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丨激发民族地区人才“培引育用管”活力——迪庆州维西县实施“个十百千万”人才工程

时事   2024-11-08 17:10   云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地方实践


近年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以项目推动为牵引、解决问题为导向、优化服务为载体、分类施策为抓手、回应民意为动力,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拓的思维、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为推动维西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背景情况


维西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居住有傈僳族、汉族、藏族、纳西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等20多个民族,全县有45402户15.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3.88万人,占总人口的88%,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维西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着力破解人才引进难、育强难、用活难、留住难、管好难的“五大难题”,启动实施“个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将人才“培引育用管”贯穿人才强县战略始终,形成了具有符合维西发展、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民族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主要做法


(一)实施“头雁示范”强才工程,破解人才队伍“谁来带”的问题。突出典型带动,确保重点领域有带头人,带头人有重点对象跟踪服务。立足当下,针对19个重点领域暂无学科带头人的情况,积极对接争取44名外来帮扶人才注入和23个专家工作站落户,让各领域有人带着干。着眼长远,实施了“沧澜金沙人才”培养工程,分“沧澜金沙名医”“沧澜金沙名师”“沧澜金沙名家”三类,量身制订培养计划,力争每两年至少培养12名学科带头人。建立“县委常委+重点人才+组工干部”的人才服务模式,县委常委与30名学科带头人结对服务,组工干部作为服务联络员,做到定期走访、实时联络、及时排忧。


(二)实施“十大领域”引才工程,破解人才队伍“引不进”的问题。聚焦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刚柔并济”引进人才。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摸清急需紧缺岗位及专业,建立8类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库、维西籍在外大学生信息库、外来帮扶人才库的“8+3”动态人才库,打下引才基础。分年度有计划补齐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短板。在根据需求做好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的同时,2022年首次探索实施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引,招引11名急需人才。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借助“组团式”和对口帮扶等契机,近三年共有266名外来人才到维西驻点工作,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读到“曲靖班”、听到“名师课”。


(三)实施“百名骨干”育才工程,破解人才队伍“育不好”的问题。制订百名人才骨干培养计划,分步骤、有聚焦开展本土人才培养。实施紧缺专业大学生定向培育工程,与有关高等院校签订政校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协议,近三年“订单式”培养定向师范类、医学类人才124人,其中73人已上岗工作。建立外来帮扶人才“一对多”师徒帮带本土人才机制,明确帮带目标、细化帮带措施、跟进帮带责任,培育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依托各类帮扶平台,统筹各级培养项目,近三年累计组织496名各领域骨干人才到人才资源集中、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跟岗研修。


(四)实施“千名乡音”用才工程,破解人才队伍“用不活”的问题。紧盯县内1000余名乡土人才素质不高、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从回乡赋能、技能培训两个重点入手,激发乡土人才作用。启动实施维西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通过发放邀请函、结对服务、搭建平台的方式,汇集1063名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本土人才进行培训提升,近三年完成技能提升培训574期953个班92个工种。同时,通过83名“兴村人才”,实现乡土人才技能线上线下结对帮带全覆盖。2021年,维西糯山药成功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2022年,维西中药材产业成功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


(五)实施“万名强基”固才工程,破解人才队伍“留不住”的问题。为让入库的1万余名人才在维西安身、安心、安业,进一步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诚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搭建符合发展要求、独具维西特色的“2+3+N”人才工作体系,建立党委(党组)抓人才工作积分评价办法,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述职评议和定期向常委会报告人才工作制度,让“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有方向、有压力。定期开展人才培训研修,注重从优秀人才中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每月推送人才时讯等,让优秀人才在思想上有归属、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制定《维西县外来人才服务管理办法》,筹建98套人才公寓,安排每年500万元的教育发展资金,落实外来人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职称评聘等政策,让人才暖心、舒心、用心。


维西县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因地制宜,创建人才交流和发展平台,做到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真心爱才。坚定人才是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长远的规划、开拓的思维和有力的措施,推动维西高质量发展,让各族人民切实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8月,维西县塔城镇乡土人才、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新海带领游客体验传统石磨豆花



经验启示


维西县聚焦乡村振兴需要,着力破解人才引进难、育强难、用活难、留住难、管好难的“五大难题”,坚持“带、引、育、用、管”一体化推进、全链条发力,不断优化“个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奋力开创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稳步优化、质量明显提升、作用显著发挥的良好局面,为维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提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做好人才工作尤为重要。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原则,特别是作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更应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突出各级党组织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领导力、号召力。


(二)因地制宜是关键。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民生关注、发展所需的即是“人才”,而不是一味地执着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三高群体”,需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量体裁衣,真正做到缺什么、引什么、补什么。


(三)平台搭建是基础。要让人才释放出干事业的激情,成为干事业的中流砥柱,不仅要靠待遇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靠平台留人。特别是民族地区,要抢抓资源、借助平台、依托项目引才、聚才,让各类人才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直接地增强人才的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


(四)用心用情是保障。民族地区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常抓的勇气、长久的韧劲,用心思考人才工作如何作为、如何突破,用情融入民生发展,做好人才工作保障。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云南维西先锋
维西县党建工作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