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时节,200余名港澳台学子将携梦启航,告别挚爱的燕园,迈向新的人生旅程。在这里,他们昼夜兼程,徜徉知识的瀚海,追寻真理的奥秘。如今,他们承载着燕园的珍贵记忆,扬帆远航,乘风破浪。他们坚信,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定能踏上广阔无垠的未来之路,书写属于自己的梦想篇章。
值此毕业季,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特别策划2024年港澳台生毕业生专题报道——“未名扬帆·万里可期”。愿这些年轻的追梦者,在新的人生旅程中,以梦想为帆,以青春为桨,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人物简介
林芝羽
Peking University
林芝羽,来自宝岛台湾,新媒体研究院22级硕士生,新闻传播学专业新媒体方向。她曾任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秘书处助理,北大创新学社骨干;曾组织清北交浙四校台生读研分享会等交流活动。她热爱音乐,美食和旅行。
一、由南中至北都
大学之前,林芝羽一直没能找到体验冷峻壮阔的“北国风光”的机会。她在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而后与家人来到温暖湿润的台北,在台湾完成了初中、高中与本科的学业。
提及对北大的第一印象,林芝羽回忆起大学时带领游学夏令营来北京参访的经历。夏令营有一个环节是带领初中生一起参观清华北大,虽然那时并未能进入校园参观,仅仅是在校园门口匆匆合影,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现在还保留着当时在校门口购买的纪念品校徽,每次看到这个小小的校徽,都会让她回忆起自己与北大初遇的这段经历。
林芝羽与家人
让林芝羽最终选择申请北大研究生的,还是来自弟弟的影响。弟弟高中毕业之后,用台湾的高考成绩申请至清华大学读书。刚满十八岁的弟弟,携着包裹,独自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求学,这让林芝羽不免担心。然而,让林芝羽惊喜的是,弟弟很快适应了新的校园环境,他结交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同时弟弟的学习、社交、生活、思维能力都在新的环境里得到了锻炼。这让刚刚大学毕业,正处于迷茫时期的林芝羽看到了一种未来生活的新的可能。她决定,来到北京,开启一段新的学生生活。
当然,除了纯粹的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外,林芝羽也有她的现实考量。“现在大陆在经济、科技方面发展迅速,产业相对多元,整体机会较多,对于年轻人来讲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林芝羽分析道。她希望能够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求职能力,更深入地了解和融入当地社会,在大陆的就业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林芝羽选择延续本科“广播电视电影”的专业方向,继续在“媒体”相关领域深造。通过查询学术资讯、咨询相关学长学姐,林芝羽选定在新媒体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新媒体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大学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主要的研究领域偏向新媒体传播、新媒体舆情、新媒体用户、新媒体产业、新媒体政策以及新媒体与社会等等,与她此前的学习方向和工作经验非常契合。
林芝羽在新媒体研究院
二、燕园的春夏秋冬
舌尖上的色彩,心灵间的享受,美景与美食,人生两大乐事。
林芝羽最喜欢北京的地方,莫过于她的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次序而至,每一个季节都有各异的风景,让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一年之内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在北京,每个季节都有适宜的活动。春天是复苏的季节,到了农历三月,风就由凛冽逐渐变得和煦,一层一层的棉衣也需脱下,换上轻便清爽的春装。夏天,就要去什刹海划船,去未名湖边散步,去听深林处蝉鸣,去喂静园的小猫。秋天是金黄色的,要去华表拍落叶,要去图书馆前捡银杏叶,要去香山看红枫。冬天的北京就变成了冰雪的世界,未名湖滑冰正好,滑雪场滑雪、操场上堆雪人亦是不错的选择。
在北京的每一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可爱的“闲事”。这样的经历,只有在北京这样一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城市才能肆意感受。
林芝羽在燕园的春夏秋冬
美食也是燕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安排一周七天的饮食,恐怕是除了学习之外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家园的麻辣香锅、农园的麻辣烫、勺园的黄焖鸡、学一的襄阳牛肉面、学五的湖南米粉、勺西的西餐,每一样都是林芝羽的最爱。每次下课,吃到热乎美味的饭菜,都会生出一种极强的幸福感。
在美景与美食之外,林芝羽还格外喜欢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的各类活动。她喜欢每周三与戴锦华老师一同遨游在电影的世界里,也喜欢在百讲欣赏来自俄罗斯的芭蕾舞表演,来自英国的话剧,来自昆剧团的昆剧,当然学校的运动会和十佳歌手、各类音乐节她也不会错过。
