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ll知识清单~溶解度S

文摘   2024-11-11 12:06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初中化学更多的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相比较高中化学简单很多,从题型上看,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相关实验、物质推断、科学探究、生产工艺流程、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希望大家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化学实验思想,认真严谨地研究化学这门学科,一切都会变的简单。

   最后祝福各位: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中考化学满分!!

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通常指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 标准:1体积水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体积

(3)理解: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

表示在压强为101KPa0℃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

O2不易溶于水,CO2溶于水,COH2溶于水,CH4极难溶于水)

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事实: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射出来)

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事实:喝了汽水后会打嗝)

2.固体的溶解度S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不指明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定义四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标准:100g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

单位:为克,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

20℃时,要完全溶解36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100g

20℃时,136g氯化钠溶液中有100g水,36g氯化钠

拓展:20℃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m(氯化钠)m()m(氯化钠溶液)=36100136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从表格中找出物质的溶解度值

曲线法:

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A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

B点:表示70o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g

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溶质剩余

C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D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E点:表示70oC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140g

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7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

0oC < t < 70oC: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

70oC < 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

6.溶解度变化趋势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

7.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硝酸钠溶液:

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C→A:饱和溶液将多余的固体溶解进溶液变成恰好饱和溶液,加水;

C→E:对硝酸钠溶液升温到70oC,多余的固体溶解形成恰好饱和溶液

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等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

如氯化钠

9.确定除杂方法

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本号特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志在为更多老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转发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微信号 sxktedy)删除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我就知道你“在看”




数学化学课堂edu
本公众号提供精品试卷,专题资料,试卷分析,答疑指导,课程学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