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云南大学声动读书会第二期 | 探寻风沙里的诗和远方

文摘   2024-09-29 22:23   北京  

理解中国|声动读书会

风沙里的诗和远方


图|喜马拉雅账号



视频|声动读书会第二期


导读人:潘盈盈

2024年9月28日,声动读书会开展了第二期读书分享会,导读人潘盈盈将引领我们踏上一场非凡的旅程,穿越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去感受那些被风沙雕琢的故事。这是一次心灵的觉醒,一次对自我的发现,也是一次对生命力量的赞颂。

NO.01

背景介绍



NO.02

细致品读



NO.03

思绪凝萃




摘要:《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以撒哈拉沙漠为背景创作的自传散文集。热衷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三毛,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毅然背起行囊踏入了落寞萧条的撒哈拉沙漠,在此探寻生命的真谛。书中通过叙述三毛与荷西的日常琐事,点滴间展现了三毛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自由、爱情、文化的深刻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书中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核,探讨三毛在文字中流露的对撒哈拉沙漠的热爱,以及通过个人经历所反映出的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下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沙漠奇旅 文化交融 异域风情 个人成长 爱与自由


三毛简介与创作背景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台湾著名作家。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一生性情潇洒,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三毛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三毛的作品以亲身经历为素材,用真实朴素的笔触描摹人间的美好与哀愁,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悲悯与温情,更体现出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与放荡不羁的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在上世纪90年代旅居撒哈拉沙漠期间创作的散文集,书中通过一系列短篇故事,记录了她与丈夫荷西在沙漠中的生活点滴,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浪漫色彩和异域情调,体现了独有的大漠风情和地形地貌。三毛文笔自然清新、朴素真诚,真实地传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沙漠的热爱。

品读《撒哈拉的故事》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浩瀚无烟的异域风情,更是文化碰撞下的心灵交流以及对自由对诗和远方的一生追寻。






精彩品读

沙漠风情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人们喜欢三毛大概是因为三毛是另一半达不到的自己,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困于柴米油盐,奔波于碎银几两,于是三毛的洒脱与自由就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三毛的一生,就好似一场梦,而她自己就是这个梦里的追梦人。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有沙漠固有的破败、孤寂与落寞,更有浩瀚、壮阔与浪漫,三毛在书中写到:“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一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所以明明破败不堪的小屋却被三毛变成了浪漫温馨的城堡,在苦难中寻找快乐,在单调里创造新意,这就是三毛浪漫温柔的情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仿佛一位多情的女子,不似有炙热与冷漠,更多的是温柔与沉寂,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与温柔,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三毛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沙漠的壮丽景色,有太阳朝起暮落的静谧安详,有狂风暴雨的迅猛狂暴,自然也不乏夜的深邃、星的明媚,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而广袤的大漠,那片深邃又萧条的土地。她与荷西的生活琐碎也充满了温暖和真情,无论从小屋一砖一瓦的改造、还是共同改善恶劣的生存条件,又或是一起探索未知,都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智慧。

人文关怀

《撒哈拉的故事》体现的不仅是沙漠的自然风光,更深入探讨了文化差异下揭露的残酷与不公。三毛深入地描绘了沙漠中的人文风情,有文化差异引发的趣事,更有落后制度下骇人听闻的残酷,引发了读者对那片遥远而陌生的世界更多的思考。通过三毛的描写,我们领略到沙漠生活的独有风味,也暗自唏嘘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哑奴》是书中一篇令人难以忘怀的章节,我们不禁同情与悲悯哑奴残酷痛苦的生活状态,也由衷赞美他犹如荒漠中的芃草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我们动容于这般苦难下迸发出的生生不息,流露出的淳朴善良。三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不禁思考究竟何为真正的自由和尊严,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那些在底层黑暗里苦苦挣扎的善良热烈的灵魂。《撒哈拉的故事》不单单是三毛记录沙漠生活的简单游记,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爱情和自由的哲理书。文字的背后是三毛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对人性的进一步理解。通过三毛的文字,我们更能共情沙漠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三毛对生活的经久不息的热爱。

自由与爱情的探索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三毛有千千万万面,她勇敢、热烈、奔放,但最美好的是三毛的善良。三毛赋予笔下的人物最善意的灵魂,其实最善良温柔的是三毛自己,她不止追求浪漫自由,她更告诉我们爱的本身是我们自己:你不需要寻找爱,因为你的存在就是爱。当你信任自己是爱的本身的时候,爱的感受就会全面向你涌入。因为爱吸引爱,恨吸引恨、匮乏吸引匮乏、丰富吸引丰富。所以与其先去寻找,不如先探索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爱。自由和爱情是《撒哈拉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三毛通过自己的经历,探讨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张力,以及爱情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她的故事传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爱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三毛曾在一段珍贵录音里说到:“常常我跟自己说,到底远方是什么东西,然后我听见我自己回答,说远方是你这一生现在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自由,很远很远的,一种像空气一样的自由,在那个时候开始我发觉,我一点一点褪去了,束缚我生命的,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在那个时候,海角天涯,只要我心里想到我就可以去,我的自由终于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三毛好像生来就该流浪,那般热烈那般自由无拘的灵魂就该在人间滚烫,也许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都是三毛,那是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自我。








图|潘盈盈导读



思绪凝萃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如何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张力?

戴尹希同学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通过她与荷西在沙漠中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个人追求自由与社会传统约束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她的故事揭示了即使在远离文明的沙漠中,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仍然受到社会规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三毛的自由精神和对传统束缚的挑战,以及她如何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同时保持个人独立性,都是值得读者深思的主题。

图|戴尹希发言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对沙漠生活的描述,如何反映了她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探索?

王思淇同学说:三毛在书中对沙漠生活的描述,不仅是对异国风情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探索。她通过与沙漠居民的互动、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广阔宇宙和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与伟大。三毛的笔触下,沙漠既是孤独与挑战的象征,也是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的场所。她的故事鼓励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选择,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图|王思淇发言


小 结


我想,《撒哈拉的故事》理应是一首自由诗,是对自由和爱情的不懈追求,是对芸芸众生的关怀与悲悯。这本书是对生活的赞歌,也是对自由灵魂的歌颂。“我笑,便是面若春花,定时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希望我们都能够多一点三毛的恣意洒脱,没有悲欢的姿势,没有善感的情怀,安之若素、冷暖自知,活在每一个瞬间。


图|第二期结束合照








关注我们获取最新动态

图|抖音账号二维码

图|公众号二维码

指导老师:王鑫

文:潘盈盈

图:郑敏炘

视频:王思淇

音频:潘盈盈

排版:龙绍丽


声动读书会
在文字的世界,遇见新的羁绊。赴一场约——与文字、与声音、与你。愿,以书为函,不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