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作家报》报道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相关事迹

文摘   2024-09-08 19:19   广西  



2024年9月3日,中国青年作家报发布了《梦起乡村绽七彩 红色薪火映未来》文章,报道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相关事迹。




《中国青年作家报》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梦起乡村绽七彩 红色薪火映未来


  一个穿着蓝色星星印花棉衣的小男孩高举双手,大声喊道:“我长大以后也要当兵,保家卫国!”坐在他旁边睁着圆圆眼睛的小男孩也突然兴奋起来,说道:“我也是!我也是!”这一幕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者仲村的“七彩童年”周末课堂上,此时,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苏林馨正在进行那坡县本地模范标兵“全国最美奋斗者”凌尚前哨长事迹的第一次宣讲。听了凌哨长的事迹后,在场的孩子深受鼓舞。


  对于广西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来说,支教生活除了在学校内的课堂里,还在社区与乡村里。


  百色市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2020年年底,全县实现了脱贫摘帽,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奋斗实践中,基础教育成为关键一环。这里的孩子,教育资源、课外活动匮乏,而他们之中,更多的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教育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广西大学团委书记谢能重表示。研支团依托广西大学的优势资源,以“物理空间+第二课堂+互联网”形成“小西护边”项目,加强思政教育的同时,也注重美育教育,提升当地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


  “七彩童年”周末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小西护边”的分支项目,在原本的活动框架上进行更细致的定位与规划,课程共设思想引领、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文明生活、快乐学习、科技创新、艺术素养7个模块类别,旨在从多方面拓宽乡村孩子的视野。


  身边榜样红色教育


  那坡县的孩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当谈到课本里感人的英雄事迹带来的启示,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14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上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们要爱国!”但要说出触动他们的具体内容,回答的声音就小了许多。“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和平的生活。”班长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她暂时无法给出其他答案。


  “七彩童年”周末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中的红色板块,就是思想引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其中红色教育包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主题课堂和模范标兵“凌尚前”红色故事会。


  除了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教导孩子们在学校和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外,研支团还通过介绍凌尚前哨长的先进事迹,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爱边护边的意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上,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起身回答:“黄继光和凌尚前都是我的榜样,凌哨长就在我身边,所以我的感触更深。”他挠挠头接着说,“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学习凌哨长精神,还要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想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义、言之有趣。为了进一步完善宣讲文稿,研支团成员们前往那坡县平孟镇天池国防民兵哨所进行实地走访。真正到达天池哨所,所有客观的文字都被赋予了情感。这一刻,“筑牢红色边关,传承楷模精神”不再是纸上谈兵。


  通过走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获得的事迹材料,随同“七彩童年”周末课堂一起,以身边榜样进行思想引领的形式,将那坡的红色文化送到更多边境青少年身边。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思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到达率、渗透率。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凌尚前哨长事迹的宣讲,形成更全面的讲稿与演示文稿,争取辐射更广。”研支团团长出君儒说。将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边境地区的孩子,讲好英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孩子们绘制“七彩童年”的同时,着重描摹红色的一笔。


  打开寓学于乐之窗


  “客官,要不要尝尝这上好的茶,只需一文钱!”扮演茶馆老板的孩子,说话都不由自主地带了几分古韵。这样的“沉浸式”课堂,正在口角村进行。


  研支团成员许心怡、苏林馨通过名画解说探秘、情景模拟游戏等多种形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趣味性十足的历史文化课。两位老师扮演起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清明上河图一日游”。在研支团成员的讲解下,孩子们学习了解了北宋时期的自然风光、市井风俗、商业及娱乐活动等,领悟繁华景象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大家看,小怪兽来了,我们要攻击它的哪个部位呀?”“eye!eye!”孩子们齐声高喊,于是研支团成员陈欣焕轻点了一下大屏幕上小怪兽眼睛的位置,“啪”的一声,屏幕上的雪球飞过,打在了小怪兽的眼睛上。孩子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


  在这堂趣味英语课上,陈欣焕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人体五官的英语单词。在前半节课教学时,她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孩子们的记忆,之后进行的练习,则利用现代化技术,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现学现用,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大胆开口。陈欣焕认为,“这样的方式比起照本宣科要生动得多,一边玩,一边学,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度”。


  双向奔赴的温暖与爱


  周末课堂活动中,研支团的成员接触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不断“看见”中去感受,收获了孩子们不同形式的喜爱。


  那坡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每次到村里,总能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孩子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等待着研支团成员的到来。达腊村不算大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坐满了孩子,大的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小的还在上幼儿园。除了听课的小孩,会议室的门口还站满了家长。


  “谁可以上来配合我为大家示范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念头村正在进行的安全自护讲解课堂上,研支团成员询问道。孩子们面面相觑,相互推搡哄笑,大家都对这样的示范表示新奇,却都没有上台的勇气。


  这时,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这是一个穿着红色花棉袄、扎着高高的马尾的小女孩。上台后,她面对着观众,有些紧张,眼神飘忽不定,却依旧乖乖地等待老师从她的身后给其他同学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成任务后,台下响起了掌声,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到小女孩克服了心里的恐惧,任课老师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欣慰。


  基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教育基础也相对薄弱,而“七彩童年”周末课堂,就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服务地的孩子们制定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带给他们多方面知识的同时,也带去了陪伴与温暖。


  2024年,利用周末的时间,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多个社区、乡村的青少年提供课堂200余场次。10余年来,研支团的课外支教关爱活动,走遍3个服务地近40个乡镇,180多个村屯,为边疆少年儿童们提供成长陪伴服务。


  除了周末课堂的开展,研支团依托广西大学,发起了“小西研学”活动。“利用暑假,我们组织那坡县优秀学子前往广西大学实地参观学习,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的同时,让他们充分感受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点亮他们的梦想,激励他们走出大山。”出君儒说。(广西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廖子毓)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查看报道原链接

↓↓↓


来源 |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9月03日 05 版)

编辑 | 王磐石

初审 | 廖子毓

复审 | 出君儒

终审 | 陈晓江


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欢迎关注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官方公众号,即刻获取研支团资讯,了解支教扶贫故事,传递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