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过年,“这抹红”知多少?

旅行   2025-02-05 22:45   浙江  

过新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中国红”成为时下的主色调。

贴窗花是中国人迎接春节的传统民俗,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的不同,也演变出了各式各样的剪纸艺术。千年古县平阳,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历来昌盛,平阳剪纸植根于民间,其表现形式也是独具特色。

平阳的剪纸形式很多,如太平钿、“神花”、水点色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太平钿剪纸,它也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就为大家介绍平阳的太平钿剪纸,这一抹红为新年增添了浓浓喜气。




中国剪纸被誉为“人文历史活化石”,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386-581)的五幅团花剪纸,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剪纸通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不易保存。但在历代的诗文典籍中,依然可以寻到剪纸的一些踪迹:唐代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曰:“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明《苏州府志》也提到:“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太平钿剪纸是众多剪纸种类中的一种,是具有平阳本地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据考证太平钿起源于南北朝(420年-589年),盛行于清、民国时期。太平钿剪纸大多通过母亲传女儿或姑妈传侄女的形式代代传承。



太平钿剪纸以一张巴掌大小的红纸片剪成,外观以圆形为主,周边装饰以卷草细花,中间一般剪出四个字的吉祥字样。这些字样围绕着正当中的铜钱(平阳方言钱称钱为“钿”(diàn))图案,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排列,“太平钿”的名称由此而来。



太平钿剪纸与平阳的民俗紧密相连。

旧时凡逢年过节或婴儿周岁、孩子上学、新屋落成、新人结婚、老人寿诞等喜庆活动中,常用相应的太平钿剪纸装扮屋内的门窗和墙壁,并摆放在各式瓜果点心上,点缀喜庆气氛。亲朋好友也要在贺礼包装上装饰几张太平钿剪纸,表示温馨吉祥。



此外,在开展某些民间文娱活动时,也常常要用到太平钿剪纸。如历史悠久、并在平阳众乡村(以昆阳、万全一带居多)具有广泛影响的游春喜乐活动“卖技”,在布置场地以迎接其中的重头戏“坐堂唱”时,太平钿剪纸便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平阳民间对于“太平钿”的应用也特别讲究。“太平钿”一般都是随剪、随用、随弃,属于一次性用品,在制作上往往比较简单粗糙,而正因这种随意性,使绝大多数作品都具有轻松自由、粗犷简略的艺术特色。



当然,如果遇上重大喜事,像旧时一些大户人家的婚事,来往礼物十分贵重,人们对“太平钿”就讲究起来,会请来艺人专门制作,作品也就精细起来,其内容也更趋丰富。有与文字相结合的优美图案,也有专门制作花鸟的作品,其规格根据礼物大小设计,有的很大,有的则小如银元。



太平钿剪纸的内容体现了民众祈求太平和岁熟年丰的愿望,通常的题材有:婴儿对周(即满周岁),对应的剪纸作品为“千岁”;孩子上学、成人就业,对应的为“步步高升”;新屋落成,对应的为“丁财两旺”“富贵荣华”“平安吉庆”“家门清吉”“大吉大利”等;新人结婚,对应的为“同行到老”“鱼水千年合”“百年好合”“双连鱼”“五子登科”等;老人寿诞,对应的为“寿”“福”“长生不老”“松柏长青”“寿比南山”等;其他的如“花篮双喜”“四季平安”“万事如意”等字样则可以在多种喜庆场合里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钿剪纸和平阳剪纸产业曾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平阳许健等人在太平钿剪纸基础上,创新“剪纸套色点染”工艺,并创办点染剪纸工艺厂,作品曾远销国内外。叶成浩、叶彩萍夫妇俩合作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奖,其中《黄鹤的故事》《在大榕树下》和剪纸连环画《十五贯》等在法国和日本展出;《赛龙舟》参加全国剪纸展览,获东方艺术展览优秀奖;另有不少作品在《连环画报》《北京文艺》等刊物上发表。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平阳县还出现了鳌江剪纸社和桥墩剪纸社等专门生产剪纸的工厂。这些厂家汇集了一批平阳的美术设计人才,不但能熟练驾驭剪、刻技艺,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艺术涵养。通过设计、雕刻、点彩、组装等工厂化分工,一条龙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剪纸作品投入市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平阳的剪纸生产厂家迫于经营压力,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继停产,品种多样的平阳剪纸在市面上逐渐销声匿迹。但少数具有强烈剪纸情结的艺人依然不肯放弃,寂寞地用手中的刻刀挽留这项濒临灭绝的艺术。经过政府部门和相关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太平钿剪纸这项非遗技艺得以继续传承,也留住了独属于平阳的这一抹红。

2007年6月9日,平阳太平钿剪纸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平阳剪纸能否再现风光?》张奋

《红纸剪出祥和太平》郑金开


/ END /




来源雁山鳌水间

编辑/一审:黄梦雅

二审:郑贤俊

三审:陈维莉

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删除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李志军

平阳文旅体资讯
介绍平阳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资讯,本地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