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生组织工作中,学生干部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求得进步,更好推动部门工作开展。因此,“求知”“求学”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源动力”。为了更好地激发这股力量,引导学生干部们成长成才,本学年綦江校区学生干部赋能培训以“源动力”为主题,通过每月一“力”对思想引领、宣传推广、活动策划、团队建设、技能提升以及心理团辅六个方向开展5期主题培训。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生干部赋能的加速历程。
提问
想要在校园宣传领域崭露头角,写出从平淡无奇变得惊艳吸睛的文稿,却不知从何下手?
那就关注本期赋能起点站。10月11日,团委宣传推广中心梁哲老师从宣传稿件的概念出发,向我们阐述了稿件客观报道的三大特点,系统地介绍了“5W+1H”稿件撰写方法,分享了校园文稿写作“6+N法则”,并举例说明了如何规范书写稿件标题、开头,强调标题的主谓完整性。他提醒我们要牢记公文规范格式和一般文档书写要求,严格规范自己,养成良好习惯。
提问
想要在学生干部岗位上发光发热,却在团队协作中屡屡碰壁,找不到成功的路径,怎么办?
本次《解锁当好学生干部的密码》专题授课于10月31日开展,培训中对此问题给出了答案。社团发展中心蒋莉老师紧紧围绕着“向上的生命力”一词,提出学生干部们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具备创新思维、有思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领导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要求。强调学生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鼓励同学们要有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被动接受任务的“机器”。
提问
想要点燃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却在策划环节卡壳?
别慌!11月22日赋能第三站,社团发展中心主任杨佳燕老师围绕“活动创设”、“活动组织”以及“活动运行”三个核心环节做出了详细的回答。通过“造梦”“里子”、“面子”、“筋、线”以及“情景模拟化”几个概念方向讲述了如何策划一场有创意的活动。为学生干部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激发了大家对活动组织的热情与创造力。
提问
想要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却总觉得缺了点窍门?
12月11日,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教师王雪燕老师将爱情与学生干部“校园任职经历”相结合,深入剖析人际交往的底层逻辑,从非言语沟通的微妙细节,到情感共鸣的巧妙建立,再到冲突化解的实用策略,带领学生干部们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保持自我,掌握社交“新奇门道”!
提问
想要开启超有意义的志愿之旅,却不知道如何积累必备技能?
别发愁,本期赋能在12月19日到达终点站。志愿服务中心冉涛老师通过分享自身参与过的丰富新颖的志愿服务活动,向同学们生动地阐释了“志愿始于今,奉献在于行”的志愿观念,要求同学们需要对志愿服务保持一个积极热情的态度,通过发散的思维和技能专业性的要求,挖掘出更被时代所需要的志愿活动。
本学期赋能加速旅程已解锁完毕,但这份“源动力”的传递与激发,却远远没有停止。在新的学期里,綦江校区将继续深化学生干部赋能培训体系,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力求将“源动力”转化为学生干部成长的动力,助力他们在赋能的道路上持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