社区更加温馨祥和、让群众拥有归属感与幸福感,始终坚持百姓需求为出发点、百姓满意为唯一标准,多年来着力开展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与关爱活动,打造了“五治融和、乐享水岸”的现代社区服务品牌,特别是水岸红十字会博爱基金,开展日常的急救知识培训、消防培训、心肺复苏培训,组建的应急救援服务队,为老人生命健康与出行安全提供了身边的应急保障志愿者。该小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人特别多,属于义乌市“人口规模最小、辖区面积最大、山区异地安置人口最多”的典型小区,为此社区提供的便民服务区、矛盾调解区、共富工坊、身边榜样区、老物件展览区、书画阅读区、党员活动区,都受到了小区群众的热烈欢迎,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这个大家园。
在博爱公园,红十字会文艺志愿者组织的“周周有戏”乡村大舞台,开展健康科普宣传与助医助学助困活动,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公益节目,增添了小区老人不少欢乐。我们还看到,社区办公楼前的几幢高层,正是移民百姓的安居之所,右侧即将交付使用的大食堂,正洋溢着迎新接福的小康生活新气象。多年的社区建设,营造出“暖心、爱心、安心、顺心、乐心”的人文氛围,居民们感受到了“国策赐祯祥、党恩播福泽”的获得感与真实感。
在位于清波湖边的民间紧急救援队训练基地,也就是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训练基地,展示了多年来的救援经历与荣誉成果,这里最重要的功能是训练场所,可以提供水域救援、直升机救援起降、消防救援等活动服务,自2014年成立以来,共组织了18600多人次、860余次的公益救援及活动,成功拯救260名被困者生命,搜救找到39名遇难者,全程参与了浦江儿童失联、遂昌山体滑坡、兰溪特大洪水、临海内涝、疫情防控、鱼曹头泥石流等重大救援行动,得到央视媒体的多次报道,被誉为“义乌勇士”、“义乌红”。这个基地为红十字会救援服务提供了很好的训练与队伍保障,助推着红十字会在“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步伐更铿锵。
中心血站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义乌市中心血站于1988年9月成立,负责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还承担着义乌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志愿者程青梅作了全程陪同与讲解,“志愿献血及采样流程,包括检验区、献血区、分离区、储存区,各个流程点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以及专业设备保障。”在血站二楼,已经有医务人员忙着给数名志愿者正在现场检查、抽血。在分离区需要特制的设备与流程,才能将全血区分不同血质,这里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保障完备,拥有多功能细胞采集仪、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储血冰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冷库、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等采供血设施。通过分离与储存,可以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等。2019年底就已经实现血液白细胞滤除和血浆病毒灭活产品全覆盖,进一步保障血液质量及安全。
通过多年努力,中心血站为义乌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无偿献血公益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无偿献血氛围,而且成立了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志愿者队伍、成分血捐献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等,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之急需。据统计,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成分输血率100%。讲解员程青梅更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标竿人物,她现在是义乌市红十字志愿者队队长,在爱心融入志愿服务的十余年如一日,她致力于普及急救知识,身体力行无偿献血,前不久刚完成第160次献血,献血量达56800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她还真心携老扶弱,关爱抗战老兵,帮扶农户,诠释最美“志愿红”。为什么要坚守公益一线?程青梅说:“这与她妹妹的经历有关,那年她妹妹程小玲突发白血病,治疗期间得到了红十字会、血站以及多个公益组织、志愿者的帮助。”程青梅说,虽然妹妹最后还是走了,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的帮助更是一份厚重的恩情。她一定会带上妹妹的那份感恩,用双倍的努力,继续走在公益路上。
在座谈会上,志愿者程青梅还分享了她对献血活动与血站工作的认识,更是科普了有关血液、治疗白血病的知识以及献血中的认识误区,她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所有人的称赞与共识。蒋祝平、傅皓翔都是义乌献血志愿者中的老面孔了,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骨髓捐献体会。“都是抱着一颗大爱的心,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到了血站捐献,连家里父母都是瞒着的。”蒋祝平献血40多次,成功救助23例,他在中华骨髓库里这样留言:我的电话号码永远不变,如果一次不通,请多打几遍。其朴素与真切确实令人动容。
义乌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楼俊通报了2024年以来“三救三献”工作。他说,红十字会以此为主线,多措并举,织密全民应急救护网,全力发动网络筹资,主动担当在捐赠方和受赠方之间搭好桥梁,满怀深情做好“遗体捐献、器官捐献、造干捐献”,组建义乌市红十字国际志愿者队,数字赋能拓展“网上仓库”,推动博爱家园品牌建设。
刘峻、刘勤等也做了交流发言,认为红十字会作为公益服务大众的组织,献爱心深情满怀感人肺腑,有力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救护、救援、救助了众多生命,功德无量。那些诸如程青梅的奉献精神鼓舞人心,点点滴滴都凝聚着厚德载物、关爱生命的博爱精怀,值得敬佩与学习。、
大家还就如何继续在三救三献、科学普及等方面共同做好助力者、宣传者、倡导者、如何推动“科普+故事”的文化传播与多途径素材宣传等方面达成共识,为持续推进血液科普工作、以“向未来、大爱心”走向春天、展示了新年信心与昂扬姿态。
活动最后,科普作协还举行了《向未来》首发仪式。《向未来》汇聚了科普作家们多年来以独特视角展示的科普文章,诠释着“崇尚科学改变生活、科普知识开启未来”的文化理念,成为连接科学与大众的桥梁。为此科普作协向红十字会赠送了《向未来》,以此勉励继往开来,共同开启“大爱创事业、科普向未来”的新篇章与新征程。
作者:龚鹏兵 摄影:吴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