虽然身在“校园”,但校园生活远不止工作和学习,还有如此多精彩的校园活动。音乐是林芝羽在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唱歌的她在燕园总能找到热爱音乐的伙伴们,一起练习,一起表演,一起度过燕园的律动时光。
林芝羽和朋友陈智齐在
2024北京大学港澳台新年晚会表演
社团活动也是林芝羽北大生活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研一阶段,林芝羽参加了北大创新学社,担任新消费部分的骨干。在创新学社中,有很多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岗位的同仁,通过这样的平台,林芝羽逐渐了解了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求职机会。通过参加创新学社线下组织的交流活动和创新创业比赛,林芝羽与拥有各种各样经历的同学形成了新的“链接”,这些经历让她跳出了原本的舒适圈,对如何生活,如何选择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研二时,林芝羽担任了北大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的主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是组织“清北交浙四校台生读研分享会”。这次活动面向想要申请四校研究生的港澳台生,她邀请了四个学校的研究生同学在线上分享自己考研经验,为学弟学妹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她说,“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是,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的名字后来出现在了学校的录取名单中,我们真的为他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即使是那些没有选择申研或者申研失败的同学,我想,我们的活动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求学道路的一种可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人生不止一种可能
林芝羽谈到,“来到北大,我觉得我的思想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认识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接受多元化的发展。”
北大的学习氛围是多元的,是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的学习的。现代大学专业壁垒分明,不同专业很少互通有无,北大却为学生同时学习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提供便利的条件。林芝羽观察到,北大的选课系统支持跨院系选课,北大老师对不同院系听课的学生非常宽容,这激发了她学习感兴趣的专业的激情。她平时虽主修新媒体,也会选修很多有关经济、金融、管理方面的课程。除了听课之外,她也能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报告与不同院系的同学接触,在交流中生出思想的火花。
林芝羽在北大教室
在这样自由兼容的氛围下,林芝羽也不断在反思自己以往的“生活态度”。“以前总是认为,一定要进好的学校,一定要进大厂,一定要怎样才是成功。通过认识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前辈,我逐渐认识到,人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创业,可以当教师,可以做志愿者,可以做自由职业者,人生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处在当下的环境下,我们总会被社会某种“主流的成功学”所框定、所限制,感觉一定要在某一时段完成某种目标,达成某种成就。真正好的人生态度不是成为“主流”的附庸者,而是自己意愿的主导者,“不要被社会的枷锁所绑架,心胸要更为开阔,很多时候不能太过执着于一些事情,人生不只有一种的活法。”
谈及自己的人生规划,林芝羽将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工作作为自己未来求职的主要方向。这是一个可以给她带来价值感的行业,“我喜欢做互联网产品的原因在于,努力筹划好一阵子的项目上线后,如果能看到身边的家人朋友在用我做的东西且得到他们的反馈建议或肯定,是我继续迭代产品工作的重要动力。”这和以前她的工作领域并不相同,她如今也在努力补足这一方面的能力缺陷,包括对互联网、技术、数据的认识,沟通能力等等。北京是中国的科技和创新中心,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科技资源、人才和产业优势,因此林芝羽决定毕业后继续留在北京的互联网行业工作。
林芝羽的毕业照
人生不止一种可能,这是求学燕园三年带给林芝羽的体悟。她诚挚祝福那些带给她美好回忆的,共同组成燕园难忘生活的同窗们,分赴天南海北后,都能找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想走的道路。
- END -
采访、撰稿丨史瑀昕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丨么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