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移民管理局2月10日发布公告
即日起
实施东盟国家旅游团
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10个东盟国家的旅游团(2人及以上),持普通护照经我国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可由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口岸、磨憨铁路口岸、磨憨公路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出境,活动范围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停留时间不超过6天。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政策是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西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中外人员交流交往、助力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深入推进移民管理领域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为入境游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服务我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市一角。西双版纳州文旅局 供图
作为云南之南的西双版纳
有多少惊喜等着你?
西双版纳
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在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省
下辖的16个州市中
它是最南边的一个
南方之南,云南最南
这里
气候温润、长夏无冬
这里
山河纯翠、生机盎然
这里
民族多样、生活多姿
这里
区位优越、内通外联
这里
有一切关于“南方”的美好想象
山河纯翠 万千生灵
每到冬季
暖和
总会成为不少城市的“圈粉法宝”
而西双版纳的年平均气温
在19.6~25.6℃之间
得益于特殊的气候
西双版纳拥有北回归沙漠带上
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雨林中的丁达尔效应。望天树景区 供图
雨林之中,生灵万千
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面积
庇护着
750余种野生动物
5000余种高等植物
在这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里
名气最大的
当属2021年的年度动物
亚洲象
“短鼻家族”林间午睡,成为象群“北上南归”中最“出圈”的一张照片。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供图
回想当年
生活在西双版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的
“短鼻家族”
一路“象”北
跨越大半个云南
今天村里吃自助,明天城里轧马路
回头河里搓个澡,累了躺下睡一觉
不曾想
“吃播旅行团”就这样火遍了全球
国际传播范围覆盖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网阅读量达110多亿次
网友们熟悉的故事结局
是偶“象”天团在人类的悉心照拂下
平安回归西双版纳的原栖息地
但事实上
守护亚洲象的故事
开始于“北上南归”之前很多年
并一直都在继续
作为这些大块头
在云南的主要栖息地
西双版纳州可谓实力宠象
为它们建食堂、买保险
逐步完善起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
还开展了跨境联合保护
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
……
最打动人的
是当地专门设立了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由专职的“象爸爸”和“象医生”
精心照顾因生病受伤
或被象群遗弃后
救助到这里的亚洲象
截至2024年6月
该中心累计收容、救助
野生亚洲象23头
繁育出多头小象
“羊妞”“景景”“然然”“小强”……
每一头救助象背后
都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动人故事
雨林之中
如果说亚洲象是明星动物
那么望天树则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植物
树如其名
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度可达50多米
个别甚至达80多米
“谁说中华无热带
大好河山满金银”
正如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所言
这块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里
满是“宝贝”
除了明星物种亚洲象、望天树外
还有
“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植物界的舞蹈家”——跳舞草
“植物的绞杀者”榕树
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动物——鼷鹿
野牛、蜂猴、绿孔雀、巨蜥等珍稀动物
……
总要去一趟西双版纳吧
在“人与亚洲象沟通的桥梁”野象谷景区
与“象象”来一次偶遇
在望天树景区
与“雨林巨人”来一次天人合一的对话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了解1.4万种植物的生活习性
