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云南大学声动读书会第六期 | 在马克思的思想星空下寻找人生的光亮

文摘   2024-11-06 10:51   云南  

理解中国|声动读书会

在马克思的思想星空下

寻找人生的光亮

图|喜马拉雅账号


视频|声动读书会第六期


导读人:李奕洁 龙绍丽

2024年11月2日,声动读书会开展了第六期读书会活动。在探索人类思想与历史的深邃长河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那些跨越时代仍熠熠生辉的名字,其中,卡尔·马克思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导读人龙绍丽和李弈洁通过《马克思与我们》这本书,引领读者深入探讨马克思的生平、学说及其当代价值。

NO.01

走进作者



NO.02

细致品读



NO.03

思绪凝萃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翻开《马克思与我们》的扉页,这句话就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在这个急速变迁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在奔跑,却常常忘记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孙正聿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思想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马克思、认识自我的窗户。


走进作者

图|卡尔·马克思(左)和孙正聿先生(右)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著作和成果多次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


 

 

细致品读

图|成员听讲


一、生命的觉醒

"生活:人的生命活动"这个简单的标题背后,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作者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其他生物,它是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仅要生存,更要生活;不仅要适应环境,更要改造环境。这让我想起了都市中那些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他们不甘于平凡,不满足于现状,正是这种改造世界的意识,使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许多人为了生计而奔波,为了理想而拼搏,但我们不能忘记,这种奋斗本身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正如作者所说,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的活动,我们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去创造。

当代人往往陷入生存与生活的困境中,我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在精神层面日渐贫瘠。作者提醒我们,人的生命活动应当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过程。这让我深深触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生命本应具有的诗意与格调?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又该如何而活?生活不应该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和盲目的追求,而应该是有意识的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压力和诱惑所困扰,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意义。

马克思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是创造,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们,他们用双手创造价值,用智慧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实践活动,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世界的改造。无论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研究,还是农民在田野上的耕作,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这种实践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塑造了人自身。通过实践,我们不断提升能力,拓展认识,实现自我价值。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生活状态。



二、历史的回响

"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主题引发了我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思。作者指出,历史不是偶然的随机过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发展。这种认识让我们对当下的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期待。在书中,作者通过深入分析历史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指出,历史的发展既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也不是完全随机的偶然事件,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必然趋势。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矛盾和问题,而正是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在书中,作者将历史比喻为"文化的水库",这个意象太美了。确实,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人类智慧的积累。每一代人都在这个水库中汲取养分,又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想到这里,我不禁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而自豪,也为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振奋。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的创造和奋斗构成了这座浩大的文化水库。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珍贵遗产。同时,我们这一代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水库增添新的内容,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在这种汲取与贡献的交互中得以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刻的哲学真理。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的创造,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认识。从古至今,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还是在精神文化创造中,都凝聚着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正是无数普通人的点滴努力,才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



三、时代的回应

"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章节特别打动我。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时代的脉动。作者深入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问题,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时代精神,它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表层现象,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推动那个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辩证的眼光来把握时代精神,既不能盲目追随,也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是时间概念的更迭,更是质的飞跃。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一重大转变的深刻内涵。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强上,更体现在文化自信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振奋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伟大时代,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直面问题;既要坚定信心,也要保持清醒。作者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尤为重要。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作者指出,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逻辑的展开性和思想的开放性,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交织,各种价值观念碰撞,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正在于它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既坚持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



四、理想的召唤

"人类解放:马克思的社会理想"这是全书最具感染力的篇章之一。当我读到这一章时,不由想起那些在偏远山区默默耕耘的支教老师,他们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想起那些在科研一线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他们用创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想起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解放的真谛。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我们身边不断实现的美好图景。看到盲人工程师凭借触摸屏技术为视障群体开发出便利的手机应用,看到环保志愿者用科技手段守护青山绿水,看到医务工作者用科研成果战胜一个个疑难杂症,这些都是人类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道路上的生动注脚。

解放思想,变革世界,这个命题在当下显得格外深刻。走进深圳的创业园区,到处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身影;漫步雄安新区的建设工地,处处展现着创新发展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农民用直播带货开拓新天地,用智慧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无数普通人用创意表达自我、实现价值;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些都是解放思想结出的硕果,都是我们以开放胸怀拥抱变革的生动写照。

当我们目睹"天问一号"飞向火星、"羲和号"探测太阳、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当我们看到智能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5G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驶向绿色未来,更能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在贵州大山深处,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农产品,摆脱了世代贫困;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区域协作更加紧密;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开通让发展的机遇惠及各族群众。这些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固化的教条,而是指引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的精神灯塔。今天,人类解放的理想正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中逐步实现,而这恰恰印证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历史。" 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着这句话。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书写者。让我们以马克思的智慧为指引,在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仅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最好传承,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责任。


思绪凝萃

对于《马克思与我们》一书,你有何感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与大众化,我们需要发现与把握时代问题并凝练时代精神。马克思是千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但马克思似乎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天都在研究马克思、谈论马克思,马克思与我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却未必是我们自觉思考过的。孙正聿教授在《马克思与我们》中提出的这个问题触碰到了我们的思维惰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怀有一种“理论前见”与“分析目的论”去面对马克思的。只有搞清楚马克思与我们之间的思想关系,我们才有可能沿着马克思开创的思想道路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问题。我们实现哲学思想创造的逻辑基石是真实地发现与把握时代问题,这需要我们融合学术与思想的双重研究维度。学术与思想的双重研究模式正蕴含在《马克思与我们》一书中。就本质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精神主题化”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化”的指引下,我们不仅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问题、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觉解中的真理力量,也看到了学术与思想双重研究模式的智慧力量。

图|龚长宁同学分享感受

对于《马克思与我们》一书,你有何感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与大众化,我们需要让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变为中国人民的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指导思想。我们的哲学研究“为了谁”与“为了什么”是不能含糊的根本问题。为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是贯穿于《马克思与我们》一书理论内容深层的思想诉求。孙正聿教授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尺度”与“小尺度”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与创新实践的过程,理论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人类性的视野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承载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诉求,而且贡献着人类文明变革的中国智慧。

图|赵若荷同学分享感受

小结

图|龙绍丽同学总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而孙正聿教授的《马克思与我们》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走进马克思,从而更好地坚定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声动读书会第六期


关注我们获取最新动态

图|抖音账号二维码

图|公众号二维码


指导老师:王鑫

文&音频:李奕洁 龙绍丽

图:吴思语

视频:郑敏炘

排版:龙绍丽

审核:王思淇



声动读书会
在文字的世界,遇见新的羁绊。赴一场约——与文字、与声音、与你。愿,以书为函,不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