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什么?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又称黑死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又称为“一号病”。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三种。
哪些途径可能感染鼠疫?
鼠疫的传染源为染疫动物和鼠疫患者,主要是自然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和肺鼠疫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鼠疫传播方式主要为媒介(跳蚤叮咬)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感染鼠疫有哪些症状?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牧民及野外工作人员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鼠疫潜伏期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感染鼠疫典型症状有突然高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白细胞剧增等。此外,不同型鼠疫有一些独特的症状:腺鼠疫有淋巴结疼痛和发炎症状;肺鼠疫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常伴有血痰;败血型鼠疫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迅速恶化,甚至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是可以有效治疗的!
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外出旅游或前往鼠疫疫区工作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等动物,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若怀疑自己有鼠疫感染风险,可以进行自我监测,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是可以治愈的
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来源:渭南疾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