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国内媒体普遍面临困局,无论办媒还是经营,都存在不小挑战。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因为在同等艰难发展环境下仍分出三六九等,更有逆袭上奔的典型案例。
笔者以为,对大多数媒体来说,突破困局的关键还在自身,“救命稻草”毫无疑问是制度变革。几乎家家媒体都懂这个道理,这么对内总结、对外介绍,可又多喊在口头、浮在表面,没深到骨子,不成系统,更未咬牙切齿去执行。而到头来只好把不理想的结果归咎于体制缺陷,怪罪非主观的其他各种外在障碍。
如何进行制度变革,方法很多,也不复杂,只待我们真下决心、真敢担当、真抓实干。
一是多去好的媒体走走,努力与他们为伍。
这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难看到,第一、第二、第三方阵之间的媒体一下子似乎很难轻易跨越。要知道这方阵的形成,实由多方面作用,不是想跨就能跨过去的。可在各方阵里也有上中下多个等级,我们不能一下子跨阵却可跨级,逐级逐级往前靠,至阵的突破也是常见的。
海门媒体历来是最愿意学习的群体,且爱拜上级媒体为师,效果是看得见的。早前的海门日报跑遍了周边媒体,学了便结合实际用,妥妥进了业界“第一方阵”。去年海门融媒赴浙江取经“为中小学生办刊”项目,回来即动手,不长时间就见效了,至今已征订专刊5000多份。融媒体中心领导的思路很明确,学要有针对性,要有可操作性,要学以致用,不能空耗劲。
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的学习,都要比我们光埋着头去摸索、去反复折腾,效果不知快和强多少倍。当然学习方式最便捷的是阅读,读新老媒体上的有用文章,从中吸取精华,借鉴到工作中。千学万学、千比万比,要学要比正向的,不学不比颓废的。
二是看到自己的优劣,想法子发挥和解决。
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正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值得注意的是,优势和不足往往都被身在其中的人所忽视,如优势没有很好向上发挥,不足则继续任由滑跌,这就容易让媒体陷入“上不去”的怪圈。
媒体优势体现在多处,哪怕再传统,也不要盲目喜新厌旧。去年我们去的一家县融媒体,报纸一块的春节特刊做了21年,每年有一两百版的规模,多为经营性内容,据了解这些年他们的报纸广告也难做,然由于媒体融合后人多势众,加上特刊已建立品牌效应,组织起来还算顺手。
近年来海门在多个报纸项目上要求各部门体验经营,也收到显著成效,我以为如果在考核力度上再“刚性”一些,大家的责任心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当下各地媒体的不足大多反映在对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等的利用上没有到位,反映到经营上是赚不到有科技含量的大钱、赚不到平台及资源带来的轻松钱。不是我们多缺乏人才,而是在管理上,在现行体制的机制变革上没能很好地跟上时代节拍。当然,制度变革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这就得看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和是否敢于动真,反正大多数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制度来修复。
三是调优年轻人的状态,这代表着媒体朝气。
常听人讲,这一代的年轻媒体人总体上不如上一代或上两代人,事实情况也是大致这样。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社会大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的无端宠孩以及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失当都有一定关系,但与所在媒体的生态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重要的一条还是在于制度,好的制度会让人无法庸懒,催人奋进。
我们发现有些媒体更多把自己当作行政机关,离应有的绩效考核和企业化管理有一段距离,也看到其很多细节,容忍进了媒体“体制”的年轻人微躺平、半躺平,有的媒体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也缺少绩效上的制度考核。
在我们去年外出考察时,就看到有家媒体实施职务、职称上的末位淘汰和能上能下,方法不新鲜,让人新鲜的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这样执行、不折不扣执行,显然里边的人无法“躺”下来。
另外有家媒体,我们看到年轻人及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在一篷风、削尖脑袋到一线完成规定经营任务,包括后勤部门乃至分工纪检的领导,动力毫无疑问来自制度。
笔者认为,任何一家媒体,如果主要靠中老年一代撑门面,其发展一定跛腿、不可持续,在形象上也大减分。媒体里中青年人的作为才可以展现出其朝气和未来。科学的制度,能激励年轻人快成长挑大梁,能激励中年人干有劲当好家,同时能让老同志、退休下来的同志站好最后一班岗、乐意发挥余热。
四是推进建立工作室,是一石多鸟的好事。
媒体时兴建工作室,这也许是时代的选择。这工作室可让若干志同道合、又有一定专才的人自愿自由结合在一起,利用班上以至业余时间进行专项专题创新实践,在同一或不同岗位有效展示才华、创造价值,其中许多工作室成员是在内部本职以外兼任第二第三职业,从而可为媒体发展起到多重作用。
多年之前,我们的报媒就以此为前提,建起多个类似工作室,如有关专题采写的、产品营销的、平台运作的、学生培训的,都达到较好效果,多次获评全省全国优秀创新案例。
当前推进工作室建立,为什么说一石多鸟?原因是如今大多媒体闲员多,普遍反映削减三分之一以至更多照常运转,如何让这些人员紧起来忙起来,不无事生非,并能为媒体效力,起码对得起发到其手的那份工资福利,“灵活机动”的工作室制度,具有很大适用性。
这里的关键是怎么“推进”,又怎么“建立”,自愿结合是一种,以老带新是一种,有组织逼一逼也是一种,等等。总之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让人人有事可做,最好个个产生效益。
当然,新生事物,又考虑一石多鸟,给的政策要从宽松开始、从不做减法开始,甚至从领导干部带头开始,以增强其吸引力、可行性和成功率。
主编:刘娟
值班编辑:陈湘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热播剧《漂白》被指抄袭,改编自新闻报道的影视剧需获授权吗?
社长成“配角”?这场发布会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