邂逅梦幻的星光萤火
云南之南 万种风情
提到西双版纳
很多人脑海里最先蹦出的几个词
除了亚洲象
想必泼水节的命中率也很高
泼水节
傣语称作“桑康比迈”
意为傣历新年
节庆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以示祝福
每年4月中旬
西双版纳就会开启以下模式
▼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傣乡风情,东方狂欢
这样一个热闹、欢快、自由的民族节庆
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
2024年泼水节期间
西双版纳州共接待游客203.19万人次
网上“云泼”的网友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
云南最南端的风景与风情
绝不止泼水狂欢
“西双版纳”是傣语
译为“十二千田”
巧合的是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
也是十二个
▼
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
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
回族、佤族、壮族、景颇族
多样的民族
创造了多姿的生活、多彩的文化
除了傣族泼水节
哈尼族“嘎汤帕”节、瑶族“盘王”节
基诺族“特懋克”节、彝族“百诗佳”节等
同样值得体验
而节庆中掀起最炫民族风的
傣族章哈、傣族象脚鼓舞
基诺大鼓舞
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弹唱)
不仅好听好看
还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传承、交织、创造、延续
各族群众睦邻而居、和谐共处
共同见证着西双版纳的“前世今生”
也携手继续书写着这里的传奇
万千烟火 万般滋味
多样的民族
在这片物产丰饶之地
交融碰撞出
酸甜苦辣俱全
好吃程度被严重低估了的
版纳味道
酸
是这里的标志
这里“万物皆可拌”
常见的
草莓、山楂、菠萝、生芒果
不常见的
酸多依、酸木瓜、羊奶果、酸扁果
撒上辣椒面、盐、蚝油等一顿搅拌
看着有点“黑暗”
一尝就停不了嘴
这里还“万物皆可舂”
鸡脚、黄瓜、树番茄
鱼虾、螃蟹、虫蛹等
都可以成为“舂”的对象
主食材与芫荽、小米辣、柠檬等
十余种辅料
一起用棒槌舂成泥状
酸爽入味,欲罢不能
甜
是这里的日常
菠萝饭果香四溢
“毫糯索”软糯香甜
当然还少不了一杯
椰香四溢的泡鲁达
苦
是这里的特色
“苦撒”堪称当地
最“硬核”的一道菜
“撒”全称“撒撇”
是将肉类捣成肉糜后与蘸料混合
再配以米线、蔬菜等
一起食用的特色菜
其中“苦撒”的底味
取自牛胃中初步消化的混合物
散发着草原的泥土芬芳
辣
是这里的地道
小米辣几乎无处不在
辣度爆表的涮涮辣
也是餐桌上的常客
特色炝炒香辣可口
独特包烧鲜醇爽辣
还有勐海烤鸡、香茅草烤鱼
皮焦肉嫩,热辣滚烫,香飘十里
酸甜苦辣之外
还有一种味道不容错过
——普洱茶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古茶山里,茶香千年
一山一叶,滋味无穷
更有
傣族竹筒茶
哈尼族青竹茶和陶罐茶
布朗族腌酸茶
基诺族凉拌茶等特色茶饮
总要去一趟西双版纳吧
青绿山水间
各民族村寨如一叶叶小舟轻盈停靠
依山傍水,烟火万千,风光无限
寨子之外
云雾氤氲的古老茶山
等你来游一座山,品一杯茶
夜幕降临
澜沧江畔的告庄星光夜市
流光溢彩
小吃摊、水果摊、烧烤摊
逛不完,吃不够
如果不赶时间
还可以体验一下民族风“变装”旅拍
民族与摩登,浪漫与惊喜
汇集于此
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南境国门 无限机遇
地处祖国西南的西双版纳
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相临近
国境线长966.29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
西双版纳虽然沿边
但交通设施十分落后
出门行路难,过河争船渡
运输物资靠人背马驮
驿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
为了摆脱封闭落后的状况
一代代西双版纳人接续奋斗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开启打通内通外联的交通大会战
现在的西双版纳
拥有7个国家级口岸
是全国唯一拥有
“水陆空铁”国家级口岸的自治州
▼
景洪港水运口岸
关累港水运口岸
磨憨公路口岸
打洛公路口岸
勐满公路口岸
西双版纳航空口岸
磨憨铁路口岸
背靠大西南,面朝东南亚
纵贯全境的澜沧江—湄公河
“一江连六国”
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贸往来的
重要水上通道
可常年通航300吨的客货轮
穿境而过的中老铁路
开通三年来
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
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
运输货物超4800万吨
搭乘这条钢铁巨龙
西双版纳通道能力建设
有了质的飞跃
向北3小时左右可达云南省会昆明
向南4小时左右可到老挝首都万象
如今的西双版纳
是云南建设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通过
“黄金水道”、国际机场
跨境铁路、国际公路
与全球紧密相连
喷薄而出的崭新机遇
让“象”往之地国际范儿十足
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中老铁路上为旅客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在西双版纳怎么玩?
看到这里就“GO”了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