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
运河古韵
感受
非遗之美
河畔观楼知古今
势连沧海——朗吟楼
“吟彻楼头天际外,沧浪一曲醉中听。”朗吟楼下,小小讲解员生动讲述着朗吟楼的历史。这座楼曾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和动人故事。同学们倾心聆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领略运河的壮丽景色。
南川胜览——南川楼
“危楼新建枕芦洲,过客登临即胜游。”在小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又来到了南川楼。这座曾经见证了沧州历史变迁和大运河兴衰的古老建筑,如今经过修缮焕发出新的光彩。同学们站在楼上俯瞰运河两岸的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
沿着运河漫步,大家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曾经的京杭大运河码头繁忙,人来人往,商业繁荣。而如今,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南川老街重新焕发了生机。古色古香的街道,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面塑体验悟匠心
来到运河书坊,同学们跟随市级非遗传承人张英英老师,揭开了面塑的神秘面纱。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以糯米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再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张英英老师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面塑的制作过程,从醒面、揉面泥到最后的面塑塑形。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尝试制作面塑。他们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手中的面团,努力塑造出自己心中的形象。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可爱活泼的面塑人物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非遗寻迹话传承
10月27日,在齐雪芹老师的带领下,嫩芽中队又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继续跨越时空的文化寻踪之旅。
作为目前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大运河非遗馆共展陈非遗项目1022项,从多彩泥塑兔儿爷,到杨柳青木版年画,从徽派建筑到黄梅唱腔,以及皮影、剪纸、内画壶等等,简直令人目不睱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近距离欣赏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8个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拓宽了文化视野,厚植了家国情怀。尤其来到“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厅”,当沧州传统民间戏曲、武术杂技等三百余项非遗技艺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一铺陈开来,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进“指尖大运河”非遗技艺体验和硏学馆,同学们在沧州市传统手工制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董连福的指导下,体验手工制香选料、清洗、研磨、炮制等流程,感受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而藿香、陈皮、川芎等课本上学过的中草药材,也在制香体验中生动起来。
忙碌而又充实的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个个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与体会。通过这次研学,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大运河沿线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多元的民间艺术,更对大运河的悠久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信带着这份收获,同学们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发现世界,用更深刻的理解去拥抱生活,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
— END —
图文|四九班
编辑|胡雅婷
审核|刘瑞梅
兰 香
狄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