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郫都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文摘   2024-11-07 12:46   四川  

村子里有小桥、流水、人家

门口有绿树、池塘、繁花

房前屋后有蔬菜、瓜果、鸡鸭

……

在郫都区,现代化的人居环境

与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兼顾并存



11月5日,郫都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交流学习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经验分享与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乡村环境提升的新路径,全力推进郫都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01.

打好环境卫生整治“组合拳”

推进乡村“颜值”日日新



村美如画,处处风光好。一条条笔直而整洁的乡村道路宛如丝带,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农房之间,向远方蜿蜒伸展;公园里、草坪上,村民们饭后惬意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然自得,孩子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德源街道,每一处都彰显着干净、亮丽与和谐之美,构成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



举目所见皆画卷,入眼所及尽风景。今年以来德源街道为解决散居院落环境脏乱差问题,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了微网实格动员、片区抱团整治,长效运营维护“三项机制”,在农村全域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好了乡村振兴“第一仗”,基本实现了村民观念有转变,乡村风貌有提升。



“现在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村道也平顺通畅许多,既方便又舒坦。”“土瓦片换成了琉璃瓦,水泥墙刷上了大白,烂木门窗换上了合金门窗,地面铺上了光亮的瓷砖,居住环境大变样。”“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厕所改造,使用起来干净又方便。”……在德源街道东林村,村民们一一诉说着村里的变化。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德源街道按照“群众主体、村社发动、街道引导”人居环境动员机制,探索治理资源“最优配置”,打破过去政府投入多、群众参与少等“上热下冷”老问题;坚持少用工程措施、多发动群众参与,推广群众一起商量一起决定、一起操办,充分组织发动群众,让群众做“当家人”保证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果;同时坚持“美丽乡村不能只美一时,长效管理才是关键”,推动形成集中居住管理好、散居院落环境优、新建农房监管强、公共区域风貌佳的局面。




在德源街道,“人居环境‘再提升’,扮靓乡村‘高颜值’”已经成为村民共识和自觉行动。“农村环境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支持,我们按照‘先净、后美、边整治边巩固’的工作思路,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角’,人居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笑容更多了,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了。”德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02.

以“绿”为底向“美”而行

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山水凝眸处,浓淡总相宜。德源街道只是郫都区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着力在村容村貌形象、公共卫生秩序、家庭环境卫生上下功夫,着力在治歪风、树新风、淳民风、正家风上下功夫,着力在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示范村上下功夫,同时,持续深入推进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进农村等,努力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美观,提升乡村的‘颜值’,扮靓乡村环境。”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郫都区始终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了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郫都区探索了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水质安全三水共治保障“大三水”和厕污、厨污、洗污“小三水”公职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大管网供水全覆盖;通过因地制宜壮大富民特色产业,做优农特产品,培育韭黄、生菜、大蒜、萝卜“四大特色产业”,构建起“优质粮油+四大地标产品”特色产业体系,四大地标产品”特色产业体系,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8个,累计培育龙头企业43 家、农民合作社 429家、家庭农场189家。



不仅如此,郫都区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治理新模式,深化 “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实施乡风文明“十破十树”行动建立村规民约执行 “红黑榜”,选树“郫都好人”“郫都榜样”,创新“三固化”“打平伙” 等治理机制,建成全国文明村3个,文明村镇占比超过 50%。



随着郫都区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郫都区农村生态美了起来,环境靓了起来,乡韵浓了起来……一幅幅交织着田园诗意、人文底蕴、经济繁荣、生活和谐、村容整洁与村庄秀美的多彩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无尽魅力。


-END-


记者丨郭芯屹

图片丨邵敏、郭芯屹、胡倩滢等


天府郫都
讲好郫都故事,传播郫都声音,欢迎关注并与我们互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