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老街上的蚕丝被!

政务   2024-10-09 16:56   浙江  

一场秋雨一场凉,

大家是不是都开始添衣加被了?

秋日的夜晚,

拥着一床柔软的蚕丝被入睡,

那真是太舒服了。


“桐乡牌”温暖

蚕乡桐乡,眼下也到了蚕丝被销售的旺季。在洲泉镇马鸣村,翻蚕丝被这项老底子的手艺活,也让一群老姐妹们聚到了一起。



透着凉意的清晨,马鸣老街蚕丝坊早早就开张了。这是一家传统的前店后坊,前面的屋子里,被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子占据,桌边是垒起来的团团丝绵,四位老姐妹正围着桌子一边来回忙活,一边说笑着。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们家的蚕丝被都是纯手工制作,从剥丝绵到制作蚕丝被,都是在这里完成的……”靠里屋的一侧,老板娘张娟英正通过网络直播,详细介绍着蚕丝被制作的全过程。


翻蚕丝被是个费力气的活。只见四人分别拉住丝绵胎,先拉长,再左右撑开,变薄之后放到桌上,重复这样的操作,便渐渐有了被子的雏形。拉完了所有蚕丝,再把不齐的四边翻起、兜进,一床丝滑、柔软的蚕丝被就诞生了。



“在桐乡过冬的话,一般来说,一床5到6斤重的足够了,秋被3到4斤,夏天空调被也做,一床一斤半到两斤。”张娟英介绍,定制蚕丝被具体是按尺寸和重量来,问好顾客的价位和需求,上称称好分量,一切准备就绪,就能开始制作了。


出生于江南水乡农家,张娟英从小熟悉种桑养蚕。剥丝绵、翻蚕丝被这样的习俗,她都是从外婆和奶奶身上学的。1994年,张娟英嫁到了马鸣村,和丈夫在马鸣老街开了一家蚕丝被经营部。这店一开,就是30年。



因为翻蚕丝被的工作台就摆在店中央,面向老街,路过的行人都能驻足观看。随着马鸣村旅游热的兴起,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成为游客眼中的新鲜事。入秋以来,因为订单量的增加,每天清晨五点多,帮工的老姐妹们就开工了。



前面店铺里,一条又一条暖融融的蚕丝被诞生;后面作坊里,煮茧子、剥绵兜的工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双宫茧,这是蚕丝被最好的原料。”剥绵兜,需要一直把手浸在冷水里,“干了这么多年,习惯了。”张娟英一边熟练地把小兜翻成大兜,一边与记者聊着,两只手已是上下翻飞。



老顾客带来新顾客,新顾客又变成老顾客,多年来,张娟英和老姐妹们一起,用一条条蚕丝被,温暖了许多人的小家。其中,也有许多外地顾客不远千里来到店里购买蚕丝被,她也主动提出带顾客参观蚕丝被的生产过程,亲自向顾客展示蚕丝被的鉴别方法和护理技巧。


这几年,除了线下销售,张娟英还学着线上直播,寻找新的销路。看直播的观众除了邻里乡亲,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或是出于对蚕丝被的好奇,或是无意间刷到。每次一进直播间,张娟英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就像和多年未见的老友聊家常一般。



“中国蚕丝被看桐乡,桐乡蚕丝被看洲泉。”这里有着养蚕、制绵、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张娟英的蚕丝坊一样,洲泉镇大大小小的蚕丝被企业,眼下都是这般忙碌的景象。




屋外凉意渐浓,这家小小的老店里,却是暖意融融。儿女结婚、小夫妻换新房、家里换季用的新被子……老姐妹们手中的每一床被子,都有各自小小的使命,一层层蚕丝,网住了浓浓的暖意,更托起了一个个幸福的家……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颜明芬
摄影|张广天(见习)
编辑|沈惠娟
责编|宋佳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爱桐乡APP“社区”版块,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桐乡发布哦!



最新动态:


桐乡人爱的这口咸香酥脆,上市了!

桐乡百岁老人,创历史新高!

千亩,桐乡规划一座“临空新城”!

桐乡创新高!突破10000吨!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桐乡发布
传递政务信息,提供服务资讯,倾听民声诉求,展示城市魅力,欢迎您关注桐乡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