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鸡娃工厂”开始批量关停:中产家庭的觉醒,从给娃“断供”开始

文摘   2024-12-01 15:21   四川  

 

今年下半年,有着“鸡娃工厂”之名的许多国际学校接连倒闭。其中,不乏一些非常著名的学校。
比如,深圳的厚德学院、北京的诺德安达学院
这些国际学校的共同特点就是高昂的学费,每年的学费最低在十多万元。
其实,在最近两三年,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的国际学校都无法正常运营。

这是因为,许多中产阶级已经意识到,“鸡娃”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已经无法给孩子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反而会剥夺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利。
中产阶级们做出给娃“断供”的决定,既是放过了自己,也是放过了孩子。
“鸡娃”的中产,经济压力大
中产阶级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希望能用钱给孩子砸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是每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都拥有的共同成长经历。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在“鸡娃”上花的钱,成了家庭的主要支出。

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公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将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学毕业,全国(港澳台除外)的平均养育成本为68万元。

地区的不同,孩子的养育成本不同。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是高养育成本的“重灾区”

上海位居榜首,养孩子的平均成本达到101万元;北京位居第二,成本也达到了93.6万元。
一位北京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暑假“鸡娃”账单,
孩子刚6岁,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之外,还给孩子报了滑冰课和编程课,总花费是2万元
曾有人统计,如果让孩子走国际学校培养路线,起码得投入300万元
然而,砸大量的钱来“鸡娃”,真的值得吗?
被“鸡”的孩子,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
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留学归来的那些“被鸡”的孩子,并没有拿到理想中的薪资。甚至所拿到的薪资,完全没有投资的多
一位中产阶级被“鸡”大的孩子现身说法:高中国际学校,每年大概十几万;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英国读,花了大概300多万
然而,自己回国后工作发现,每个月到手工资就八九千,好像和一直在国内读书的同学没有多大差别。

底下许多留学生分享到,自己高中就是在国外读的,但现在已经30多岁了,到手工资还是1万多一点
摆在中产阶级父母面前的一个事实是,现在“鸡娃”的回报率越来越低了
与其花大量的钱去“鸡娃”,不如把这些钱存下来给孩子当作未来生活的保障。
而那些被“鸡”大的孩子,如今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童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会让其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之中。
他们开始思考过去的一切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为什么自己要一直做,继而怀疑一切的意义,这就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个体感到疲惫、无力、情绪差,感觉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的精神疾病。

如果去精神科医院就诊,空心病一般会被归属于抑郁症的一种,然而却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存在感和意义感的缺失。

三联周刊曾发表了一篇《欢欢式噩梦:我绝不想重回补习班》文章,写的是那些被“鸡”大的孩子的内心真实写照。
一个女孩这样用“在针尖上跳舞”形容自己的生活,“风险厌恶”、“谨小慎微”、“无穷的算计”和“恐惧”填满了整个人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童年时期能无忧无虑地游戏和探索的孩子们,往往在成年后会拥有健康的身心
同时,这也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而被“鸡”大的孩子,小时候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占据,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当回报无法和付出成正比时,焦虑、无意义感则几乎会贯彻其一生。
发掘孩子的特长
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但许多孩子就是“鸡不动”。
家长“鸡”孩子,也是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
但如果孩子有一技之长,只要学历不算太差,也能在社会中很好地生存。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既需要在高精尖行业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人,也需要能做美味面包的甜品师。

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历,自己的孩子是个玩游戏的天才,带着一群孩子在小区的树上做吊床。
孩子对做饭也很感兴趣,小小年纪就掌握了糖醋排骨、奶茶、糕点等各种食物的做法。
孩子每天都有新花样,就是学习成绩不太如意。在报了许多补习班无果之后,这位妈妈选择了放手,让孩子在自己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孩子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仔细观察后才懂得开发。”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有的天赋,可能是文化课,也可能是音乐、体育、美术、厨艺等等。

那么,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首先要观察和了解,给孩子提供尝试不同领域的机会,看看孩子喜欢哪些活动。也可以和孩子聊聊,问问孩子喜欢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要积极地支持,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特长。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因为天生擅长所以每次都能做好,而是因为感兴趣加上不断地练习才能够每次做好。
在练习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候需要鼓励孩子坚持走下去

人民日报曾发布过一份《孩子潜能自查表》,可以帮助家长们更方便地找到孩子的擅长点。
总而言之,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鸡娃”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与其逼着孩子往一条路上挤得头破血流,不如挖掘出孩子的闪光点。
让孩子在兴趣的驱动下,做好自己本就擅长的事情,以此获得未来谋生的一技之长。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谷雨妈妈
hi,我是谷雨,211硕士,非典型宝妈一枚,多年亲子育儿经验,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