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给400多万医生发出了第一个警示!

文摘   2025-01-03 15:01   安徽  


2025年,希望每个赶路人不负星光更不负自己。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亦一


近日,知名女星赵露思“病重住院”的相关事件多次登上热搜,在持续吸引大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健康这个话题的思考。


12月27日,面容憔悴的赵露思坐轮椅就医的照片在网上疯传,随即,据其亲友透露或媒体报道得知,她除了失语症之外,连走路都变得困难。这一点在她2025年1月1日凌晨更新的一个动态中得到了印证——作为成年人的她,似幼儿学步时步履蹒跚、似孩童用餐时异常笨拙……


而这些“病态”背后应该有个根源——1月1日下午,赵露思发长文公布病情,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一种精神障碍),焦虑状态,身体出现躯体化症状。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背景下,精神障碍并非什么稀奇罕见之事,它像一团浓重且执拗的阴霾,侵袭并笼罩在许多人的心头,任由这些人陷入迷茫、坠入深渊。


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的精神障碍人士总数大约有1.3亿,放眼至全球,这个数字近10亿。


通过上文的热点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与精神障碍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个词,那就是躯体化症状。


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对于躯体化症状的临床表现是这样写的:躯体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多涉及多个系统多种症状。里面就列举了赵露思所呈现出的干呕等胃肠道症状,关节、颈椎等疼痛症状,步态不稳、瘫痪或肌无力、失聪等假性神经系统症状。


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者会仅仅因为躯体不适而就诊。在敬娟等人发表的《躯体化症状疾病认知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一文中提到,“躯体化”现象已经成为精神科中最常见的病症。此外,精神疾病患者相对于躯体疾病患者有一定特殊性,虽然两者都有躯体不适,但患者对待其态度上有很大差异,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病耻感,躯体化背后是隐藏的情绪问题。


无疑,无论这起热点事件背后有多少利益纠葛,当前局势有多么波谲云诡,但基于现有的事实,我们无法否认不好的情绪对于一个人的盘剥啃噬。


比如事件中一度引发热议的“失语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兆旭就直言,“失语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失语是发音器官正常情况下,患者大脑的语言中枢出现了问题,导致包括听话说话、理解、书写、命名、复述等语言功能出现了障碍,在各类诱因中,情绪是重要的诱因。


因此,这起事件,甭管外因如何,压垮她的内因必然有难以疏解的糟糕情绪。


或许有人觉得,明星演员在获取高热度高收益的同时必然要承受高压力高风险,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回归到以人为本这一角度,看着曾经意气风发、明媚朝气的女孩变成如今这幅模样,还是让人忍不住叹息。


纵使星光不负赶路人,但若赶路人连健康都舍弃了,那苦苦追寻的东西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大家还记得之前那位因压力过大引发躯体化症状而选择退学的医学博士吗?


她说:“我们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九十点就又得到。”自己经历了很多挣扎,最终压力大到有了躯体化症状——有时突然定定站住,有时突然崩溃大哭,“我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了!”


然后她坚定的选择了退学,而离开之后,她如释重负,没有一点后悔。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洒脱的做法可能过于“乌托邦”,过于理想主义了。其实产生这样的心理并不奇怪,因为绝大多数人早已陷入现实主义的泥潭难以自拔。


就拿医生这个群体来说吧,他们尤其地不易。比如精神障碍中常见的抑郁症,他们属于高发群体。


2023年5月,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了《医生的负担:医师自杀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涵盖29个专科,共9100余名医生参与调查。调查显示,24%的医生达到了临床上的抑郁症标准(如:不是由正常的悲伤事件引起的,能持续一段时间的严重抑郁症),67%的医生属于口头上的抑郁(如:心情低沉、萎靡、难过等)。此外,数据还显示,1%的医生表示他们曾试图自杀,9%的医生承认他们曾考虑过自杀。这也就意味着,每10个医生里,就有1名医生想过自杀。而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这两个数字在美国成年人中分别为0.5%和4.9%。


在我国,近年未见体量如此之大的调研。在《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曾对我国246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27.7%的医务工作者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在不同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存在较高抑郁风险的比例为5.1%到12.8%不等。


而如今,时隔多年,作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医生,所感受到的压力只增不减。


除了老生常谈的长时间“三高”工作、熬夜加班、过劳运转、收入不高、医患纠纷、科室争斗、职业前景暗淡等原因,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震荡、随着医改的深入、反腐的推行,医疗行业规范之路遇上时代冷气,注定是存在困难和挑战的。


特别是近年来产科儿科的寒潮、医院的破产倒闭、医务人员面临的降薪裁员……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诉说着一个字:难。


而眼前的难也终归会化成心头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


医脉通曾做了一个调研,问题是:在大家的职业生涯中,你想过辞职吗?



总计6689人的投票,高达90%的人选择“想过”。可想而知,对当下不满、被压力裹挟是打工人的常态。


于是,有人“败兴出走”,辞职去摆摊、去卖烧饼、去开店。当然,也有人选择了“半逃避”,那就是选择下班时间去送外卖,他认为,当自己陷入多重压力和焦虑情绪时,“送外卖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可以看出,大家也都是很用力的在抵抗消极情绪。


在这里,医脉通想说的是,在大时代下的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辞职摆摊也好,兼职送外卖也罢,在守好唯属于自己的健康之下,其它的真无需过分强求。健康之于人类就像水之于鱼,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弄丢最重要的东西。在此期间,躺平、逃避、坚守抑或是迎难而上,尽量要让自己的每个选择都远离内耗,切不可用糟糕透顶的情绪来消耗掉我们无比珍贵的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后记:


此前,在机缘巧合之下,笔者曾联系过一位有过精神障碍的医生,这位医生于2021年12月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是一位自杀未遂的医生,从自己医院的EICU里醒来》,并发表在医脉通平台。


2023年11月,时隔近2年,这位医生在文章下留言,她说:“大家好,我是作者,感谢大家的鼓励!经过这些年,除了情绪还是不稳定,我已经基本康复了,我又发了SCI,并且成为好几本SCI杂志的审稿人。只要自己不放弃,找到对的方法,我们都可以走出来。”



而在笔者再想起她时,也就是今天,在这篇文章发表3年以后,给她发了一条消息,问:“现在你还好吗?”


很幸运,她说:“我现在挺好的”,还饶有兴致地讲了一些她的现状、她的规划。


你看,她很好!


2025年,也希望每个赶路人不负星光更不负自己。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组.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12):908-917.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12.002

2.敬娟,周波,杨程惠,等. 躯体化症状疾病认知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56(03):167-175. DOI:10.3760/cma.j.cn113661-20220729-00209.

3.躯体症状与躯体疾病诊断分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3):2656‑26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 2012.08.05.



我是叶正松,这里是江淮医学.老叶说医。如果您也认同,欢迎点赞和“在看”并转发,让您的围观也变成一种力量!


来源:

责编:叶正松


微信文章按算法推荐,觉得文章不坏,请点一个赞和“在看”。如果觉得江淮医学不错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见字如面!


老叶说医
原‘江淮医学’,此号,每篇文章评论过百,值得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