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时节,200余名港澳台学子将携梦启航,告别挚爱的燕园,迈向新的人生旅程。在这里,他们昼夜兼程,徜徉知识的瀚海,追寻真理的奥秘。如今,他们承载着燕园的珍贵记忆,扬帆远航,乘风破浪。他们坚信,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定能踏上广阔无垠的未来之路,书写属于自己的梦想篇章。
值此毕业季,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特别策划2024年港澳台生毕业生专题报道——“未名扬帆·万里可期”。愿这些年轻的追梦者,在新的人生旅程中,以梦想为帆,以青春为桨,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人物简介
“F4”组合是由来自澳门的四位女生组成,她们分别是罗榆姗(姗姗)、吴晓彤(Toby)、卢婉婷(婷婷)和吴尧清(阿清),均为2020届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的本科毕业生。
“F4”组合的诞生
在进入北大学习之前,“F4”的各位就已经知道对方的存在,但真正熟悉起来还是要到入学之后。阿清回忆起初入北大时,特别提到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MCCA)精心筹备的新生迎新营,这一传统活动如同桥梁,让初来乍到的新生与热心的学姐学长们得以相聚,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答疑解惑,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入学后,MCCA更是成为了“F4”四人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成员们不仅热情引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协助整理行李,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让她们由衷感慨:“(MCCA)算是(我们)在北大认识的第一批新朋友的地方”,感觉“这个集体蛮好的”。
“F4”的合照,分别是
卢婉婷(左上)、吴晓彤(右上)
罗榆姗(左下)、吴尧清(右下)
正是在这一次次欢声笑语中,“F4”四位成员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而宿舍相邻的地理优势,更是为她们的友谊添上催化剂,频繁的串门互访成了日常。共同的专业背景,让她们在学习上相互帮助,从占座到带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同细流汇成江海,滋养着她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对于这四位女生而言,能够在大学期间遇见如此多投缘且性格互补的挚友,组成“F4”这一亲密无间的小团体,无疑是命运最美好的安排。她们坦言,尽管兴趣爱好各异,口味偏好也不尽相同,但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随性与包容,让她们的性格如同拼图般完美契合,享受每个共度的美好瞬间。
四人同心的学生工作
在繁忙的学业之余,“F4”的四位成员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除全员参与的北京大学电视台外,阿清、婷婷和Toby三位还在北京大学国际暨港澳台事务学生秘书处(国合学生秘书处)担任学生骨干,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F4”作为北大电视台工作人员
参与马英九首访北京大学活动
谈及加入国合学生秘书处的历程,婷婷表示,身边人的热情推荐,尤其是学姐学长们在秘书处的活跃身影,使得她们加入国合学生秘书处是“很正常,顺理成章的”。其中,阿清与婷婷在港澳台学生相关部门深耕多年,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她们不仅与老师紧密合作,更在筹备活动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的管理与规划能力,确保每一场活动都能精准高效、尽善尽美。
从港澳台新年晚会的璀璨盛况,到港澳台高中生领航计划的扬帆起航,“F4”凭借卓越的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发光发热。她们深知,每次成功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是无数次讨论、修正与协调的结果。婷婷感慨地说:“(在国合学生秘书处工作)确实就是你从一个小白,从学姐、学长带着你去做,然后到自己独当一面跟老师对接,完成工作”,这份成长的历程无比珍贵。阿清则进一步指出,随着经验的积累,她们的意见也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与老师共同决策的重要一环。
她们特别提到港澳台高中生领航计划,这一活动源自简单愿景——为台湾学生提供了解北大的机会,如今已发展成为连接两岸三地学子的桥梁,是港澳台中心的标志性活动,见证了“F4”及所有参与者的辛勤付出与深情厚谊。在阿清看来,“这是一个很小的契机,大家凭空出来的一个想法,到最后落地了,蛮感慨的”。
“F4”在活动现场
