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下旬,一封来自北平的邀请函送到了梅兰芳的手中。这是一封邀请梅兰芳赴北平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邀请函,函件的署名是周恩来。
阔别北平18年的梅兰芳,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1949年7月2日至19日,第一届文代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这也是梅兰芳第一次见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并受到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在政协会议期间,周恩来跟梅兰芳说,希望他能担任即将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并表示这是由政务院直接任命,而不是由文化部来任命的。梅兰芳欣然同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梅兰芳作为文艺界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从伶人到主人,梅兰芳走了近半个世纪。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举家迁回北京。
此时的梅兰芳身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身份的变化让他真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对新中国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1950年开始,梅兰芳的演出地点从茶馆、戏院、舞台变成了工厂、工地、脚手架前、高塔下;观众也从原来的官僚贵族、文化名流、遗老阔少,变成了基层的普通劳动者、工农群众。
5年间,梅兰芳走过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演出500余场。他用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回报着这些热爱京剧、热爱梅兰芳的人。
1953年,梅兰芳接到了赴朝演出的任务。他兴奋地对家人说:“这是我早已许下的心愿,今天总算要实现了。我一直想演戏给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看。”
1953年10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总团长贺龙的带领下抵达了战争前线。
慰问团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还特意新修了宿舍,贴上对联。梅兰芳在墙上看到了自己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合影,还有各种剧照,战士们的爱让他红了眼眶。
1955年,为了表彰梅兰芳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周信芳二人在这50年的卓越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纪念活动。
梅兰芳也在纪念活动中做了发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才懂得了文艺应该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明确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1956年5月,中国京剧团应邀到日本演出。对于这次出访,梅兰芳曾经心存疑虑。他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自己在全民族抗战的时候,拒绝和日本人合作,如今再由自己带队去日本演出,这合适吗?
周恩来总理笑着说,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是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战争中的受害者,如今虽然两国还没有建交,那就由文化交流开始,打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大门!
日本归来后的梅兰芳,又多了一个职务——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戏曲讲习班上、研讨会中、交流群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9年7月1日。这一年的3月16日,梅兰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戏曲界掀起了庆祝热潮。各个剧种都在琢磨着如何排演新戏,梅兰芳也不例外。
为排演《穆桂英挂帅》,梅兰芳借鉴、吸收了京剧传统剧目及其他剧种、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和营养,并与新的剧情、人物相结合,使得《穆桂英挂帅》成为了梅派经典的剧目之一。
1961年5月31日,梅兰芳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演出结束后,他和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留下了这张合影。谁也不曾想到,这竟成了梅兰芳生命中最后的绝唱。
1961年8月10日上午,北京各界两千余人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梅兰芳先生追悼会。
“芳”落香犹在。在多年的舞台生活中,梅兰芳继承和发展了京剧旦角行当的传统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给中国文化艺术留下了宝贵财富。
他把个人艺术置于家国天下中,以高尚人格滋养艺术实践,是始终属于人民的艺术家。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