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云南大学声动读书会第五期 | 你好,马克思先生

文摘   2024-10-31 21:33   北京  


理解中国|声动读书会

你好,马克思先生

图|喜马拉雅账号


视频|声动读书会第五期


导读人:朱岳棋

2024年10月26日,声动读书会开展了第五期读书会活动,导读人朱岳棋通过介绍本书的三方面基本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大家一起探索资本的运作逻辑,感受他内心关于公平正义的普世情怀。

NO.01

走进作者



NO.02

细致品读



NO.03

思绪凝萃



摘要:本书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与破解“存在的秘密”的统一。它为“缩短和减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也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深层的存在论解释。《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关键词:资本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社会历史 

走进作者

卡尔·马克思(德语: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革命理论家、新闻从业员、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亦是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鼻祖之一,在卡尔·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别有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资本论》。


 

 

细致品读

图|成员听讲


全书由“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生产的总过程”组成。第一卷对商品价值做了总述,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我们每一个个体(劳动力)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劳动力自身也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本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为了更好地量化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经济学家们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



在马克思的心里面,到底《资本论》是一本什么书呢?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资本论》才刚刚稍微成型。对他来说,这本《资本论》如果要完整地写完的话,应该是关于资本的解释——到底什么是资本?资本怎么来的?我们如何解释资本的作用?资本在经济、社会、国家乃至于文化的层面,到底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效果跟影响?还有它甚至要解释资本的未来会走到哪里去。

资本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资本论》讲的是资本的运作,而这里经常看到和资本连在一起出现的名词,叫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马克思历史理论里面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指涉是大约18世纪末到马克思他自己所存在的19世纪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马克思的理论深入人心、经久不衰:什么是资本主义?是18世纪起源形成,19世纪确立下来,一直延续经过了20世纪,甚至进入到21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最关键的是,人类历史之前绝对没有出现过的,马克思特别准确地描述,那就是资本主宰了人类社会。依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要能够运作,就必须要创造出雇佣劳动者。把这一部分的人,将他们定义为雇佣劳动者,强制他们接受这个身份,以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的人的定义、他们的人的性质;进而这种社会关系、这个社会身份、这套制度的设计与运作凌驾了作为劳动者的这个人以及他的其他社会关系,这个人的其他社会关系是由作为劳动者的身份来进行组织、来进行安排的。


本书最重要就是要解释清楚,所谓劳动者的社会关系或者他的社会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它如何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关系,取消了劳动者、工人用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主身份去决定自己社会关系的这一面的自由和权利。

马克思是现在少有的普世价值提供者,他总能够给人一个普世的观点,以超越的心态来看待最巨大的强权。他提出阶级、阶级论,就是为了超越所有代表强权利益的机制,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国家。

在阶级立场上,马克思坚决地站在工人这一头,对抗资本家,背后仍然有一个支持弱势的普世价值作为他的依据。我们不妨以一句村上春树的话来比喻,这是村上春树到耶路撒冷领奖的时候他所说的。他说:

“但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东西。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而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它大约如此:‘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马克思也是如此,不管资本家有多对,工人有多错,都要站在工人的这一边,因为资本家比工人强大太多;而且资本家还是靠着工人的劳动努力,才能够变得那么样的强大。只不过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小说家,而是一个哲学家,所以他不能把是非推给别人去决定,而是必须坚决地说出工人对、劳动者对,资本、资本家错的理由。

整本《资本论》,就是这样一份为弱势者而写的辩护书。我们可以不同意他辩护的理由,然而我们应该心怀同情地去理解这辩护立场的来源,更不应该忽视他这个普世价值依据的出发点。

马克思说,哲学家致力于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这句话让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马克思不满于哲学家的空谈,一定是主张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有行动,要有组织,要发动革命,要推翻既有的秩序。这应该是马克思的本意,也符合他后来的行为,以及由这些行为所塑造出来的马克思的形象。

但我们仔细阅读《资本论》,再从《资本论》上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内容,就会发现马克思的本意真的不是如此。

马克思梦想改变世界的方式,是揭发真相,建构真理——让劳动者知道知道是被剥削的;让劳动者知道被剥削是因为生产工具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让劳动者知道,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异化以后的扭曲生活;让劳动者知道,还有一种异化以前的自然幸福状态。一旦劳动者知道了这些,就产生了追求回归异化以前那应然世界的冲动,世界就会改变了。

劳动者重新成为自己的主人,夺回了生产工具的掌握权,回归到异化之前的生产关系,这才是改正之后的世界的样貌。这一切的主体是工人,是劳动者,而不是组织,也不是革命政党。

这个过程需要哲学家,或说得更广泛一点,需要知识分子。像马克思这样的哲学家或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就是批判虚幻,接受真理,这就是他们实践改变世界使命的方法,并不是在批判之外,从事其它实践性的行动。哲学家和知识分子进行调查、思考,找出真相,使得被剥削受伤害的人能够从操控的共犯体系里觉醒,恢复了作为自我主人的身份,积极地去创造正确的社会,这就是马克思先生心中的桃园。


思绪凝萃

Q1

在你眼中,马克思及其《资本论》独特在何处?

一个人但凡有点理想主义,就无法对马克思无动于衷;一个人但凡有点功利主义,就无法对马克思深信不疑。这多有趣!马克思开启了一个非常天才的观察角度,就是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贸易的展开,全球所有地方都逐渐被纳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任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观念的演化过程都无法脱开世界市场的演化这个终极约束条件,而具体国家内部的诸种演化也会促成世界市场本身的继续演化,内部和外部始终是互动、相互构成的。这种观察角度是前所未有的,也构成了现代思想中的几个基本范式之一。

图|郑敏炘同学分享感受

Q2

《资本论》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有什么帮助?

书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这是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之一。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形态有所变化,但资本增值的逻辑依然存在。从行业来看,掌握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的企业能够获取高额利润,进而不断扩大财富规模,而普通劳动者往往只能获得相对固定的工资。例如在一些科技巨头企业,老板和股东财富不断攀升,而基层员工尽管工作努力,收入却难以与之相提并论。贫富差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下长期存在的必然结果。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来调节这种差距,保障社会公平。

图|吴思语同学分享感受

小结

图|朱岳棋同学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劳动力的典型代表,虽说《资本论》这本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但其背后的一些朴素思想和原理,在当代社会依旧是受用的。每一个普通人,作为个体,受生物规律的限制,一天能提供的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终有上限。因此,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历,以提高自身价值量;而若全社会都执行这一过程,有必将提高全社会生产率,从而增加全社会福利。每个人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还需要好好思考如何积累生产资料,并让它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为全社会贡献价值。

《资本论》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哲学著作、社会学著作、历史学著作,抛砖引玉的浅知愚见以及朋辈的交晤共读,虽为学习经典的一大尝试,亦更须明白,我们只瞥见了冰山一角。“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共进,共勉!


图|声动读书会第五期结束



关注我们获取最新动态

图|抖音账号二维码

图|公众号二维码

指导老师:王鑫

文&音频:朱岳棋

图:吴思语

视频:郑敏炘

排版:龙绍丽

审核:王思淇



声动读书会
在文字的世界,遇见新的羁绊。赴一场约——与文字、与声音、与你。愿,以书为函,不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