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吹奏是在我国农村重大节日庆典时,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形式。童寺唢呐分布在以童寺镇为中心辐射的代寺、中石、古佛、宝庆等乡镇,可追溯几百年的历史。主要由一支唢呐队伍配以二至三支唢呐、一个小鼓、一个小铜锣组成,吹奏时更注重肢体语言,好像在讲故事。表演时,以小鼓掌握节奏,几支唢呐同时吹奏,遇有重大庆典时,几十支唢呐同时吹奏,根据现场主题,或悲壮、或欢庆、或低沉委婉、或大气磅礴。
清康熙年间唢呐艺术传入富顺地区。19世纪末,老寨村农民赖义登,在传承民间艺人吹奏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各派之长,形成了童寺独特的制作、演奏技艺,并世代相传,如今赖氏家族历经五代人的延续传承,以其特有的技艺享誉川南,流传至今。
童寺唢呐独特的声色韵调,就与别处不同。演奏人“口法”、“气法”、“手法”独特,还与其材质特殊有莫大关系。那唢呐的舌簧,采当地当年四月里柔韧性和舒适性最好的野麦杆,截取中间质地适宜的一小段,经特殊加工制作,吹出的声音柔和、清亮、悠长。在演奏技法上,童寺唢呐的演奏技法遵从唢呐演奏的共性,以吐音、花舌、颤音、滑音等传统技法为主,常见演奏曲牌有《梳妆台》《水落英》等。
视频:罗锦延
编辑:邓思烨
审核:李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