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还是发生了,品牌正在进入最危险的时刻
创业
财经
2025-02-06 06:29
广东
这几天有一个事让我很感慨,视播时代的媒介更替和算法迭代,使得中小企业的品牌有机会能够更高效、更形象、更低成本地触达大量的目标用户。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失误,甚至都谈不上失误,只是无心之举,都有可能造就一场品牌危机,使得品牌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一落千丈。因为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品牌包括涉足海外市场的品牌,都在准备庆祝春节的海报、文案物料来聊表心意。霸王茶姬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中国春节文案中,因为英文用的是Lunar New Year,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或者是Spring Festival,就被国内的用户逮住了,然后一路骂上了热搜。很多评论我就不放出来了,总之在用户的声讨中,这个本土品牌的形象已经跟汉奸,卖国品牌有的一比了。只是在评论区进行道歉留言的方式,看得出品牌方也是不太服气,觉得自己很冤。就像在官方口径中,我们以主管外交的部门对外的宣传为例,这应该是国家级的最高标准。我们随便翻一翻,Lunar New Year这个词大量出现,都代表中国的春节。当然,Lunar New Year、Chinese New Year和Spring Festival都交替出现在官方语境中,用这三个词好像都不能算是犯了什么大错。同时,我们也在海外社交平台检索了一下,如果按照霸王茶姬的待遇来看,那中国今天领先的出海品牌,有一个算一个,可能都要排队挨骂。毕竟连这些响当当,甚至在用户心目中拥有独特情怀的品牌,都使用过同样的用法Lunar New Year作为中国春节的代表,包括华为在内。当然,这里我们也必须强调一下,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虽然都有出现,但后者的使用频率更高,在品牌主账号出现的次数更多。Lunar New Year更多是出现在海外地区的分公司账号上,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这可能是当地的本土化团队,针对本地用户的宣传,在Chinese New Year的基础上多增加Lunar New Year。所以,从国家级外交主管部门,到出海的中国顶级品牌的用词来看,三个词经常混用也属于正常情况,其实没有太明显的界限。而且,我相信,出了这么一档事之后,所有中国品牌在对外宣传上,都不敢再用Lunar New Year这个说法了。当然,可能作为品牌,作为企业,我们心里会嘀咕,这么一件小事,用了一个不算错误的词,怎么就被用户这样骂?至于吗?
这就是我说的,品牌在今天很脆弱,正在进入一个最危险的时刻。一方面,是因为今天整个市场,除开个别领域,已经完全进入到买方市场。特别是在那些不需要靠技术、靠解决方案,有着足够多的替代品的充分竞争领域,品牌,成为了消费者进行选择和区分其他人的唯一要素。但同时,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品牌的话语权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换句话来说,品牌塑造价值的过程,就是用大量的定义和包装,借助于集中化的媒体渠道和权威背书,塑造用户的心智和价值观。通过改变用户从而完成品牌的升华,所谓改变自己,不如去定义他人,并且,这个过程是单向的,用户往往不会提出质疑。
我们的用户在成长,变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他们会去质疑,会去考究。我们今天在讲的“品牌忠诚度”,已经不完全是过去在卖方市场里,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而是什么呢?这是买方市场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不只是我对你忠诚,你也要对我忠诚,而且,更多时候,是品牌你要对我忠诚,我才会选择你。在这种逻辑下,品牌作为文化载体,希望通过传递价值观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建立一种价值关系的方式和思路不变,但这种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用户同样会通过比较自我概念与品牌个性,选择那些品牌个性符合自我概念的厂商。
第一、我的个性和品牌调性是不是达成了一致?(你跟我是不是一边的?)第二、品牌价值观有没有做到一致性?跟自身价值观的一致性匹配程度如何?(你会不会背叛我?)就像霸王茶姬这件事,用户的不满,其实更多来自于个性一致性和品牌一致性出现了差别。因为今天很多品牌在塑造价值的过程中,都吃到了国潮崛起、国产替代、爱国情怀和IP的红利,这属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问题就在于,这样的红利是有条件的,是需要品牌给予回馈的,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你在国内说春节快乐,你去到国外就应该说中国春节快乐,你别管什么Lunar New Year、Spring Festival,你必须要用Chinese New Year来代替,不然就是背叛品牌和用户个性的一致性。
所以,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品牌必须变得非常谨慎,一定要重新审视品牌工作的思路,包括品牌价值观一致性、人设IP一致性、用户个性一致性和跨渠道一致性。我们也别怪用户为什么不去说其他品牌和官方部门,就像有句话说的,该你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所以,纵使有众多理由可以去说,老老实实道歉反而能争取更多同情分。另一方面,在视播时代,信息传播确实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品牌触达用户的方式更加高效了。但同样,我们会发现,在流量爆炸的时代,真的是叫“好事越来越难出门,坏事一传就是千里”。像我们自己也会有一种感受,像前几天,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给我发来了感谢信,其实我们跟基金会已经走过了19年。
虽然我们力量不大,贡献有限,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也有很多,但这样的好事往往没什么流量,可能还不如人家批评你一下的流量多。包括我们在单仁行上写了这么多内容,其实也能感觉到,在财经自媒体这个领域,认真总结一家企业是如何成功的底层逻辑,反倒是不如直接攻击一家企业如何如何失败,甚至都不要找理由,也不要逻辑。因为成功的企业,你必须要找到他们内在的逻辑和做事的方法,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但攻击和批评不需要,只需要你把情绪拉满,到位就好了。因为今天社交媒体的发达,信息的爆炸,让很多人越来越缺乏耐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先进网络分析研究小组(GANA)曾经对7000万条微博数据进行了情绪分析,结果表明,愤怒,是网络上相关性最强、最容易传播的情绪,远远超过喜悦和低落。
因为越是在道德制高点评判他人,就越容易获得流量,越容易引起评论,而且不要讲什么逻辑和道理,只要发泄你的情绪,就能收获到一种满足感和道德优越感。品牌未来最害怕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群人了,品牌需要守规矩,但他们不需要,而且,确实都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在视播时代去建立自己的品牌阵地和宣传矩阵,去跟上视播时代的营销节奏,在保持品牌价值和用户个性化一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放大品牌的声浪,多触达目标用户,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动他们。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