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从业十多年,我第一次触摸生与死的边界

学术   2025-01-22 17:52   北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基层是记者采访的富矿。

即使在那些生命禁区,仍有记者的身影,只为记录下那一个个重大成就的诞生,那些离家千里万里的人们的动人故事。

塔里木石油报社的王川,有一回在世界级勘探禁区的秋里塔格山采访,经历了“命悬一线”,差一点跌入万丈深渊。是什么让他坚持在那些生命禁区采访?那些生命禁区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中国石油在塔里木油田实施的重大“深地工程”,肩负着科学探索、油气发现和钻探装备迭代升级三大使命,钻探设计深度1.11万米,是我国首口万米级特深井。

塔克拉玛干沙漠俗称“死亡之海”,当地方言直译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2024年春节,我来到这里采访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者。


当时,工人们自上而下已经钻穿塔里木盆地13个地层,钻头正与5亿年前的岩石“较量”。从工人严峻的目光中,我发现这场较量的艰巨。

大年初八,钻头距离地下万米仅有23米时,遭遇重大险情。当时,泵压突然下降,随着地层深处“轰”的一声闷响,长达8000多米的钻杆断裂了,掉落在井下,因为400多吨的钻杆重量瞬间消失,发生了剧烈反弹,钻台上地动山摇。

恐惧紧张之后,大家心情降至冰点。为了尽快捞出钻杆,随后的一周时间,大家先后打捞6次,均告失败,井下情况瞬息万变,大家心急如焚。随后,工程技术人员使用震击器反复震击钻杆解卡,最终捞出了400多吨、8000多米长的钻杆。

我当时现场采访了一个技术工人,他就跟我说了一句话:太难了。然后就落泪了。

这次采访,我在井场上坚守20多天。最终,我们仅用279天就钻到地下万米,打破20多项国内外钻井纪录,成为世界上用时最短的万米深井,也标志着继深空、深海探索大自然的壮举之后,我国在深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这次报道,是15年来我奔走在塔里木油田开展报道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记录了一个个重大成就的诞生,更被那些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挑战生命禁区的石油工人所感动。

秋里塔格山属于新疆天山山脉,因风化严重俗称“刀片山”,是世界级勘探禁区。外国人曾断言,没人能在这里取得高品质的地质资料。

在这里施工,很多人都有命悬一线的经历。我结识了一名30多年党龄的物探老班长——易加明。他给我讲述了九死一生的故事。

2015年1月1日是易加明53岁生日。当时队上决定横穿塔里木河,正当他利用绳索飞渡到塔里木河中央时,腰间的安全绳突然滑脱,坠入冰河之中,他用双肘拼尽全力击打河水冰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岸上。

这时,他的儿子打来电话,要祝他生日快乐。易加明眼含热泪从同事手中接过电话,他用尽全身力气使自己保持平静,然后小声地说,爸爸在忙,爸爸没有空。而后,闭上双眼,泪水夺眶而出。

为人父母,每当我想起这个场景,都会湿润了眼眶。这就是一个父亲,无论自己遭受怎样的艰难和困顿,都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的家人。

我在秋里塔格山拍摄记录了一幅幅艰苦奋斗的场景,还千方百计寄给了物探工人的孩子们,就是要告诉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父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支撑这个家,用什么样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家。

现在,我们用易加明这些物探队员采集的地质资料,发现了万亿方的大气区。这就是石油工人的奉献。

在“刀片山”采访时,我也遭遇过危险。记得那次,在30多米高的悬崖,我手拉着安全绳,一不小心,跌落在二尺见方的一处土台上,前面就是万丈深渊,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触摸生与死的边界。

稍微喘口气后,我想着如何逃生。这时,我看到前方有一根安全绳在飘荡,但抵达那里,必须爬过200多米长的山尖,山尖宽约两尺,左右都是万丈悬崖。

等爬过山尖,我听到有人大声呼喊“王记者”,这是我一辈子听到的最好听的称呼,我知道,我还活着。

到了山下,我颤抖着身体,用生疼的手指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说,妈,我想你了。

我讲述的故事中,易加明的老家在四川,距离新疆3000多公里。钻探万米深井的人们,很多人的家都距离新疆三四千公里。为了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他们离家千里万里,在生命禁区书写下最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王川,工作单位系塔里木石油报社

原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5年第1期,原标题:记录生命禁区的动人故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记者”

主编:刘娟

排版:赵月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热播剧《漂白》被指抄袭,改编自新闻报道的影视剧需获授权吗?

暗访就像“演戏”,这次记者扮演的是工地的女会计

社长成“配角”?这场发布会让人耳目一新

传媒茶话会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管,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平台,探讨主流媒体采编、经营、融合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