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守一小励志先锋人物
● 有这样一群人,怀揣教育梦想孜孜不倦,默默奉献;
有这样一群人,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有这样一群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师者匠心,平而不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守一小教师侯玉华的故事。
侯玉华老师
侯玉华,女,汉族,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并任班主任。她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心教书,以爱育人。教学中秉持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营山县骨干教师”“营山县星级教师”“营山县优秀辅导员”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获得“营山县优秀少先队集体”。
爱岗敬业,情沃杏坛筑师魂
耕耘教坛孺子牛,不忘初心筑师魂。青春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在她眼里,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与热爱。自任教以来,她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侯老师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她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她深入班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言传身教,育得桃李满眼新
侯老师始终把“言传身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每天坚持与学生一起晨读、晚辅,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有一位中途转来的小全同学,其实在转入班级之前,侯老师就知道有这样一个特殊孩子,因为在与同事的闲聊中知道这个孩子曾有过考2分的记录。小全入班以后,如何调动他对学习的主动性呢?侯老师见他比班上其他同学的个子大,就委以重任——帮老师擦黑板,上课前还要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夸赞一番,小全同学越干越起劲。以前家长拿着棍子赶着他来学校,后来他在家里要催家长早点叫他起床,他要早点去学校擦黑板。
她体贴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让学困生成为掉队的孤雁。班上有一个语言发育不全的留守女孩小宋,本身因为口齿不清很少与班上的学生交流,又因为爷爷奶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幼小的她,小宋身上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更没有孩子主动与小宋一起互动,下课以后小宋总是孤零零地站在一边看着其他同学玩耍。看到这种情况,侯老师每到逢场时都会到集市上找到小宋的爷爷奶奶,提醒他们多与孩子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孩子、个人卫生上多提醒孩子,还会引导自己的女儿多去发现小宋身上的优点,带头跟这个孩子交流玩耍。慢慢地小宋参与到了同学们的活动中,也有了朋友。在一个雷雨天,站在教学楼下避雨的侯老师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侯老兮,给你!”小宋说话间已经把手中的伞递了过来。
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她所带的班级总是班风纯正、班纪严明、凝聚力强。
勤勉笃实,探索意趣新课堂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兰处,孕育兰花香。于她而言,立足三尺讲台,懂孩子比懂学科更重要。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是她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喜欢的秘诀。她勤于学习、乐于分享,致力于探索意趣课堂,让孩子们每一节课上不是被告知,而是充分地体验、思考、探究,展示,在这里发现自我、于这里获得生长、从这里走向未来。
侯老师用智慧、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时而让坐得端正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而让没举手的孩子作答。学到查字典,她为孩子们举办查字典大赛;学到写书信,她借助网络为孩子们找到外省的笔友,让孩子们真实体会到收信和寄信的快乐;学《一起做游戏》之前会先带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体验各种游戏的乐趣。
她所带的班级有一个特点——学生爱运动。每届学生都是同年级中篮球打得最好的,男生爱打篮球,教室一角单独留出一小块区域放篮球;女生乒乓球、羽毛球也是学校组织校队人才输出的主要班级。这样的侯老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习作中遇到老师话题、课堂话题写得最多的那一定都是侯老师;就连闲暇时光画笔勾画的也是侯老师;班级活动中孩子们互赠礼物环节,孩子们也会特意为侯老师准备一份“豪华大礼包”。
专业发展,研途问道寻突破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了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她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她深知处在教育一线上的教师责任重大,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因此她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次都要把课备得精益求精,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也会及时梳理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她积极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从班主任到学校的语文学科组长,侯老师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她将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精心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与不同年段的老师一起研究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在她的带动下,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需要。
她还相信开卷有益,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学习。
爱心奉献,甘为人梯育新人
侯老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尽心尽力关心每一位学生。她特别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留守女孩回家作业没人辅导,侯老师以女儿做作业不认真为由,邀请她每天与女儿一起互相监督完成作业后回家;家长们来不及接孩子,把学生带回家吃午饭、晚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2020年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学习,调皮的孩子在家跟家长闹得鸡飞狗跳时,家长们也会时不时把孩子送到侯老师家待上几天。
侯老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每天进入校门以后,来得早的孩子总是迎上去,簇拥着和侯老师一起进入教室;下课后总是围着侯老师分享生活中的乐事。毕业以后,学习上的进步与收获也是第一时间与侯老师分享。
侯老师的付出不仅让孩子记在了心里,也让家长们看在了眼里。家里的栀子花开了,家长们会让孩子带上几串送给侯老师。班上有活动,家长们自告奋勇地出力:美化教室,六一前排练节目,总能看到侯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忙碌的身影。
侯老师深深感到“付出是种子,收获是果实,只要用心浇灌,就能收获满满的喜悦”。她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同事的好评、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痴心一片终不悔,
只为桃李竞相开。
从师之道不能懈怠,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END-
编辑:杨雯
审核:李茂胜 梁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