此外,“F4”的默契协作早已超越了职位的壁垒,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纽带。以Toby为例,她作为国合学生秘书处视觉中心的核心成员,其工作相对独立,但在阿清和婷婷领衔筹备重大活动时,Toby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以其独到的视觉设计才能,为活动的视觉呈现与物料制作增添无限光彩。更令人动容的是,姗姗并非国合学生秘书处的成员,她也会全情投入,从始至终参与活动的筹备工作,践行着“一人加入,四人同行”的默契理念。这种跨越身份与部门的团结精神,正是“F4”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而在北大电视台,“F4”的成员们则展现出对内容创作的热爱和创造力。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寻找选题的灵感,共同探索视听艺术的无限可能。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合作模式,不仅加深她们之间的友谊,更让她们对彼此的专长与优势了如指掌,得以实现高效的分工与合作。“比如当时姗姗负责影片的部分,我们就会完全放心,觉得她肯定会做好”。
最有感触的一次合作
在大学期间,“F4”虽然已经共同完成了无数小组作业与视频创作,但最令她们印象深刻、感触至深的,莫过于在《新媒体创作与运营》课程中的创作实践——拍摄影片《燕园“暮”后的故事》。
为了捕捉那些平日里鲜为人知的校园后勤人员辛勤工作的瞬间,她们不惜连续数周沉浸在夜以继日的拍摄中,“(当时)我们都会在凌晨两三点在全家(便利店)碰面,然后每天(都在)熬夜拍摄,隔天还要去上课,(那段时间)真的(让人)很崩溃”。
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赋予了她们前所未有的机会。“凌晨本来就是大家休息的时间,是大多数不可见的时间。而我们因为拍摄,有幸进入到更加不可见的领域,家园(食堂)地下的中央厨房,那里有备菜间、小北面包的烘焙区,”阿清分享道,“我们主要采访的是豆腐工厂,那里生产豆浆、豆腐脑、豆干和豆皮等,我们还喝到了当天第一杯新鲜豆浆。”
“F4”参加北大港澳台学生四川国情实践
能够近距离采访并记录这些“隐秘而伟大”的人们,并通过镜头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对“F4”而言,是责任,更是荣耀。她们的推文反响热烈,数据亮眼,作品更是被北大各大融媒体平台争相展示,进行宣传,并收获了广泛的好评与赞誉。回顾这段经历,“F4”感慨万千:“(这次)拍摄让我们认识到,如果要为北大这么一个社区提供保障,背后需要无数人不分昼夜地工作,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感慨的一次创作过程”。
无时无刻的陪伴
如果你认识“F4”,你会发现:她们几乎总是形影不离,至少也是两个人一起出现。不论是庆祝彼此的生日聚会,还是周三夜晚戴锦华老师电影导赏的并肩而坐,都成为了她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馨时刻。面对生活的琐碎与挑战,她们的小群便成了避风港,烦恼在此倾诉,心灵得以慰藉,一句“没事,我们会一起帮忙”的承诺胜过千言万语。
正如姗姗总结道,这份情谊,“不仅是情感上的支持,大家还能给你一种行动上的支持”。
“F4”的毕业合照
即使不住在同一个宿舍,但距离从未成为“F4”友情的障碍。熟络起来后,她们共同购置一张桌子,不时搬到宿舍后的楼梯间,那里成了她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的秘密花园。从明星八卦到社会热点,从日常琐碎到心灵感悟,话题广泛而深入,每一次相聚都充满欢声笑语,友情之树在不经意间枝繁叶茂。
饮食习惯上的高度契合,更是她们生活默契的体现。一日两餐,无论是围坐共食还是各自享用外卖,那份“除了睡觉,我们都会见面”的默契,让每一天都充满相聚的喜悦。阿清笑言,四人群聊的记录已累积至惊人的20G,记录着她们不间断的陪伴与分享,“我们四个人的群聊应该没有一天是空着的,你查聊天记录,日期全都是满的。”
“F4”的春夏秋冬
每年港澳台大型活动,“F4”总是会一起出现。无论是舞台上的闪耀瞬间,还是镜头后的默默支持,都诠释着“你发光的每个珍贵时刻,都有我们见证记录”。而四季同游的默契传统,更是将这份友谊延伸至了更广阔的天地。春日颐和园赏花,夏日海边逐浪,秋风中燕园漫步,冬雪下山东留影,无论春夏秋冬,她们的脚步总是紧紧相连,共同绘制着属于“F4”的四季画卷。
即便是在实习的忙碌与疲惫中,她们也总能找到理由相聚。阿清与婷婷在北京的奋斗间隙,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深夜大兴机场的起飞,只为与远方的两位好友在厦门重逢,这份跨越千里的冲动与坚持,正是“F4”友情的最佳注脚。
“F4”在福建厦门旅游
在大学时光里,她们形影不离,共同书写着关于陪伴、成长和扶持的动人故事。“F4”不仅是一个简单代号,它更深刻寓含着这四个女孩在青春旅程中最绚烂的相遇与相知。
展望未来,“F4”组合的每位成员皆怀抱壮志,矢志于在各自热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尽管前路引领着她们迈向不同的城市,面对即将来临的短暂别离,她们的心却坚信着那份跨越时空的紧密相连。无论身在何方,“我感觉我们会一直一直在一起”。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们将携手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共同书写下属于她们、也属于大湾区的新时代篇章。
- END -
采写丨么佳华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么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