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红嘴鸥集体“早退”?专家解释→

政务   2025-02-10 16:08   云南  

图片



“今天红嘴鸥什么时候上班?”近期,住在昆明翠湖畔的市民发现,往年“朝八晚五”准时现身的白色精灵,如今下午三点便集体“早退”。这群冬日访客是开启了“弹性工作制”还是“旷工”呢?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数量未减,“工位”有变


红嘴鸥数量是否真的减少了?“红嘴鸥没变少,只是换了‘工位’。”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揭开谜底。2024年抵昆越冬的红嘴鸥数量达3.97万只,虽较去年的4.07万只略有小幅度下降,但整体稳定在正常区间。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主城区的红嘴鸥减少,恰是生态改善的“甜蜜烦恼”。近年来,随着昆明滇池周边湿地生态修复持续推进,环湖生态带面积已达6.29万亩,红嘴鸥的“食堂”和“宿舍”也越来越多。若在滇池湿地、海埂公园等地被游客“热情投喂”饱餐,它们自然无需“进城打工”。


以前进城是“刚需”,现在成了“可选项”。赵雪冰打了个比方:“从滇池外海‘家’到翠湖‘单位’,直线距离近9公里,吃饱了何必‘通勤’?”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按时打卡,提前“早退”


“鸥群如今甚至开始‘早退’。”赵雪冰介绍,春节期间,到海埂大坝观鸥的游客络绎不绝,投喂量激增,红嘴鸥“上午吃饱下午放假”成了新常态。它们清晨从滇池外海“宿舍”起飞,8点准时“到岗”海埂大坝、翠湖等地,下午3点便陆续返回开阔水域休息。有游客调侃:“这作息比‘行政班’还规律!”


在海洪湿地、宝丰湿地等“郊区工位”,红嘴鸥往往停留更久,甚至“加班”至暮色降临。当夜幕降临时,红嘴鸥会前往滇池外海开阔区域,集体开启“水上夜泊”模式。


1月29日,人们在昆明市海埂大坝喂食红嘴鸥。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有人担心,春节期间昆明降温、燃放鞭炮会不会影响红嘴鸥的活动?赵雪冰表示,灯光、烟花爆竹、其他鹭科鸟类、水质等因素,虽然对红嘴鸥的栖息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它们迁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烟花爆竹的影响只是局部、短期、即时的;其他鹭科鸟类和红嘴鸥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强。



若想邂逅,“早鸟”优先


怎样才能邂逅这群可爱的小精灵,这得看红嘴鸥的“排班日程”。


1月29日,市民在昆明市海埂大坝喂食红嘴鸥。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早鸟”优先:上午8-11点是观鸥黄金时段,海埂大坝、翠湖等地鸥群密集,振翅掠水的画面蔚为壮观。避开“午休”:下午红嘴鸥多飞往滇池外海休憩,建议游客转战湿地公园,捞渔河、海洪湿地等人少景美的地方,鸥影翩跹间更显趣味。


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即便红嘴鸥“提前下班”,春城的景色却不会缺席。翠湖之畔,临湖而立的卢汉公馆与陆军讲武堂静静相望,一砖一瓦,落满沉甸甸的岁月;滇池潋滟处,与西山睡美人对望,或骑行、漫步或驻足取景,都是昆明的限定浪漫。


撰文:李茂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资料:昆明市委宣传部
信息员:陈燕
编辑:李楠



图片

推荐阅读


惊艳!给DeepSeek发了这四个字后……

好味云南丨苦中带甜,这味道绝了!

树上“冰淇淋”丰收啦!丨在云南样样好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